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远古直立人PK摩登现代人 给我们一个震撼的提醒
www.wforum.com | 2025-09-13 19:23:33  三立新闻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我们常用“草莓族”来形容年轻人不耐、吃不了苦。 可是说真的,大家不要互相嫌弃,因为如果把时间往回拉一百多万年,放到直立人的世界里,我们现代人通通都是“烂草莓”、“烂芭乐”。 如果真把直立人和我们现代人一起拍生存挑战的实境秀,恐怕被淘汰的一定是我们。 毕竟,他们能在干旱荒凉的半沙漠里撑上百万年,而我们光是冷气坏掉一天,可能就先投降了。

想要知道为什么直立人这么优秀? 答案终于浮现了,最新一篇刊登在《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的研究,给了我们一个震撼的提醒:早在智人出现前很久,直立人(Homo erectus)就已经在干旱的东非高原,撑过了天翻地覆的环境变化。 他们不仅幸存下来,还发展出新的工具与策略,继续繁衍,甚至走出非洲,踏上远征之路。

直立人:比我们想象更强韧

直立人大约在两百万年前诞生于非洲,是一个已灭绝的人类近亲物种。 他们已经能完全直立行走,长腿短臂,外观和我们现代人相去不远。 他们的脑容量比更早期的人类物种大,但还没达到智人的水平。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凭借这颗脑袋,在世界各地生活了超过150万年,直到大约十万年前,才悄然退出舞台。

更惊人的是,他们是第一批走出非洲的人类,足迹遍及今天的中国与印尼。 换句话说,直立人在地球上的寿命与足迹,远比我们这个自豪的智人要长、要广。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最新研究显示,直立人在智人出现前,就能适应东非高原的干旱剧变,并发展新策略与工具,展现惊人生命力,若把现代人丢进直立人的世界,恐怕人人都是烂草莓,因为他们能在干旱半沙漠中生存百万年,而我们冷气坏掉,没有WIFI就受不了。 (示意图/PIXABAY)

沙漠不是借口 他们照样活

答案来自一个名叫恩加吉南约里(Engaji Nanyori)的地点,位于坦桑尼亚北部。 这里曾经是一片林地,但大约一百万年前,环境突然剧变:气候变得极度干旱,林木消失,整片土地成为半沙漠。

来自加拿大卡加利大学的古生态学家胡里欧・梅卡德(Julio Mercader)与国际团队,花了多年时间分析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证据。 他们挖掘出直立人的化石、各种石器工具、化石化的花粉颗粒,甚至还有被切割过的动物骨头。 这些细节被逐一拼凑,重现了一幅远古时代的场景。

研究团队发现,在这片《资源沙漠》中,直立人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展现出超乎想像的适应力。 他们开始依靠短暂的水源像是下雨后才会出现的水坑。 当野兽口渴聚集在这些水坑时,直立人就伺机打猎,或是捡拾残余的动物尸体。 这样的策略看似简单,但在极端环境里却是生死攸关的“小聪明”。 这一幕要是换作现代人,停水、断电、没有WIFI超过一天,可能社交媒体就要被抱怨文淹没了。

石器:从“一次性”到“随身带”

研究还揭示了另一个重要发现:直立人对石器的使用情况,发生了质变。 一开始,他们可能到了新的地方,就地取材,敲敲打打一把简陋的石刀。 可是在半沙漠环境里,食物的出现完全不可预期,如果临时才制造工具,往往来不及抓住机会。 于是,他们开始把磨得锋利的石器带在身边,像今天我们随身带手机一样。

“他们可能会想:『这是个好工具,我该带着,以防哪天突然有食物出现。』”研究共同作者、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地质学家保罗・德尔金(Paul Durkin)这么解释。

这种行为透露出一个关键:直立人不只是活在当下,他们已经学会规划、提前准备。 这样的能力,大幅提高了他们的生存机会。

花粉显示的环境转变

除了石器,花粉化石的分析也为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

梅卡德团队检测出,不同年代的花粉种类出现剧烈差异。 大约在一百万年前之前,这里是一片开放林地,树木与灌木相互交错。 但随着气候干旱化,这些花粉逐渐被耐旱的灌木和草类取代,最终呈现出近乎荒芜的景象。 这证明了气候的剧变真实发生过,而直立人就在这样的转折中,硬是活了下来。

“这项成功归功于他们能在漫长时间里,面对多次环境与气候变化,仍然生存下来。”梅卡德在研究发表时强调。

居然比我们还“能适应”

这样的结论,让不少学者重新思考人类演化的假设。 我们现代智人一直自信,能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生活,高山、沙漠、冰原,甚至太空。 但事实上,直立人早就做到类似的事。 他们能在干旱半沙漠里定居,也能在埃塞俄比亚的高海拔地区活动。

“智人常被视为能应付所有生态环境的物种,确实,我们的能力令人惊叹。 但这不代表更早期的人类就不行。”澳洲格里菲斯大学人类演化研究中心主任麦可・佩特拉格利亚(Michael Petraglia)说,“我们的研究清楚显示,直立人也能做到,而且时间点非常早。”换句话说,智人并不是唯一的适应冠军。

生存策略与文化火花

研究还显示,直立人的行为有某种文化积累的特质。 他们不仅会重复回到同一片河流或溪流边居住,也会持续改善工具。 这代表,他们不只是本能驱使,而是能够“记忆”与“传递”生存策略。

这或许也是直立人能走出非洲,远征到亚洲的原因。 他们懂得找到合适的栖息地,并利用有限的资源养活自己。 对比今天,很多人对环境稍有不满就大喊“鬼岛啊”、“快逃啊”、“愈躺平愈快乐”,显得格外讽刺。

劳苦与智慧的结合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气候学家埃尔克·泽勒(Elke Zeller)在评论这份研究时说:“这种研究需要极大的心力与耐性。”

她指的是科学家们为了重建古代环境,得一颗一颗地检视花粉,一片一片地分析石器上的痕迹,还要对照动物骨头的切割痕迹。 这是一场需要几乎和直立人一样耐力的调查。

这一切努力换来的结论,是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直立人:他们不是笨拙的“原始人”,而是一群懂得观察、能够调整、拥有“生态弹性”的生存者。

脑袋大小并不是生存唯一关键

这份研究的价值,不只是帮我们还原直立人的生活画面,更是让我们现代智人反思。 我们以为自己因为脑袋大,就比其他人类更会适应环境。 但事实告诉我们,脑袋大小并不是唯一的关键。 真正能决定存亡的,是能不能在变化中找到活路。

直立人没有冷气、没有超商,甚至没有固定的水源。 但他们能靠短暂的水坑、磨得锋利的石刀,一次次撑过旱季。 如果直立人看见我们今天因为手机没讯号而焦躁,恐怕会摇头说:“你们才是真正的烂芭乐、烂草莓。”

还原远古的一堂课

恩加吉南约里的遗址给我们上一堂生动的课:人类的适应力并不是智人独有的“专利”,而是我们属于人类这个家族的共同能力。

直立人证明了,在环境骤变的时候,会存活下来的,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那些能快速调整策略、持续累积经验的人。 也许,这就是他们能活超过 150 万年的原因。 而我们呢? 如果不懂得面对变化,光靠抱怨度日,恐怕才是真正活不长的烂草莓。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在黄岩岛的“阳谋” 菲律宾甘拜下风
49架一次歼灭!美军电磁脉冲秒杀无人机群
一场“乌龙”?波兰误以为俄罗斯发动侵略
唯一一个以色列不敢空袭的阿拉伯国家?
一辆坦克歼击车能瞬间摧毁一个装甲营?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在黄岩岛的“阳谋” 菲律宾甘拜下风
49架一次歼灭!美军电磁脉冲秒杀无人机群
一场“乌龙”?波兰误以为俄罗斯发动侵略
唯一一个以色列不敢空袭的阿拉伯国家?
一辆坦克歼击车能瞬间摧毁一个装甲营?
中国福建舰南下,由现代级和052C护航
善防无人机!中国新型神盾坦克出现
一步登天!土耳其KAAN战斗机取得进展
72小时内,以色列连续轰炸六个国家
反毒稀土靠边站!北京对美拿出重大谈判筹码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