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中日军方隔空对峙 海上自卫队发视频挑衅
www.wforum.com | 2025-11-17 23:41:11  观局有语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1月中旬,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其官方社交媒体账户发布了一段实弹射击的视频,并配文写道:“舰船准备好了,武器准备好了,解决方案准备好了,一切就绪,预备,开火!”文字使用了日语和英文双语同步传播,形式看似为军事训练宣传,但背景信息极不寻常——这正好是中国宣布将于11月17日至19日在黄海举行实弹演习的前48小时。

视频本身并非新近拍摄,而是来自日本海上自卫队参与协助的一部战争电影《沉默的舰队:北冰洋大海战》。该片已在一个多月前上映,而海自却选在此刻高调释出其中舰艇发射导弹的片段,再辅以“全系统战备”类语言,所释放的对外信号不言自明。

此举不仅与电影宣传节奏完全错位,而且其发布渠道、语言选择、内容构图和时点重合度,使外界普遍视其为一次具备军事意义的信号操作。日本在通过外务省等渠道为自身涉台立场辩解的同时,又以海上自卫队的名义在舆论场上“亮刀”——这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形象宣传,实质上是在对中方进行武力挑衅。

在当前中日紧张对峙持续升温的敏感时段,日本以这种方式由军方出面向中方释放信号,极不寻常,且极不负责。

中方高强度应对

这场军事视频“交锋”之所以能迅速引发中方强烈反应,源头在于日本政界近日的公开挑衅——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在公开场合鼓吹“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并渲染日方“应做好全面介入台海的军事准备”。

高市并非普通民选议员,其身份是执政党政策方向的设计者之一,其言论既代表右翼政治势力对外路线,也体现出日本政府对“干预台海”的政策预备。因此,该言论性质极其恶劣,已经突破正常外交分歧的范畴,构成赤裸裸的主权挑衅。

中国方面对此并未容忍模糊空间。外交部通过记者会等渠道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国防部发言人公开警告,任何武力介入台海的图谋都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铜墙铁壁前碰得头破血流、付出惨痛代价;外交部、驻日使馆、国台办等多部门密集发声,并通过日英双语海报等方式,向日本政府和社会清晰传递“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必将遭到迎头痛击”的警告信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方把“迎头痛击”“头破血流、付出惨痛代价”等极为严厉的用语,同时放进国防部的正式表态和面向日本受众的日英双语海报之中,在中文舆论场和日本社会舆论场之间,搭起一条彼此呼应的威慑链条。这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语言翻译,升级为从官方声明延伸到对外传播的一整套威慑布局。

从外交层级发言到军事机关表态,从以中文发布为主的官方渠道,到面向日本社会推出的日英双语内容,再到配图海报直接点名高市本人,这种组合式信息操作,标志着中方在维护台海红线时,已经从单一外交渠道拓展为舆论战和实战演训同步推进。

图片

黄海军演前置

紧跟高市早苗言论后,中国海事局于11月15日公告称,解放军将于11月17日至19日在黄海中部划定海域进行实弹射击演练。从时间上看,几乎与日方“海自亮刀”行为同时发起;从地点上看,虽然远离台海方向,但却直面日本方向,构成实质威慑指向。

黄海并非中国对台演训的核心区域,但却是连接中日韩海军活动最频密的敏感海域。在日本自卫队近年日益频繁进入黄海以北海域的背景下,中方此番演训既可理解为对“涉台言论”的回应,也是一种对日本试图军事介入的前置反制。

更进一步,从演训内容来看,此次非空包弹演习、非雷达对抗演习,而是“实弹射击”,表明中方已经跳出例行训练节奏,将实战演训与政治回应捆绑部署。这种联动,不仅提升军方威慑能力,更为日方释放了极其清晰的战略信号:

政治挑衅将遭遇实战回应,军方是红线的执行者。

日军方“文宣”替代文官外交

此次对峙升级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日本防卫体系在对华反应中的话语机制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从过去由外务省主导的“文官外交”,转向由海上自卫队、国防智库直接发声主导“军事宣介”。

一段旧片剪辑的视频,本可由电影制作方发布,但最后却由海自官方媒体账号释出,并配以明确战备语言。无论从指令来源、文案控制、时间协同来看,这都不可能是一次“巧合操作”,而是一次经过日本防卫省精心策划的“军事信息战”。

近年来,日本在对华军事政策上的转向已多有体现。2022年通过《安保三文件》将“反击能力”合法化,2023年提出大幅扩充防卫预算,并与美英达成一系列联合军演安排;今年又修改武器出口政策,推动“防卫装备品”流向南海、东海等敏感区域。

这一系列动作,实则构成了日本对华战略的新三角:

政界右翼话术建构“敌意叙事”;

军方通过“非战宣传”塑造武装合理性;

外务省逐渐退居二线,让军队话语进入国际舆论主场。

其目的与电影宣传无关,核心是借文宣外壳发动“军用舆论战”,借此把对华敌意包装成“正常防卫需求”,为扩军和对外介入寻找舆论借口。

误判风险显著提升

从高市早苗言论引发舆论风暴,到日海自发视频“隔空喊话”,再到中方军演落地实施,中日间的对抗路径已形成一种紧密联动的升级闭环。

这种模式已经从冷战时代的“兵力部署—外交施压—谈判回落”那套路径,演变为当代舆论战、认知战、实战预备混合运作的“高密度博弈框架”。

具体而言,其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政客言论升级为国家立场:高市早苗作为日本首相,其挑衅已构成政策建制级言论;

军队话语系统替代传统外交:日本海自直接下场,绕过文官系统,以“文宣军事化”方式表态;

实战演训成为对话终结机制:中方不再等待外交窗口,而以军演切断对方误判空间。

这种机制一旦形成固化惯例,意味着未来任何一次中日之间的政治分歧,都有可能演变为一次海空力量的直接对峙。

更关键的是,双方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动机制”:中日防务热线自开通以来实际启用次数极少,日方官员多次抱怨“电话打不通”,海空联络机制也被不少媒体评价为“形同虚设”,一旦紧张局势被进一步推高,极易形成误判链条。

而中方的立场很明确:台海问题不容干预,主权底线不可触碰。任何试图用“文化包装”的方式释放军事信号、搅动区域局势的行为,最终都将遭遇实战回应。

日本以“发视频”的方式干涉台海、试探中国反应,不仅将中日关系推向对峙临界点,也暴露出其对中方战略意志的严重误判。而中方通过国防部强硬表态、日英双语海报直指日本社会,同时在黄海组织实弹军演,对日方进行同步回击,已经表明,这场博弈的重心正在从口头交锋转向由军事实力与舆论战共同塑造的新型对抗周期。

台海未战,黄海先起波澜——这一轮中日交手,真正被点燃的不是政客言辞,而是地区安全秩序的脆弱地基。中方用军演说话,是为防患未然;而日方若执意军队代替外交,终将误入战场误判的深渊。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这一关键技术领域,美国正逐渐落后中国
日本想击沉中国福建号航母 很简单?
中共若武力突袭日本,胜算几何?
摊牌!美军高官明说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中国“福建”号航母 叙事大过实力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这一关键技术领域,美国正逐渐落后中国
日本想击沉中国福建号航母 很简单?
中共若武力突袭日本,胜算几何?
摊牌!美军高官明说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中国“福建”号航母 叙事大过实力
朝鲜拒绝中国歼-10,转投苏-57怀抱
局势升级 中国海警船进入“钓鱼岛”巡航
升级!北京已做好进行“实质性报复”的准备
Nvidia被禁输中 捧出身价230亿美元的中国A
习近平“龙脉”被毁 “皇陵”功臣被抓
热门专题
1土耳其政变2ISIS3叙利亚局势
4朝鲜局势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