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媒集体噤声 张又侠访俄三大异常 | |
| www.wforum.com | 2025-11-24 19:21:06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近日,中共国防部网站报道,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11月20日应邀访问俄罗斯,并与俄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举行会谈。官方消息称,双方就两国两军关系、国际与地区形势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就加强高层交往、深化务实合作达成共识。会谈前,别洛乌索夫为张又侠举行欢迎仪式,并陪同检阅仪仗队。 然而,此次访问却呈现出多个异常,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一方面,官媒对张又侠访俄保持异常沉默;另一方面,高规格接待和访问安排则显示出该行程的非同寻常。分析人士认为,这背后映射出中共内部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以及张又侠与习近平关系的敏感裂痕。 官媒集体“噤声” 张又侠访俄的消息并未见于中共传统权威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仅在国防部网站以百余字简讯发布。这种报道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知名万维博主雷歌指出,此前四中全会前夕,九名上将被官宣落马时,也是国防部首发消息,而《新华社》《人民日报》均未发稿。 雷歌分析,今年张又侠访俄的情况类似去年访问越南的安排——中共官媒未即时报道,等他返回后才有所披露。而反观中共总理李强访问俄罗斯,则在次日即有官方报道,由此显示官媒对张又侠和李强的报道态度存在明显区别。 事实上,张又侠过去多次访问俄罗斯,官媒报道从未延迟。2023年10月,他访问俄罗斯与普京及时任国防部长绍伊古会晤,次日即有新华社报道;2019年9月及2017年12月访俄,也都得到迅速官方报道。相比之下,这次的集体沉默显得极为异常。 高规格接待显“特殊使命” 此次访问的另一异常是接待规格之高。国防部消息显示,俄方为张又侠举行欢迎仪式、检阅仪仗队。相比之下,李强11月18日访问俄罗斯,却没有红地毯,也未检阅仪仗队。这显示张又侠此行涉及的议题非一般外交事务,而是必须由军方高层直接拍板的军事与安全合作事宜。 更重要的是,张又侠此行是“应邀访问”,时间紧接李强访俄之后。雷歌认为,这暗示李强作为习近平亲信,无法处理相关军事事务,张又侠才成为俄罗斯方面的主要接触人选。这也印证了其军权的重要性及特殊身份。 习张分裂迹象明显 自二十届四中全会以来,张又侠与习近平的关系一直成为舆论关注焦点。2024年三中全会后,官媒对张又侠的报道开始异常,这反映出两人可能已出现权力分裂。而各国情报机构对此显然并不陌生,因此在接待张又侠时格外隆重。 例如,2024年8月29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访问中国后,特意要求见张又侠;2024年10月张又侠访越南时,仅以中央军委副主席身份会见越南新任国家主席梁强,而在会谈中几乎不提习近平的名字。相比之下,中共官媒却硬性添加“转达习近平问候”的字眼,掩盖事实。 背后的权力博弈 据时评人士透露,张又侠此行实际上是接到胡锦涛、温家宝指示,以稳住中俄关系。当前,中共党务由汪洋掌控,军务由刘源掌握,胡春华接手政务,张升民掌控军中刀权,刘振立掌握军中枪权。张又侠访俄一方面向普京表明中方继续支持,避免俄罗斯全面倒向美国;另一方面也显示中共内部权力正在从习近平向“老人党”转移。 多位观察人士认为,习近平当前已失去对军队的有效掌控,实际军权掌握在张又侠手中,而温家宝等中共元老则在暗中控制局势。这也解释了为何张又侠的军方访问报道中,不再提及习近平或“两国元首”,而是泛泛描述会谈内容。 (张又侠访俄资料照片) 敏感时期的微妙信号 此次张又侠访俄,正值国际局势复杂敏感时期。乌克兰局势、俄美博弈以及中共内部权力调整,都让张又侠的俄罗斯行程显得格外敏感。舆论普遍认为,他此行不仅是军事合作,也是稳住政权、维系中俄战略关系的一次关键行动。 综合来看,张又侠访俄的三大异常——官媒集体沉默、高规格接待、特殊访问安排——无不透露出中共内部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以及张又侠与习近平关系的裂痕。在全球和区域局势高度敏感的背景下,此次访问更显非同寻常,也引发外界对中共内部政治与军事权力分配的深度关注。 |
|
|
|
|
|
|
| LCA在众目睽睽下坠机 飞行员犯下致命失误 | |
| 1979年中国集结700架飞机,不敢起飞? | |
| 印度坠机最新消息 是谁害死了飞行员? | |
| 德国“豹”2A8如此贵 为何还遭欧洲疯抢? | |
| 外贸版FN-6单兵防空导弹 表现极为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