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变拖车 法国施耐德CD炮兵拖车 | |
www.wforum.com | 2025-05-10 16:56:12 丹书战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当一战进行了几个月后,大口径火炮在战场的作用愈发重要,机枪限制了步兵的进攻,但炮弹却能粉碎敌人的防线。当时各国都遇到了同样的麻烦,那就是缺少合适的重炮牵引工具,除了少量拖拉机、汽车,大部分火炮仍旧使用畜力牵引,效率低、速度慢,野外行军就更糟糕了。 施耐德CD 法国陆军临时增购了一些民用拖拉机用来牵引火炮,炮兵在使用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火炮的机动问题勉强解决了,炮弹的运输还没解决,再加上炮弹消耗非常快,对后勤保障是一大挑战。法国炮兵想要一种既可以牵引重炮,又能随车运输炮兵、弹药的新式拖车。雷诺和施耐德都开发了自己的产品,雷诺的产品运力太弱,只有施耐德公司的设计通过测试并服役,它就是施耐德CD炮兵拖车。 施耐德CA1 施耐德CD是以施耐德CA1坦克为基础开发的,它是法国第一款正式服役的坦克,这款早期坦克重14吨,它的设计作用是在泥泞战场上突破铁丝,为步兵进攻打开通道。可以说它就是为恶劣道路条件而开发,虽然速度较慢,但很适合用作炮兵拖车。 拖车依然采用一台60马力施耐德4缸汽油机作为动力,原本坦克的最大速度在5~8千米/小时,拖车的重量降低到10吨,其最大公路速度略高于8千米/小时。早期的弹簧悬挂就不要指望有多好的舒适性了,车头驾驶室下方安装了一块圆弧形钢板,它的作用类似滑橇,避免车头卡在弹坑、堑壕里,早期坦克多有类似设计。 施耐德CD 施耐德CD 施耐德CD的驾驶室为开放式,可以安装帆布棚,发动机居中安装,两个座位在其左右,驾驶员位于右边。这种设计其实很糟糕,夏天时发动机会让车组热得受不了,冬天虽然能带来温暖,同时还有外面的寒风,简直冰火两重天。 施耐德CD 施耐德CD有一个比较宽敞的货箱,它可以轻松运输3吨,通常用来运输炮弹和炮兵。驾驶室后方有一部手动绞车,它的作用是回收牵引绳,车尾有另一部发动机驱动的绞车,它可用于重炮牵引,施耐德CD的最大牵引重量为14吨,因此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口径为155毫米、220毫米这类大口径榴弹炮。 施耐德CD 法国陆军急需重炮拖车,原型车在测试后即投入量产,第一批订单50辆,后续增加到500辆,不过施耐德公司的生产任务很重,早期月产量只有区区5辆,1917年法军要求公司停止生产施耐德CA1坦克,相关资源全部投入拖车生产中,这才在1918年提升了产量,到一战结束时总共交付了约250辆。 施耐德CD 除了舒适度差了些,军队对这款拖车非常满意,它力量强、结构坚固耐用,但速度较慢,且最大行程只有80千米。所有拖车都被交给了重炮拖车团使用,部队同时还装备了轮式拖车,这些轮式车可用于施耐德CD的远距离公路机动,施耐德CD只负责没有公路的最后阶段运输任务。 施耐德CD 一战后法军不再接收新的拖车,施耐德公司生产了另外130辆改装的民用版拖拉机。到1940年法兰西战役爆发时,法军还在使用这些拖车,它们被德军俘获了不少,作用依旧是火炮牵引或运输车,有一辆安装50毫米反坦克炮制成了坦克歼击车。大部分拖车都在二战期间损失,二战后有几辆施耐德CD幸存,目前仅存1辆,收藏于法国。 |
|
|
|
![]() |
![]() |
印巴空战8:1,达索要求印“禁飞”阵风? |
![]() |
真相来了?印度航母空袭 卡拉奇港陷入火海 |
![]() |
巴外长曝猛料:歼-10C本可团灭15架“阵风” |
![]() |
霹雳15残骸被捡到 雷达竟然是10年前生产的 |
![]() |
莫迪咽不下这口气 30小时后再次挑起战火 |
![]() |
印巴空战8:1,达索要求印“禁飞”阵风? |
![]() |
真相来了?印度航母空袭 卡拉奇港陷入火海 |
![]() |
巴外长曝猛料:歼-10C本可团灭15架“阵风” |
![]() |
霹雳15残骸被捡到 雷达竟然是10年前生产的 |
![]() |
莫迪咽不下这口气 30小时后再次挑起战火 |
![]() |
印度触碰“国际红线” 导弹炸向中巴大坝 |
![]() |
罕见!央视披露中国空空导弹生产线 |
![]() |
补课?俄军炮兵开始效仿解放军的做法 |
![]() |
印巴空战创纪录 巴方:已摧毁77架 |
![]() |
歼16出手,击退7架美菲军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