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国恐成欧洲首个“无法与中国脱钩”的美国盟友 | |
| www.wforum.com | 2025-11-09 17:19:13 自由财经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由于全球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持续增加,中国持续透过“洗产地”的方式,将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先运往第三国,再以第三国的名义出口至当地,尽管中国洗产地由来已久,各国也有不少相关反制措施,但近来中国洗产地行为更为普遍,引起全球各界高度关注,而中国企业洗产地的做法,最早从这世纪初就有听闻,而匈牙利就被外界视为中国在欧洲的“洗产地圣地”,从过去的海信集团(Hisense)家电,到现在的比亚迪电动车,都可见到中国企业绕道匈牙利洗产地的影子。 海信集团成立于1969年,是一间中国家电用品制造商,最初属于地方国有企业,之后进军海外,在东南亚、中南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地设有生产基地,据《纽约时报》全球经济特派员古德曼(Peter S. Goodman)的报导,早在2004年,海信集团就到了匈牙利插旗。 古德曼当时在《华盛顿邮报》担任记者,当年报导指出,海信到匈牙利的奥斯特发索尼法村(Ostffyasszonyfa)建厂,这背后因素在于,整个 1990 年代,欧盟多次指控中国以不公平的低价出口电视,并对大多数中国制电视课征 40% 的关税。虽然欧盟于 2002 年取消这些关税,正式开放市场给7家主要的中国电视制造商。但欧盟仍对进口数量设下配额,并规定最低售价。 不过2004年时,有多个新成员国加入欧盟,这为中国打开了一扇关键的大门。中国企业只要在扩大的欧盟范围内设立工厂,就能免关税、免配额地向其他成员国自由出货。而匈牙利当时刚加入欧盟,因此成为理想跳板。 匈牙利是欧盟第一个签一带一路国家 据当年的报导,海信在匈牙利工厂生产的电视,是以不到欧洲知名品牌一半的价格,销往法国、英国与义大利等欧盟成员国。要获得“欧洲制造”的认定,零件与劳动成本中必须有 60% 以上来自欧洲;其馀部分则可来自中国,这让海信得以利用其低成本优势。尽管海信指出,在欧洲的制造成本约为中国的3倍,但由于免除了进口关税,整体计算下来仍具获利空间。 匈牙利后来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洗产地圣地”,《外交家》报导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让包含匈牙利在内的中东欧国家,希望中国能帮助他们减少对西欧的依赖,到了2010 年代初期,“16+1”合作机制(16 个中东欧国家加中国)与“一带一路”倡议,给了中国进军欧盟市场、承揽基础建设项目并扩大政治影响力的机会。
匈牙利被外界视为中国在欧洲的“洗产地圣地”,而匈牙利总理奥班(左)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关系密切。(欧新社) 尽管该机制结果并未如中国预期,但是匈牙利和中国的关系却是越来越密切。匈牙利2015年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国家,中国后来更把匈牙利提升为“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最高层级伙伴关系,而且这不仅是象征性的,更有实质内容:过去2年,匈牙利吸引的中国资本总量已超越德国、法国与英国的总和。 外债高筑 迫使匈转向中国寻求金援 匈牙利转向中国有著多重背景,当匈牙利总理奥班(Viktor Orban)于 2010 年重掌政权时,匈牙利债务高昂,公共债务占 GDP 比重超过 80%,全球金融危机使其经济陷入脆弱。透过经济多元化与危机后的政策管理,匈牙利成为该地区恢复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偿还 IMF 贷款后,奥班获得外交与经济上的自主空间,得以深化与中国、俄罗斯及其他非西方国家的关系,到 2019 年,债务与 GDP 比率降至 66.3%;在奥班的“向东开放”(Eastern Opening)政策下,匈牙利高度依赖各类中国商品,并自我定位为中国在中欧的核心据点,但也使匈牙利对中、俄资金的依赖同步上升。 布达佩斯-贝尔格勒铁路(Budapest–Belgrade railway,又称匈塞铁路)便是代表性案例。该专案造价超过20亿欧元,大部分资金来自中国贷款,外界对其贪腐与透明度问题多所质疑。 宁德时代、比亚迪均在匈设厂 此外,匈牙利经济规模小、开放度高,高度依赖外资。自 1989 年以来,其经济成功仰赖外来资本与技术,中国企业也借此加紧在匈牙利布局,一系列机械、5G 到电动车等领域的专案,不仅带来就业,也强化了匈牙利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如宁德时代(CATL)正在兴建的大型电池工厂,是匈牙利史上最大外资专案,比亚迪(BYD)在匈牙利主导电池与汽车供应链,和华为(Huawei )一样都在等匈牙利设立基地,深度进入当地高科技制造业,匈牙利今年还与中国签署了核能合作协议。 根据匈牙利国家经济部的数据,中国是匈牙利第3大投资来源国,仅次于德国与南韩,但在过去5年中,有3年中国是第1名,中国对匈牙利直接投资金额,在2023年达76亿欧元,占匈牙利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8%,成为匈牙利最大外资来源国;而根据中国政府统计,中匈双边贸易额在2024年约162亿美元,年增11.6%。 这也让匈牙利屡遭外界批评,欧盟今年于是开始展开调查,中国是否为比亚迪在匈牙利的电动车工厂提供了不公平的补贴?这波调查行动将进一步加剧欧盟与北京的贸易紧张,若欧盟发现比亚迪因不公平的国家补贴而受益,可能迫使比亚迪出售一些资产、降低产能、偿还补贴、支付罚款。 报导提到,匈牙利可能成为欧洲第一个“无法与中国脱钩”的美国盟友。匈牙利的案例或许也预示著:若中资进一步深入各国经济,其他美国盟友未来也将面临类似的两难。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