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80万读杜克 只换来华尔街的无薪实习 | |
| www.wforum.com | 2025-11-06 14:14:19 Letsight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这几年藤校“金手铐”经常被提起,这是指藤校学生作为全球最聪明的人,最后也不约而同选择投行、咨询等多金行业。 2008年的哈佛毕业典礼上,校长德鲁·福斯特也提到,学生最经常、最喜欢问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中有这么多人去了华尔街?为什么哈佛有那么多人去了金融机构、咨询公司、投资银行? 2008年,大约有一半哈佛毕业生选择进入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工作。到了2021届依然有接近一半哈佛的毕业生第一份工作选择进入投行或咨询公司。 可以说,名校学历已成为通往投行与咨询行业的必经之路。 很多留学生也怀揣着高薪和阶层跃升的梦想,砸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学费,铺就通往华尔街的黄金通道。 但残酷的现实让人清醒,学历只不过是最基础的入场条件。 01 一个理想主义留学生 最终败给了华尔街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花了80万读Duke商学院,才换来一份华尔街无薪实习的入场券》,讲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从文科背景闯入华尔街投行的成长历程。 作者最初在美国迪堡大学(DePauw University)主修经济学,但出于对自我探索的理想主义,后来她转到了艺术史专业。 作为一名非国际学校出身的学生,她在全英文的课堂上要阅读宗教与西方艺术史内容,这让她感到吃力,但是最后咬着牙还是啃了下来。 图源:迪堡大学 和很多选择3+2哥大项目的中国学生不同,她更重视个人兴趣与探索意义,她的家人对她的未来职业也没有要求。 只知道一次社交,她才意识到投行不仅是高薪行业,更代表着阶层。 她在迪堡大学结识了一位名媛Cici后,她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阶层差距,Cici买香奈儿就像她在便利店买关东煮一样随意。 那次一起逛展、吃饭的经历,让她明白财富与品味构成的社会壁垒,也激发了她想通过投行改变命运的决心。 不过她只是想进入投行积累经验,然后回归艺术圈做艺术投资基金。 图源:杜克大学Fuqua商学院 她通过Duke Fuqua校友推荐获得了在MD Global的无薪实习机会,作者虽然没有提到,但由此可以判断出她可能进入了杜克大学的商学院就读。 整篇文字写出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跨文化、跨阶层与高压职场中不断试探、挣扎的故事。 但最让人共鸣的依然是标题,花了80万读Duke商学院,才换来一份华尔街无薪实习的入场券。 杜克大学Fuqua商学院在美国商学院里是响当当的名字,能进入商学院的学生本身就非常优秀,名校学生比比皆是。 每个人来这里时,几乎都抱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冲刺华尔街,学校官网上列出的就业去向也足够诱人,但是当他们真正到了求职季,才发现这条路比想象中还要难。 02 华尔街的金手铐 普通学生带不起 做题家们相信,靠能力可以赢得掌声,再不济也可以赢得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毕业后他们面对的,其实是一个靠资源和门第分层的职场世界。 相比之下,那位杜克大学Fuqua商学院的女孩还算幸运,她能够靠校友推荐拿到无薪岗位,而更多学生,甚至要为实习“倒贴”。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前段时间推出“菁英实习计划”,新客户只需要存入1000万元或老客户存入500万元,就可以让子女获得摩根大通、谷歌、阿里、字节等顶级名企的实习机会。 而且还有要求,这些资金在实习期内不得转移,名额也有限,只有40个。 这已经是明码标价的实习资格,“带资进组”,成了进入金融圈的常态。 在被禁言之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张雪峰也多次点出,普通孩子不要去金融行业。 他用自己作为例子说,自己有两家公司,每家公司的长期存款都过亿,女儿去哪个银行工作,他就把钱存在哪个银行。 在美国,顶级投行的入职率与家庭背景也呈正相关。 有传言称,沃顿商学院只有留学生需要投简历找实习,而美国本地学生基本都是家里早联系好了。 美国西北大学管理学教授劳伦·A·里韦拉曾潜入一家顶级EPS公司做暗访研究,参与了当季校园招聘的全部流程,还用了两年时间对全美上百家顶级EPS公司的求职者和招聘官进行访谈。 最后她发现,获得录用的求职者几乎全部来自全美最富有的10%家庭。他们有校友关系、导师背书、甚至父母同事的介绍信。 这意味着,金融业的精英选拔在进入面试前就已经结束,华尔街不缺聪明人,它需要的是能无缝融入上层社交结构的同类人。 这一种自我复制的模式不仅巩固了阶层,也在重塑精英教育的价值逻辑。 对于富有的家庭来说,高额学费不是知识的投资,而是进入精英圈的加分项。但是对于没有资源和背景的年轻人来说,想要拥有金手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03 一份榜单揭露精英游戏 非Target school学生如何逆袭 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资源的留学生就注定和华尔街无缘了吗?其实并没有那么悲观。 北美知名教育研究机构College Transitions前段时间发布了一项报告,研究团队根据LinkedIn 超过2亿用户的公开数据,分析了来自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16家顶级投行共10,500名分析师的本科毕业背景,生成了两份投行Target School榜单。 第一份榜单是从校友人数绝对值的维度来看,纽约大学以386名校友的压倒性优势登顶,成为华尔街投行校友最多的学校,毕业生主要流向摩根士丹利。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康奈尔大学紧随其后,校友人数都超过270人,而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藤校也跻身前十。 可见,华尔街岗位主要被传统金融强校和藤校占据,这些院校都有著名的商学院,而且有着强大的校友网络。 对多数学生来说,能进入这些Top Feeder Schools,就意味着提前拿到了进入华尔街的门票。 第二份是对招生规模进行调整后的榜单,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分列前三。 小而精的文理学院成为华尔街黑马,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虽然只有28人就职于投行,但由于学校规模小,在向华尔街投行输送率上是全美前十,阿默斯特学院、威廉姆斯学院等顶尖文理院校也强势上榜。 文理学院招生规模虽然较小,但是师生比非常低,校友关系紧密,而且学校重视博雅教育,学生大多具备扎实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些能力非常契合投行的业务。 另外,这份报告还特别强调了学校地理位置的作用,比如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巴鲁克学院等纽约地区高校和华尔街仅一街之隔,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频繁接触实习机会,这也说明了纽约高校的天然优势。 而中西部或西海岸学校的学生,他们常常要经过几个月的规划或者通过校园推荐才能申请。 图源:Google 报告最后针对非Target School学生给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第一,可以通过硕士项目实现学历跃升,同时选择转专业相对友好的项目,比如哥大的企业风险管理硕士、纽约大学的会计硕士,短时间内可以补齐知识短板。 第二,先从精品投行开始,积累经验后再跳到更大的平台,逐步进入顶级投行。 第三,活用LinkedIn和校友人脉,积极自我推销,通过关注投行HR、校友及行业大咖,定期分享行业洞察,逐步建立信任关系。 第四,发挥技术优势,精通财务建模(DCF、LBO)、Python编程、数据分析等技能是投行应聘的杀手锏。 目标学校依然是通往华尔街的捷径,但并不是唯一道路。投行最终看重的,是候选人的逻辑分析力、抗压能力、沟通协作和全球化思维。 学校决定起点,但能力决定终点。任何时候学历都不能保一个人一生顺遂,但技能可以。 |
|
|
|
|
|
|
| 北约高级官员:乌克兰打不下去了 | |
| 美国唯一造蒸汽弹射器的公司并没有倒闭 | |
| 代理空战?枭龙刚交付,亚美尼亚下单苏30 | |
| 中国医院值班室“17分钟不雅影片”疯传 | |
| 每架低至1万美元 中国无人机搅局全球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