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东北回来,不知当讲不当讲…… | |
www.wforum.com | 2025-10-13 12:08:28 视觉志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今年的国庆假期,各个网红景点人满为患。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凌晨3、4点就开市,凭借其独特的人文、地域优势杀出重围。 这就是东北早市。 没错,此时东北的深秋已经颇有寒意,但就是在这冻手冻脚的清晨,东北早市还能凭借那股浑然天成的热乎劲儿,吸引无数游客欣然前往。 一阵阵嘈杂的人声、一股股食物的香气,一句句摊主的吆喝,构成了东北早市的烟火气。 逛东北早市,让你拥有的不是消费本身,而是一次实实在在地检阅黑土地成果的机会。在这里,你能触摸到生活最真实的温度,还有那份根植于黑土地的质朴与热情。 东北早市,正在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人间值得”。 谁来谁迷糊 东北早市可以说是国庆期间东北最值得一去的“景区”,这个时间段可能是凛冽的北境最后的温暖之期,因为有不少网友发现,国庆期间的东北早市上已经开始有摊主在卖毛帽子和围巾了。 十一期间的东北早市挤满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有人连夜到东北,下了车就直奔早市,连觉都没睡。号称“亚洲第一长早市”的石桥子早市,其火爆场面更是直接被网友调侃:“至少有一亿人在这儿挤着呢!” 在东北早市里,没有身份的差距,没有地位的考量,你甚至不需要做复杂的攻略,只要带上好奇心和好胃口。 从凌晨3、4点开始,各个摊位的老板们就支棱起来了,那带着热乎气的东北话,比刚出锅的包子还暖心: 有网友听摊主叫了自己一路“宝贝”,东西还没买呢,但已经被喊迷糊了—— 还有综艺节目拍摄嘉宾去早市,摊主大爷和嘉宾的对话和演小品似的—— 嘉宾问了句:“蓝莓尝一个行不?”大爷直接豪爽回应:“你不尝我挑理!” 另一摊位的老板更会唠,直接说:“长那么漂亮不尝尝哥家牛肉干啊?” 嘉宾就跟了一句:“你太会做生意了,结婚了没?”,老板直接回:“你是没机会了。” 看到没,在东北早市,只要你敢说,绝对能沉浸式体验东北人的社交天赋。因为整个市场的人都能跟你自来熟,谁都愿意跟你唠两句。 在中国对俄罗斯、韩国免签后,逛早市的群体其实还有一波,就是国际友人。东北人那份“来者都是客”的热情,影响的不只有国内的游客,就有韩国网友晒出自己在东北早市的“奇遇”: 这位韩国网友在买油条的时候,支付出现了问题,付款失败了,摊主大叔根本没犹豫,直接装了油条让他拿走吃。这个网友刚开始没反应过来,后来才发现钱没给出去,第二天还拿了现金再去买。这一来一回,回头客算是留住了。 而类似这样的暖心小事在东北早市可以说极为日常,因为这里本就是一个人情味浓郁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最会提供情绪价值的地方。 一直以来,东北人之间的社交就保持着那种熟人社会的亲切感。后来东北早市在网上火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来,东北人的热情非但没被稀释,反而更加高涨。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东北早市看着普通,卖的都是接地气的小吃,价格也亲民得不像话,完全不符合当下互联网“炫”的特质,却依旧火得离谱。 这就是根植于人情味下的东北文化。东北早市能持续火爆,靠的就是一场“人”与“景”的双向奔赴。 15元吃撑 而如果说热情是这里永恒不变的温暖基底,那么早市上那些琳琅满目的货品,就为这份基底增添了最吸睛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东北早市之所以能在网红打卡这个赛道经久不衰,且全网几乎难遇差评,便宜量大的消费特点很重要。不少到东北旅游的网友都发现,在东北,钱特别“抗花”,尤其是在东北早市,那种土豪感是你一踏入市场就能感觉到的。 这里的蔬菜水果,从摆放风格开始就和超市里的精品包装截然不同——它们按“箱”卖、论“堆”称,带着刚从土地里收获的淳朴气息,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 五毛钱一斤的茄子、两块钱一斤的豆角、十块钱一袋的土豆,个个实在,沉甸甸地传递着“家底儿”的厚度。这种摆放方式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宣言:咱卖的是实实在在的滋味,不是花里胡哨的包装。 早就有人晒出过在东北买水果的心路历程,砂糖橘就这么成箱地垒着卖,价格低到你觉得不买就是亏了;三块钱不仅能买到一大串颗粒饱满的巨峰葡萄,还甜得让你心服口服,物美价廉在这一刻具象化。 在这里,精打细算的计较完全不存在,低价的背后不是经营策略,而是一种基于土地丰饶的信任和慷慨。这份慷慨,根源在于黑土地深厚富饶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过日子智慧——东西既然在自家地里长得旺相,又何必在卖价上斤斤计较? 曾经在网络上流行很多“100元吃遍东北早市”的挑战,后来大家发现,这个100元实在是太奢侈了,连咱东北老大爷自己都调侃:“挑战花15块钱吃东北早市,你都得备上健胃消食片!” 除了物价便宜,东北早市的小吃还是典型的“走量款”。特别是那些让人迈不开腿的“碳水炸弹”,一元一个的油炸糕、馅饼,用料实实在在。两块钱的豆浆、豆腐脑,直接用大桶盛着,管饱管够。现场制作的“碴子条”(玉米面面条)在热气蒸腾中出锅,浇上一勺卤子就是顿扎实的早饭。 还有比脸还大的包子,金黄油亮的鸡蛋饼……您要是位胃口小点的姑娘,吃过第一家直接就饱了;一个成年汉子,花不到十块钱,要碗豆腐脑再加俩馅饼,也能吃得心满意足——这吃饱喝足的幸福感比任何文旅宣传片都有说服力。 所以也有不少游客调侃,在别处花钱是消费,在东北早市就是花钱进货。左手拎着几大袋蔬菜水果,右手拎着吃不完的美食小吃,这份满载而归的喜悦和踏实,满载了幸福和安稳。 东北早市可以用最朴素的陈列、最实在的价格,守护每个人心中对热气腾腾生活的向往。 这里走红的真正原因,是它所代表的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市场,更是一座城市最温暖的胃,和最踏实的心。 被吓坏的南方人 除了那份出了名的人情味和便宜到怀疑人生的实惠,东北早市还有各种实实在在的“硬货”——真正属于东北的“地区限定”。 那些山林珍品绝对能让人大开眼界。除了卖蘑菇、榛子的普通摊位,灵芝和人参都能非常随性地摆在地上售卖。摊主报价的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今天的天气。有网友在东北10块钱买了2个灵芝,看得评论区的网友手机都要裂开了。 除了这些日常能看到的硬货,东北早市还有那些季节限定的"景儿"。 每年冬天,当气温骤降到零下二三十度,你就会见识到什么叫作"天然大冰柜"——各式各样的雪糕就这么豪放地摆在地上,成箱成堆,宛如卖白菜。老中街冰棍、马迭尔、东北大板……一字排开,一块钱一根的雪糕批发,谁看谁迷糊。 还有各种各样的冻货,鸡鸭鹅和各种海产,冻柿冻梨也是应有尽有……东北的气温让早市直接变成“室外冰箱”,足以让很多初来乍到的南方朋友看得目瞪口呆。 而秋天的早市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因为多了一份“储备过冬”的紧迫感。 前两天有人吐槽现在网络上的“极寒末世文”,上来就囤200斤白菜,以为特别多,但只要东北人就知道,200斤白菜也就10多棵,就是400斤也没有多少。于是不少东北人都在评论区激情喊话,希望末日囤物资的作者可以先来东北早市采风。 毕竟东北是一个普通阿姨随随便便就会囤70斤葱的地方。 没错,秋日东北早市的特殊风景就是地上晾晒的秋菜。因为只要看到这样的景儿,就预示着冬天即将到来,也标志着东北正式进入囤秋菜的时节。 本地大爷大妈们的采购装备开始明显升级——小拉车换成了更大的,甚至直接推上了推车。他们的眼神里透着一股“扫货”的笃定,葱按捆招呼,土豆按袋往家扛。有东北大哥就说,到了冬储的时刻,甭管你开的是大奔还是玛莎拉蒂,都得帮家里人拉货,不然就得被骂上一句:“指望不上”。 也有网友晒出过东北人的晒白菜大法,是真末日文主角来了也要膜拜的程度。 拿极寒末日文主角和东北老乡比肯定是开玩笑,但有一点倒是有据可考,就是东北人的囤菜习惯确实与寒冷有关。因为在过去,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囤菜是一家子安稳过冬的生命线——没有它,漫长的冬天将无菜可食。白菜要腌成酸菜,土豆要窖藏,大葱要捆好立在墙角……所有的“规矩”,都是祖辈用岁月总结出的生存智慧。 如今的生活虽然没有了无菜可吃的困扰,老东北人依然信守着古训,这早已不是单纯的物质储备,而是一种文化记忆。很多保持着囤菜习惯的老人儿都说,“冬天家里要是没囤点菜,总觉得少点啥,心里不踏实。” 囤秋菜对东北人而言早已超越了实用价值,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仪式,是任何超市购物都无法替代的。 其实这也是很多南方人看到会觉得很新鲜、有趣的原因——南北的生活差异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东北人真实日常的烟火气,便从这个细节被人捕捉到。 早市的底气 东北早市的传统起源自“赶集”文化。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农民要趁着凌晨出发,赶在天亮前把自家种的蔬菜、养的鸡鸭运到城里。他们要在早市上卖掉这些农产品,再换回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 而那个什么都慢的年代,马蹄声、车轮声、吆喝声……构建了城市最早的繁华,习惯就这样留在了那一代人的记忆深处。这种习惯历经数代人的传承,渐渐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早市文化。 在东北早市上,你总能看到这种传统的影子。卖水果蔬菜的大叔大婶拉着你唠两句,卖菜的大爷大妈也会主动告诉你怎么挑菜……这些朴素的言语就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交易方式——真诚、直接、不掺假。 这种最传统也最直接的日常足以击穿所有“消费主义”塑造的屏障,走在人头攒动的早市里,你会被这种原始的生命力所感染,这里的每一个摊位,都在诉说着黑土地的故事,展示着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如此说来,东北早市其实很像是一座充满生命力的民间文化博物馆,它展现出了东北的特产,也展现了东北人别样的人情味儿。 东北早市把东北人的生活直接摊开,然后送到人们的眼前。只要炊烟还在清晨升起,只要那份对生活的热爱还在延续,这片黑土地上的日子,就永远是有奔头的。 这就是平凡生活中最动人的英雄主义吧。 |
|
|
|
![]() |
![]() |
普京下了道铁令,彻底定下乌克兰的结局? |
![]() |
中国或研发420吨级的运输机,技术指标逆天 |
![]() |
藏不住了!俄乌战场试出了朝鲜真实力 |
![]() |
东风61导弹,为何是唯一实战型氢弹? |
![]() |
朝鲜阅兵,中方的访朝阵容远超预料 |
![]() |
普京下了道铁令,彻底定下乌克兰的结局? |
![]() |
中国或研发420吨级的运输机,技术指标逆天 |
![]() |
藏不住了!俄乌战场试出了朝鲜真实力 |
![]() |
东风61导弹,为何是唯一实战型氢弹? |
![]() |
朝鲜阅兵,中方的访朝阵容远超预料 |
![]() |
朝鲜大阅兵,为什么专门选在深夜? |
![]() |
西方军事专家被歼-50的设计所震撼 |
![]() |
中国卫星升空3小时 直拍俄罗斯腹地重镇 |
![]() |
解放军诡秘新技术曝光 1架外国侦察机受骗 |
![]() |
卫星图像曝光 中国进入“准作战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