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为何美发射洲际导弹总失败?中国发现原因
www.wforum.com | 2024-12-09 19:01:57  海事先锋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作为当今全球各有核国家中,核武库整体规模与俄罗斯基本持平的核大国,美国手中的上千枚是确保自身世界地位的重要工具,也是霸权力量的最大基础。然而,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到今天,构成美国“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陆基洲际导弹系统却似乎愈发的“不给力”了。在2023年、2021年和2018年的“民兵-3”洲际导弹试射活动中,均出现了诸如空中自爆和飞行轨迹异常并坠海等。至于说具体原因究竟为何,美国军方鲜少给出正式回应,甚至不排除他们也搞不明白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但如今,中国科研团队的一项发现,或可给我们带来一个合理的答案。

据港媒《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科研团队发现,原本设计寿命被认为可达160年的现代导弹固体燃料,会在服役约30年的时候,出现“明显的质量下滑变化”。受此影响,采用固体燃料的导弹类武器的推进系统,将大大提高出故障的风险,如难以点火升空、因燃烧效率不稳定而降低导弹射程、影响导弹飞行姿态和加大命中误差等。

好吧,如果这项研究发现的结论是较为准确的,那就有一件事情很值得我们注意了。要知道,作为美国现役唯一的陆基洲际导弹,“民兵-3”的生产和服役时间可追溯到1970年,最后一枚下线并交付美国空军的“民兵-3”,则是在1978年完成生产的。也就是说,“最年轻”的一批“民兵-3”洲际导弹,也已经服役了46年之久,大大超过了中国科研团队发现的“固体燃料会在服役约30年时出现质量下滑”的时间节点。

不仅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服役时间超过30年后,导弹固体燃料的可靠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下降,近年来“民兵-3”洲际导弹的发射成功率和飞行完好率越来越“难看”,原因恐怕就在于此。而一个更加麻烦的地方在于,以现有的技术水平来看,固体燃料可靠性的下降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解的,想必即便强如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也难以快速找到什么好办法来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固体燃料的一大优势就是可在导弹的生产过程中被置入燃料段,进而让导弹服役后就具备“随时待发”和“随时发射”的能力,比传统的液体燃料导弹有着更强的快速反应能力,这得益于固体燃料对导弹的腐蚀远低于液体燃料。然而,与取消发射后可从导弹燃料段抽出的液体燃料不同,固体燃料是难以轻易从导弹的内部被取出的。对于一枚达到使用寿命极限且在服役期内从未被发射过的导弹来说,在其退役和做废弹处理之时,燃料段内的固体燃料基本就是下线时所置入的,即导弹寿命等于其置入的固体燃料的寿命。

于是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在导弹服役期内,其他零部件可以在日常维护过程中获得保养或更换,但固体燃料却难以被更换。原因在于,在被置入导弹燃料段之前,固体燃料会接受一项重要的加工步骤,那就是雕刻形状,学名为“药面整形”。通过保持一定的形状特性,来确保固体燃料在不同阶段的出力效率,进而保证导弹在飞行全过程中的稳定推力曲线。而形状稍有变化,就有可能影响到固体燃料的燃烧和出力效率,进而影响导弹的发射成功率和飞行完好率。于是乎,在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把固体燃料从导弹燃料段中“挖”出一块来检测,就成了近乎“毁导弹”的行为,自然是得不偿失。

这样想来,服役时间普遍已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民兵-3”洲际导弹,不出问题就怪了,美国的陆基核威慑手段恐将愈发不靠谱。而对于中国来说,这项发现也颇具意义,促使我们进一步完善新型导弹的研发生产周期,以及加强对现役导弹的寿命管理。或许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听到国产某新型洲际导弹诞生的消息了。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风向突变!欧盟宣布…
中国六代机恐用新型航发 推力比涡扇15更大
什么原因?北京迟迟不敢发布…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