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失事只能等待外援?潜艇集体漂浮逃生舱了解一下 | |
www.wforum.com | 2018-05-27 23:30:21 火器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自从人类发明潜艇这一水下载具之后,关于潜艇安全性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的潜艇一旦被敌方驱逐舰或巡逻飞机发现并集火,就几乎难逃艇沉人亡的厄运。由于潜艇的作战特殊性,其浮力系统、动力系统或耐压艇壳一旦因遭受攻击或者发生故障而损坏,坐沉大洋深处的潜艇孤立无援,没有被淹死的船员也只能在狭小封闭的水密舱中等待救援或者绝望地因缺氧死去。 当潜艇遇险失事时,如果潜艇因为各种原因(操纵舵失灵,水柜失控,人员因素等)无法上浮水面,那么潜艇兵一般可以选择弃艇自救或者坐沉等待外部救援。美国海军规定,出现下述险情应考虑弃艇逃生:进水或起火且无法控制;二氧化碳的浓度接近6%,并仍在增高;氧气浓度接近或低于13%;失事潜艇内部的气压达到1.7个大气压力之前、且救援不能有效进行。深度200米是失事潜艇艇员能够自主逃生的最大深度,超过这一深度只能采取外援救生。自主逃生一般是艇员先释放带有绳索的救生浮标,然后备好呼吸器和救生浮标等脱险装具后通过逃生舱口或鱼雷发射管钻出潜艇,顺着绳索缓慢上浮。这种逃生技术必须经过反复演练,只有少数经验丰富的艇员可以做到。上浮速度如果太快,人员会得减压病,因为人体在高压下会吸收较多的氮气,当失事艇员从深水向水面上浮的速度过快时,身体周围水压迅速降低,氮气会在关节、血管和大脑中形成氮气泡,以致瘫痪和死亡。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各个海洋大国纷纷给自己的潜艇设计并装备了集体漂浮式逃生舱。逃生舱一般安装在耐压指挥塔围壳里,失事艇员可以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使用该救生舱逃生。俄罗斯的“台风”级核潜艇上就装备了两个这样的漂浮救生舱。 这种整体式漂浮逃生舱类似于潜水钟构造,能够在危急关头脱离潜艇围壳,并释放大量压缩气体提供瞬间浮力,以保证舱内人员能够迅速撤离潜艇。逃生舱内能容纳数十名艇员,但是对于中型潜艇而言,一次并不能撤出全部艇员,而且这个逃生舱是一次性的。因此潜艇的失事势必会伴随着牺牲,漏水也好火灾也好,当事舱室一定会被封闭,部分艇员也只能眼睁睁地等死。潜艇逃生舱配合外部救援的潜水钟等是目前最为通用的潜艇救援方式,之前在俄罗斯、英国、德国潜艇上广泛装备,而在中国新建的“长城201”号试验潜艇上,我们可以看到国产的潜艇逃生舱也已进入试验阶段。 尽管有逃生舱,潜艇部队依然是风险性最大的部队之一。2000年俄罗斯奥斯卡级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其艇内一枚鱼雷爆炸,直接损坏了逃生舱和可供自主逃生的鱼雷发射管,艇上118人全部丧生。所以我们还是祈祷厄运不要降临在潜艇兵的头上。 |
|
|
|
![]() |
![]() |
不愧是印度:“擦枪”未走火,军火却自爆 |
![]() |
欧洲巴铁出现了?曾送来大单求购中国导弹 |
![]() |
印巴局势紧张加剧 40架歼-35战机马上发货? |
![]() |
中俄现分歧!印巴激战8天,普京接莫迪邀请 |
![]() |
如果泽连斯基真袭击阅兵 会发生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