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美军轨道级闭环杀伤链体系演进及作战威胁
www.wforum.com | 2025-07-04 09:38:12  蓝德智库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年来,美军正持续推进高超声速与弹道跟踪空间传感器(HBTSS)、“扩展型作战空间架构”(PWSA)和“太空宽带适配通信网络”(Space-BACN)等项目建设,意图通过将其与天基红外系统(SBIRS)等整合,强化对高动态目标的持续跟踪、跨平台数据融合与快速指令注入能力,打通多轨道、多平台、多任务系统之间的链路连接,推动天基体系由传统“预警支持”向“引导打击”转型。该体系可实现从探测到打击的全过程闭环作战,显著压缩对手的反应窗口与机动作战空间,并对高价值目标构成持续威胁。在此将聚焦美军轨道级闭环杀伤链体系的关键能力演进,剖析其对作战节奏与防御体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军未来作战体系建设与战略决策提供支撑。

一、美军太空杀伤链关键环节的优化与新型能力整合

美军正通过持续优化太空杀伤链关键环节,结合HBTSS、PWSA、Space-BACN等新型平台,推动太空作战体系向更高效、更精准的目标引导与打击转型。

(1)利用HBTSS卫星,强化杀伤链的早期探测与跟踪环节

HBTSS是美军太空杀伤链中面向高动态目标的重要感知节点,具备滑翔段持续跟踪与精确测量能力。尽管目前仍处于发展与初始部署阶段,但其在美军太空杀伤链中的功能定位已逐渐凸显。

在美军构建的高超声速防御杀伤链中,HBTSS将扮演流程核心中枢传感器节点的关键角色:

图片

由此可知,未来HBTSS所获取的高质量测量结果可直接传输至宙斯盾作战系统,支持滑翔段拦截弹(GPI)等拦截器执行滑翔段打击任务。

2024年2月2颗HBTSS项目原型卫星成功进入轨道之后,已参与了两次实战化试验任务,累计捕获并处理超过65万张图像,覆盖定制测试事件与多个“现实世界动态”,并于2025年初被美国太空系统司令部(SSC)宣布其已具备初始作战能力,且进入多年期在轨能力评估阶段,这预示着天基传感器正在真正融入美军作战级火控链路。

随着其能力整合与逐步部署,HBTSS将成为美军构建天基预警-拦截闭环体系的关键一环,对高超突防构成实质威胁,亟需高度关注。

(2)利用PWSA轨道星座,优化多域杀伤链效能

美国太空发展局(SDA)正加速构建“扩展型作战空间架构”(PWSA)星座,计划部署数百颗卫星,形成覆盖导弹预警、数据中继与星间通信的低轨支撑网络,并推动其融入下一代导弹防御体系——“美国金穹”。

图片PWSA传输层示意图

2024年2月,PWSA的Tranche-0阶段已完成27颗卫星(包括20颗传输层卫星与7颗跟踪层卫星)的在轨部署,并实现初步导弹预警与星间光链路能力。2025年初,美军完成了首个跨供应商低轨激光通信链路测试,验证了通信互操作性。并且即将于2025年夏末部署的Tranche-1还将集成Link-16天基转发功能,以显著增强PWSA在多域联合作战中的实时通信与指令分发能力。

(3)基于Space-BACN,构建弹性太空通信网支撑杀伤链闭环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主导的“太空宽带适配通信网络”(Space-BACN)项目,致力于实现军用与商用卫星之间的协议互通,打通战术星座(如SDA低轨星座)、战略预警平台(如HBTSS)、ISR系统和商用遥感卫星能的数据壁垒。

图片DARPA计划基于Space-BACN项目打造联合弹性太空通信网络构想图

该项目正处于第二阶段,并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开发可在不同光学星间链路(OISL)规范之间进行协议转换的终端,实现异构卫星系统之间的无缝通信;

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增加连接节点数量,并优化通信协议的能力和效率,以应对更具挑战性和动态变化的场景;

支持JADC2体系下的多轨道、异构卫星即时通信。

未来,Space-BACN将为美军太空杀伤链提供跨平台指令与态势数据的高效连接,增强其闭环作战能力及系统抗毁韧性。

二、构建从探测到打击的轨道级闭环流程

通过对关键环节的持续发展与优化,美军正在初步形成一套多平台、多轨道、多域融合的闭环流程,其运行机制体现在“多轨道感知-数据融合处理-指令分发-任务分配-打击效果评估”的五阶段流程。

图片

显然,美军正推动将太空力量深度融入联合作战链路中,推动太空杀伤链由传统的“观测-预警”向“探测-识别-引导-打击”一体化转变,提升其体系压制能力,进而加大对高价值目标的威胁等级。

(1)太空感知网络的持续覆盖压缩关键力量生存空间

美军正依托多轨道敏捷传感器节点,构建全天候、多层级、一体化的太空感知网络,强化对高动态目标的滑翔段追踪,使对手的传统突防与规避方式面临失效风险。

(2)指令注入链路的“秒级响应”压缩防御决策时间

美军正在通过星间激光通信链路、Space-BACN协议转换层等,构建“探测-识别-指令分发”一体化链路,以大幅缩短反应时间,进而压缩防御方的决策窗口。

(3)持续反馈与自适应打击能力实现多轮压制

美军正通过构建轨道平台的实时评估与链路再规划能力,支撑其“边打边修正”的打击模式,以具备多轮打击与持续消耗的作战优势。

三、我军的应对策略

随着HBTSS、PWSA、Space-BACN等项目的持续推进,未来美军轨道级闭环杀伤链的体系压制能力将对我军远程打击与多域协同作战等领域构成挑战,因此我军需从抗感知、快反应、扰节奏等方面构建系统化对策。

(1)构建高生存力天基对抗体系,破解持续感知压制

面对美军多轨道一体化侦察体系的持续探测能力,我军亟需加速构建具备抗毁性、分布式部署特征的天基感知与通信体系。

其一,加快发展去中心化、抗毁性的感知与通信星座;

其二,结合高空气球、近空无人平台与快补型小卫星构建战时替代链;

其三,强化定向能与反卫星干扰平台部署,提升对敌侦察压制能力。

(2)加快“天-空-地”一体化指控链路建设,提升响应速度

针对美军“秒级链路”与JADC2结构所带来的快速打击能力,我军可围绕如下几个方向进一步提升决策-打击效率。

一方面,构建跨域分布式指控体系,通过分级决策节点、战区级数据中枢,实现探测、识别、决策、打击各环节快速协同。

另一方面,我军可推进天基-空基-地面链路自研化与协议自主化建设,确保信息传输自主可控、安全稳定。

此外,我军还需加强无人平台与武器系统的自主作战能力,减少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提升复杂环境下的打击决策速度与链路稳定性。

(3)构建应对持续压制与节奏控制的体系韧性

面对美军依托轨道级杀伤链构建的持续压制与多轮打击能力,我军应提升作战体系的灵活应对与节奏掌控能力:

1)通过诱导假目标、伪装与信号干扰,扰乱其战术态势评估和反馈流程,使对手无法准确预测目标位置与打击时机。

2)强化作战平台的机动性与自我恢复能力,以确保能够持续压制对手的关键资源。

3)发展高变轨平台、高空反卫星武器与空间电子战手段,打破对手稳定闭环与连续打击节奏。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沉睡在山体中的传奇:中国的红岸基地?
中美突传大消息 彭博:北京严阵以待
中国要建军事基地 被这国总理拒绝了
败絮其中!埃及曝光俄Su-35雷达与发动机缺
巴国防部长为何质疑歼-35战机的采购计划?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沉睡在山体中的传奇:中国的红岸基地?
中美突传大消息 彭博:北京严阵以待
中国要建军事基地 被这国总理拒绝了
败絮其中!埃及曝光俄Su-35雷达与发动机缺
巴国防部长为何质疑歼-35战机的采购计划?
确认了:歼-15T首次在航母甲板对公众开放
比伊朗还糟 俄海军副司令遭定点清除
刺伤多名领导后,南航一机长跳楼身亡,妻子
核打击预案:从警报到毁灭美国的45分钟
说个得罪人的----白人的体臭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