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川普怎么对印度,台湾应紧盯
www.wforum.com | 2025-09-07 15:19:27  上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SCO)期间,中国与印度相互释出罕见善意。 习近平与莫迪强调两国是伙伴而非对手,并谈及恢复直航、放宽签证与推动投资。 这场经济修补看似务实,却凸显美国印太战略的矛盾:战略文件将印度定位为平衡中国的支柱,但川普政府却以惩罚性关税推开这位关键伙伴。 这种经济—战略落差,不仅冲击区域格局,也对台湾的安全与产业战略提出警讯。

中印谈判:以经济为主的战略自主

本次中印会谈聚焦于恢复直航、放宽签证与宗教交流等经济措施。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印贸易额达1385亿美元,其中印度逆差高达992亿美元,显示印度在医药原料、电子零组件与稀有金属等领域,仍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 这种结构性依赖,让印度即便在政治安全领域与中国角力,仍不得不保持最低限度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媒体在报道时以“修补边境纠纷”作为标题,这其实是误导性表述。 根据官方声明,双方并未就边境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而仅停留在“保持沟通、避免误判”的外交语言。 换言之,这次修补主要是经济层面的先行示范,边境争端仍悬而未决。

莫迪在会中强调不受第三方影响,突显印度战略自主的核心精神。 所谓战略自主,并非单纯拒绝结盟,而是根植于经济现实:在发展制造业、吸引外资、推动数字转型的过程中,印度必须同时利用中国的供应链、欧美的技术与俄罗斯及中东的能源。 这种平衡并非权宜,而是其长期外交战略。

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矛盾

美国新版《国防战略报告》与印太经济架构(IPEF)强调“经济核心”,希望透过市场整合与供应链合作,打造有别于中国“一带一路”的替代方案。 在华府的设计里,印度被视为“替代中国工厂”与“平衡区域供应链”的关键枢纽。 这一定位反映了美国的战略直觉:若能把印度拉进供应链,便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强化盟友网络。

然而,川普政府却在政策上走向另一条道路。 2025年8月,川普政府宣布对印度多数输美产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涵盖纺织、珠宝与部分零组件。 这些行业是印度出口的支柱产业,约占其对美出口的40%,直接牵动上百万就业人口。 根据《华盛顿邮报》评论,此举“不仅削弱印度对美出口,更可能迫使新德里寻求与中国、俄罗斯的经济合作”。

换句话说,战略上想要拉近印度,政策执行却在推开印度。 这种内外矛盾削弱了华府在印太的经济号召力,也让印度更坚定维持“不完全选边”的外交立场。

从巴基斯坦到印度的误判

美国过度寄望单一伙伴,并非首次出现。 2000年代,美国在阿富汗战争期间,把巴基斯坦视为“反恐关键伙伴”,却忽略其在接受美援的同时暗中庇护塔利班。 最终,美国陷入长期消耗,战略目标落空。

今日的印度,虽然形式不同,但逻辑却相似。 印度在美国印太战略上被视为支柱,但实际上仍维持庞大对中贸易,并仰赖俄罗斯能源。 这种双重策略与巴基斯坦当年的双重游戏相呼应,提醒华府:若再次把战略设计建立在单一国家之上,极可能重蹈覆辙。 近期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便警告,美国在印度问题上过度把它视为“中国替代品”,却忽略印度内部的制度约束与自主性。

区域供应链的再平衡

美印矛盾的外溢效应,正在重塑区域供应链结构:

低端制造:印度纺织、珠宝与低阶制造因关税受阻,被迫转向欧洲、中东与非洲市场,美国市场的吸引力快速下降。 若此趋势持续,印度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将逐步减少与美国的经济连结。

能源与基础建设:印度持续依赖俄罗斯石油,已成全球主要折扣原油进口国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澜湄合作与中老铁路掌握中南半岛的战略纵深。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指出,美国主导的IPEF因缺乏市场准入与资金支持,效果有限,难以与中国的基建方案竞争。

高科技产业:印度积极吸引半导体与数字产业投资,推动印度制造。 然而在技术、材料与封装环节仍依赖台湾、日本与美国。 若美印贸易摩擦升高,相关计划可能延宕,削弱其供应链布局。

综观这些动态,印太产业链可能出现“去美化”倾向。 若美国无法提供足够的市场与投资诱因,其在区域供应链中的主导性将逐步被稀释,区域经济结构恐更倾向“中印互补”而非“美印合作”。

印度战略自主,必须同时利用中国的供应链、欧美的技术与俄罗斯及中东的能源。 (资料照片/美联社)

印度战略自主,必须同时利用中国的供应链、欧美的技术与俄罗斯及中东的能源。 (资料照片/美联社)

对台湾的经济启示

产业链风险管理:在印度设点的同时,必须维持东盟据点,以降低单一市场风险。 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可作为第二支点,避免因印度政策波动而受创。

半导体优势转换:台湾的先进制程与关键零组件是不可替代的核心资产,必须严格保留在本土。 与外部合作时,可以针对成熟制程或应用端进行分工,但核心研发与技术必须由台湾掌握,否则就会失去不可取代的地位。

能源与基建合作:台湾可与日美推动“小多边投资”,在绿能、医疗与数位基建领域建立合作,以降低中资垄断,并在能源安全上创造更多选择。 这些领域不仅是未来成长点,也能创造国际合作的“共享成果”。

共同投资与共享成果:台湾不应仅强调“我们会自己努力”,而要把部分产业升级与政策投入设计成“双方都能受益”的架构。 在再生能源、生技或数字经济领域,可以邀请美国企业共同投资,并共享市场与成果; 而在半导体方面,则应仅针对产能与应用设计合作,避免核心技术外流。 如此,美方会认为支持台湾并非单向付出,而是能直接获得回报,同时台湾也能维持自身的不可取代性。

中印经贸修补再次凸显:经济才是战略的基底。 川普的交易外交短期或许能收割国内利益,但长期将削弱美国在印太的经济号召力。 对台湾而言,真正的保障不在等待外援,而在于产业链、能源与基建的自立与分散。 唯有把自助转化为共同投资与共享成果,台湾才能在交易外交主导的国际环境里,找到稳固的立足点。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并非事后诸葛亮:说说中国100式坦克
中国东风-61亮相 真能打4万公里?
中国歼-35A内置登机梯首次曝光
菲军方宣布,完成仁爱礁补给和人员轮换
93阅兵,普京微笑背后是难掩的落寞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并非事后诸葛亮:说说中国100式坦克
中国东风-61亮相 真能打4万公里?
中国歼-35A内置登机梯首次曝光
菲军方宣布,完成仁爱礁补给和人员轮换
93阅兵,普京微笑背后是难掩的落寞
这事优先于对抗中国 曝美国战略大转向
三国在黄岩岛演习 三次警告中国驱逐舰
豪横!中国陆军步兵营全员配置自杀无人机
俄军使用的朝鲜60毫米迫击炮弹首次曝光
传太平公主1夜累死4美男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