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加一台发动机魔改为F-55 靠谱吗? | |
www.wforum.com | 2025-05-20 01:09:36 科罗廖夫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在不久前访问卡塔尔时,美国总统川普再次亮出了他独有的“赢学”,表示要对美军现役主力五代机F-35进行重大升级。至于怎么升级,川普拿出了“没人比我更懂F-35”的架势,大手一挥就给F-35增加一台发动机,甚至连新代号都想好了,是F-35加上歼-20才能与之“匹敌”的F-55,可以说霸气外露。
这个馊主意一经公布,马上引来了质疑和反对,特别是著名航空与国防军事专家比尔·斯威特曼,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双引擎F-35根本就不可能”,指出中央段、武器舱、辅助动力、液压和电气系统都不一样,唯一有可能保留的航电系统,也被斯威特曼毫不留情地给了“太烂了”的评价。 为什么不能改? 从技术角度来说,首先从气动布局和机身结构来看,F-35的机身横截面呈三角形,由前向后逐渐收窄,中部则是为单台F135发动机预留的圆柱形发动机舱,直径约1.3米,如果改成双发就需要打机身两侧或上下的主意,但几何空间不够。
F-35机身最大宽度4.36米,比5.82米的F-22少了一米多,根本装不下两台F135,更不用用说还要留出至少2米的空间避免气流干扰。横向不够,纵向也不够,F-35机身后部已被矢量控制系统和隐形结构占据,同样无法扩展。 对气动配平和稳定性也有破坏,F-35的飞控系统是在单发推力轴线基础上设计,飞行稳定性和舵面控制逻辑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若改为双发,推力轴线会向外移动,导致可能产生非对称推力的问题,特别是在单台发动机故障或推力不足时间,偏航力矩远超飞控系统的修正能力,除非对飞控软件代码进行完全改写;对稳定性的破坏集中在俯仰配平失衡方面,双发布局会彻底改变重心位置,机翼、平尾和垂尾飞行控制律都需要重新设计。
更严重的是影响隐形设计。F-35为了避免风扇叶片被雷达波直接照射,用了一个不算复杂但也精巧的S形二元进气道设计,如果改成双发,逼仄的空间很难允许继续使用S形设计,最容易反射雷达波的叶片有可能直接暴露,而且耦合反射效应会形成新的强散射源。红外隐形同样不容乐观,现在F-35用锯齿形边缘和冷却导流片降低红外特征,再增加一个喷管,热流相互作用会形成范围更大的高温区,还真有可能让F-55成为“熊熊燃烧的火炬”,至于铝合金蒙皮能否承受这样的高温烧蚀,都不是需要优先考虑的了。
此外,散热系统管理、动力传输与能源分配、机身承力框架、传感器布局等等,也都是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来重新设计整合,工作量比设计一架新的五代机或六代机更可怕。实际上,也许只要一句话就能“杀死比赛”——材料技术不过关,做不成。 为什么要改? 川普虽不是技术型总统,但也不可能完全不了解航空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之所以如此信口雌黄,大概是有迫不得已的理由。 2022年3月,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承认,美军F-35和解放军歼-20有过“非对抗式的近距离接触”。尽管威尔斯巴赫没有透露细节,但这几句话就可以证明当时F-35没有占到任何便宜,甚至可能在近距“接触”中落于下风,可以说F-35在“准实战”中的表现,可能远没有达到美国政府和军方希望有的高度。
再就是最近的印巴空战。法国“阵风”是欧洲技术最顶级的四代半战斗机,有过在军演中对抗F-22而不败的记录,然而连个照面都没打就让中国歼-10C斩落马下,而且很有可能不止一架。这样的结果,加上近年来在西太平洋的对抗,必然让美国政府和军方重新审视自己的五代机,特别是作为主力的F-35,而通过扩充机体,增加航程、载弹量和配置新设备等办法,在川普,或者说在美国政府部分官僚眼中就是解决之道。 总结 以川普的行事风格来看,搞不好会强行推进F-55这个异想天开的项目,但洛马公司大概不会吃这套,就算真的拨出钱成立项目,川普任期内多半不会有实质性的成果。除了因为这个项目本身的难度,美国民间越来越多反对川普的声音,比如斯威特曼这些业内人士的意见,必然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工程角度来看,不计时间和成本,在F-35的基础上改进一款双发概念机并非不可能,但客观规律决定最终成果大概率不仅不如原设计,成本搞不好还远超六代机。所以川普可以仗着自己“不懂”专业技术而想怎么说怎么说,斯威特曼这些专业人士就不能无动于衷了,毕竟把潜艇改成航天飞机这种事只在理论上可行,真要是这么做,美国就不止是白白损失资金和资源这么简单了。 |
|
|
|
![]() |
![]() |
印度表示不服后 中国亮出了大杀器 |
![]() |
2025年俄乌阵亡者遗体交换 比例达1比20 |
![]() |
卖歼10C的小女孩该昂首挺胸了 |
![]() |
CNN披露巴基斯坦攻破S-400防空系统细节 |
![]() |
武汉闹市突发枪击 3人中枪 1人遭爆头 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