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苏联军工的独创之路:那些没有同类产品
www.wforum.com | 2025-10-02 16:06:15  番茄杂文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苏联设计过很多说来奇怪又不奇怪的武器,是时代限制不如说是从现实考虑。当然,也有俄国作者认为,这些奇奇怪怪的武器是苏联独有武器,虽然世界上也有相类似的武器,但是他们俄国人还是认为自己家的产品最优秀。

ЗСУ-23-4 «Шилка»(“ZSU-23-4”23毫米自行高射炮“石勒喀河”)

独特之处:第一款具备自动化目标搜索和跟踪功能的机动高射自行炮

传奇的“石勒喀河”在1962年9月正式列装,两年后开始批量生产。

在其出现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军队尚未拥有配备雷达系统、能够自动搜索和跟踪空中目标的高射自行炮。

图片

23毫米自行高射炮“石勒喀河”

美国的M163 “火神”自行高炮(基于M113装甲车)在几年后出现,但其性能较为有限:雷达仅用于测距,目标探测依赖目视或外部信息来源。

图片

M163

真正可以与“石勒喀”相媲美,甚至超越其能力的装备,直到1970年代才出现——即德国自行高炮“豹”。

图片

自行高射炮“猎豹”

183-Р型导弹艇 «科马尔»

独特之处:历史上第一批量生产的导弹快艇。首次在实战中成功使用反舰导弹。

183-Р型导弹艇真正体现了“便宜又能干,小而精”的特点。制作方法很简单:取已经过时的183型鱼雷快艇,拆掉鱼雷发射装置,安装用于P-15 “蝎子”反舰导弹的机库、发射设备以及新的海面目标探测雷达系统。

图片

列宁格勒的183-Р型导弹快艇

仅举例说明:这艘排水量仅70吨的小艇,搭载两枚P-15 “蝎子”导弹,每枚导弹重约2吨,可携带480公斤穿甲高爆弹头,射程可达40公里。

图片

之所以称为“机库(ангары)”而非“容器(контейнеры)”,是因为183-Р型快艇使用的早期P-15导弹机翼不可折叠。导弹放置在标准的开放发射架上,而类似容器的结构只是为了保护导弹免受外界影响。且这些微型“机库”可拆卸,对发射本身并非必需。

图片

P-15‘蝎子’巡航导弹

183-Р型导弹艇进行了历史上首次成功的反舰导弹攻击。1967年10月21日,两艘埃及快艇击沉了以色列驱逐舰“埃拉特”。

图片

“183Р型快艇发射P-15导弹”

当然,这艘驱逐舰已经相当老旧:1944年在英国建造,1955年卖给以色列。排水量为2350吨,舰员199人。两艘快艇分别发射两枚导弹。第一次命中后,驱逐舰仍努力维持战斗力,但在再次命中后最终沉没。10月21日现今成为埃及海军纪念日。

图片

‘埃拉特’驱逐舰

有趣的是,到此时以色列海军已有自制导弹快艇“萨尔-3”,首舰建于1967年春。

图片

“萨尔-3”级导弹快艇

至于“科马尔”级快艇,自1959年至1965年共建造112艘,其中大部分出口海外,埃及和中国后来也开始生产本土版本。在苏联,它们后来被更先进的205型快艇取代,该型装备四枚导弹。

PT-76

独特之处:在开始量产时,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现代化量产两栖坦克。

轻型两栖坦克PT-76于1951年列装。当时,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生产现代化的两栖坦克。那么,苏联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装备呢?

图片

1952年型PT-76

如果在欧洲爆发全面战争,苏联军队需要尽快推进到大西洋西海岸,以阻止美国向欧洲增援。

然而,推进过程中会受到众多河流的阻碍。根据刚刚结束的卫国战争经验得出结论:仅依靠浮桥车队是不够的——它们往往跟不上进度,可能在前进途中或架桥过程中被航空或火炮摧毁。如果先头部队能快速到达渡河点,敌人尚未建立防御,则快速渡河并占领滩头阵地至关重要。

图片

PT-76 从水中驶出

PT-76被编入专门成立的两栖坦克连,隶属于卫戍坦克团和机械化师。与其配合作战的,还有在同一底盘上制造的BTR-50P装甲运输车——摩托化步兵单位也装备了这些车辆。

图片

1966年演习中的BTR-50P

当然,在与当时的现代中型或重型坦克作战时,PT-76几乎没有胜算,因为它装备的76毫米坦克炮火力较弱,防弹装甲有限,机动性也低。

图片

北方舰队演习中的PT-76

但在水上,PT-76表现出色:车体具有良好的浮力,通过喷水推进器坦克可达到10公里/小时的航速。正因如此,PT-76后来在需要通过水域突然进入敌后作战的行动中表现良好。例如在印巴战争中,印度军队使用PT-76取得成功;以色列军队在“赎罪日战争”中使用缴获坦克对抗埃及部队时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到1960年代初,苏联决定放弃两栖部队。这些部队被解散,坦克被转入侦察单位、海军陆战队以及提供给国外盟友。尽管如此,PT-76的生产仍继续至1967年。

图片

到了1990年代,这些已经完全过时的两栖坦克仍在内务部队服役。

图片

背景为“格罗兹尼杜达耶夫宫”的PT-76

2K11 “Круг”(圆圈)(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独特之处:在出现时,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款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其所有组件均安装在自行底盘上,实现全机动化。

俄文作者小时候在《模型与设计师》杂志上第一次看到2K11“Круг”(圆圈)的图片。当时,导弹安装在自行发射架上的巨大外观让我印象深刻。遗憾的是,当期杂志没有详细介绍,但我后来弥补了这个知识空白。

图片

发射装置 2П4

导弹之所以如此巨大,是因为采用了液体直通空气喷气发动机(LRE)。与涡喷发动机不同,该发动机不依靠旋转涡轮增压空气,而是利用飞行速度将空气吸入进气口,经中心体减速压缩后送入燃烧室。

图片

这种发动机在亚音速和超音速下工作良好,但启动时需要加速。因此,“Круг”(圆圈)导弹使用固体火箭助推器进行起动。

图片

3M8导弹从2П4发射架发射

自行发射装置2П4和导弹制导雷达1С32均安装在SU-100P自行火炮底盘上。系统还包括指挥控制舱 9С44 “Krab K-1”(自1981年起改为 9С468М1 “Polyana D-1”)、装运补给车2Т6和运输车辆9Т22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导弹制导雷达 1С32

该系统于1965年列装。当时,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全机动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国外虽有性能相近的系统,但均为舰载平台。

首批量产型“Круг”(圆圈)可打击距离11–45公里、高度3–23.5公里的空中目标。早期型号无法打击迎面来袭目标,这一能力直到1974年在2K11M1 “Круг-М1”型上才实现(射程可达20公里)。同时,对迎面目标的最大打击距离提升至50公里,最小距离降至6公里。

图片

1966年11月7日莫斯科阅兵中的2K11发射装置

由于所有系统组件都安装在自行底盘上,经过充分训练的电池在行军结束后仅需4分钟即可完成发射准备。

相比之下,性能相似的美国MIM-23 HAWK系统,其组件安装在拖曳挂车上,则需要45–60分钟才能完成发射准备。

图片

1988年东德阅兵中的2П4发射装置

“Круг”系统在苏联一直服役至解体,还出口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朝鲜。现今,据推测仍有少量装备在亚美尼亚和土库曼斯坦服役。然而,在实战中,2K11系统从未被使用过。

OTRK“奥卡” (Ока) (操作战术导弹系统)

操作战术导弹系统 9K714 “奥卡” (Ока)于1983年列装。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类似装备:固体燃料导弹可打击距离达 300公里(集束弹头)和 450公里(高爆弹头及核弹头)的目标。同时,高精度使其能够在不使用特殊弹头的情况下打击重要目标(在发射距离不超过400公里且精确制导良好的情况下,圆概率误差可达50米)。

图片

斯洛伐克军队的OTRK “Ока”发射装置,可携带集束弹头,射程达300公里

该系统基于布良斯克汽车厂生产的 BAZ-6944轮式两栖底盘。除了发射装置外,车辆上还配备了通信设备、地形定位及瞄准装置。车辆尺寸可通过 伊尔-76运输机 空运。系统还包括同一底盘的运输装填车,每辆可运输两枚导弹。

图片

OTRK “Ока” 9P714发射装置

行军结束后,发射准备仅需5分钟。导弹在发射前仅需20秒即可升至垂直发射姿态。发射后可立即离开发射点。

与OTRK “Эльбрус”(厄尔布鲁士)的R-17导弹(西方称“Scud/飞毛腿”)沿简单弹道飞向目标不同,“Ока”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可进行机动,从而增加防空系统拦截难度。不过,当时欧洲几乎没有导弹防御系统。至1980年代中期,美国MIM-104爱国者导弹系统虽可拦截弹道目标,但在欧洲仅刚开始部署,用于保护美军设施。

图片

9M714导弹在位于兹那缅斯克的“卡普斯京亚尔”靶场博物馆中的实物展出。

正如随后在伊拉克发生的事件所表明的那样,由于软件错误,“爱国者”系统在拦截老旧的R-17导弹时也存在问题。因此,“奥卡”对北约目标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其射程足以覆盖若干重要目标。

该系统因政治原因被解除武装。1987年底,苏联与美国签署了《中程及中短程导弹条约》,该条约要求销毁所有陆基弹道和巡航导弹,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之间。尽管“奥卡”最大射程为450公里,理论上不在条约限制范围内,但美国方面说服苏联将这一系统也纳入条约范围并予以销毁。

图片

1989年9M714导弹销毁准备

1989年,除少数保存在博物馆的导弹外,所有发射装置(СПУ)、运输装填车(ТЗМ)和导弹均被销毁。除了苏联之外,“奥卡”搭载集束弹头、射程达300公里的系统还装备于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德国在1992年销毁了少量装备,而在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这些系统一直服役到2000年代初。

图片

“卡普斯京亚尔”靶场的9K714导弹系统纪念碑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万斯宣称俄罗斯已战败,必须接受现实
印尼主动提出派2万人出征乌克兰?
细节曝光 中共首艘核航母004动工
半岛格局巨震!李在明宣布收回战时指挥权
美国被逼急了 中国正多维度蚕食美传统军事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万斯宣称俄罗斯已战败,必须接受现实
印尼主动提出派2万人出征乌克兰?
细节曝光 中共首艘核航母004动工
半岛格局巨震!李在明宣布收回战时指挥权
美国被逼急了 中国正多维度蚕食美传统军事
美军有重大变动?川普果然出大招了
中国第一艘076拆除工棚 准备进行首次海试
大群美女围观101空降师M119榴弹炮开火
土耳其五代机梦碎 中国或成“救命稻草”
美军承认了!“正秘密研究”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