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会报告:“中国制造”2025已实现 曝美弱点 | |
| www.wforum.com | 2025-11-19 08:16:33 世界新闻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美国国会本周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在10年前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发展蓝图,如今已在多个产业获得成功,并使美国在药品与电气设备等产品依赖中国供应链,可能成为弱点,未来稀土断供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其他产业。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本周向美国国会提出的年报指出,北京过去十年来持续投入国家支持后,已大致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创新力提高,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并且巩固制造强权的位置。 报告显示,在2015-2023年期间,在电动车、电池及绿能科技等“中国制造2025”所列的产业中,中国企业占了全球出口的近25%,同期中国的全球制造业产出占比也从约25%提高到29%。 报告指出,北京目前仍难以在航太、新材料及集成电路产业等领域陷入困局,原因包括进入门槛高、以及西方现有业者紧密掌控内核的知识产权,但即便中国在这些领域落后,依然能够获得进展,例如铁路运输业未能达成“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数字出口目标,却已成为高铁科技的世界领先者。 报告提醒,中国仰仗着庞大的工业基础,对美国其他供应链也拥有类似稀土的筹码,例如中国主宰电镀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生产,警告稀土断供的情境也可能在美国各产业一再上演,“美国决策当局对这些脆弱点的范围仍缺乏透彻了解,也未更广泛地认知到,若北京在冲突情境下选择将这些经济依赖武器化的可能后果”,敦促美国政府要求美国产业界详列易受中国管制的冲击。 例如,美国国会应要求在美国销售的药品的制造商揭露产品成分的来源,即使某种药品是在印度等第三国生产的,其活性成分的最初供应商也很可能在中国。此外,中国也主宰一些不起眼的工业零组件,包括基础半导体芯片与电子零组件等。 目前华府也在采取类似的战略,由政府主导振兴产业,但中国的制造业进展是持续推动的成果,华府政策则会随每次选举结果而变动,能否贯彻类似的长期规划,仍是个问号。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