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超83万人!李在明这是在政治分赃? | |
www.wforum.com | 2025-08-17 11:18:24 Newtalk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2025年8月15日,韩国迎来光复节80周年。 李在明却在这一天举办了一场自称国民任命仪式的表演,试图弥补因提前大选而省略的就职典礼。 然而,真正吸引世人目光的不是仪式,而是他端出的特赦大餐——赦免、减刑与复权合计83万6.687人,规模远超朴槿惠时期数百倍,堪称宪政史上的赦免奇观。 问题在于,这并非修补裂痕的举措,而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操作。 赦免名单中最瞩目的,是前法务部长、前曹国革新党党首曹国,以及因挪用慰安妇募款而身败名裂的前议员尹美香。 财阀高层如 SK Networks 前会长崔信源、三星前副会长崔志成也在列。 这些人不是丑闻缠身的政治人物,就是权势熏天的财阀菁英。 所谓团结国民,实际上更像菁英自救。 法务部的说辞冠冕堂皇——超越分裂与对立、促进国民和解。 但韩国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特赦从来不是弱者的出口,而是政商权力的后门。 全斗焕、卢泰愚虽因政变与血腥镇压光州民主化运动被判刑,最后仍能安然出狱; 李明博、朴槿惠大规模赦免财阀总裁; 文在寅甚至推翻了自己五大腐败犯罪不赦免的承诺,放走朴槿惠。 如今李在明重蹈覆辙,再度证明特赦改革只是一场自欺的空话。 最具爆炸性的莫过于曹国案。 他因子女入学舞弊、掩盖监察、收受不当利益而三审定谳,却仅服刑八个月便重获自由。 司法界痛批这践踏了平等原则:普通人必须服满九成刑期、认罪悔过才可能假释; 曹国既未认错,刑期仅三成,便能恢复自由。 这不只是对司法公平的侮辱,更是对青年世代的挑衅。 当年的入学舞弊事件,早已点燃年轻人对进步菁英的怒火——那些满口“公平正义”的政治人物,却在子女教育与资源分配上延续特权。 曹国出狱,象征的不只是“检察独裁的终结”,更像是“公平议题的葬礼”。 青年世代早已看穿:财阀犯罪可以靠特赦洗白,政治菁英可以靠特赦复活,而普通人,即便因贫穷偷一条面包,仍得把牢底坐穿。 这种司法不平等,让“公平”彻底沦为笑话,也把青年世代推向更深的政治厌恶。 部分人甚至转向极右势力,试图寻找能击碎既得秩序的替代方案。 政坛反应也极为激烈。 第一在野党国民力量党直斥这是典型的“报恩赦免”,完全无视民意。 他们批评赦免曺国、尹美香等人是《法治的耻辱事件》,破坏执法一致性,并质疑李在明政府是否还能自称落实国民主权。 相对地,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则强调,社会反应并非全盘负面,还宣称这有助于恢复曺国等人的政治存在,对民生与国民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至于祖国革新党,更将此次特赦吹捧为纠正司法扭曲、推动检察改革的新起点。 然而,媒体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场特赦不仅规模空前,更疑似暗藏政治算计。 名单中除了政治人物,还包括经济界人士、工会代表、小商贩、农民,以及因交通违规入狱的普通民众。 总数高达 83 万 6.687 人,其中政治公职人员 27 人、经济界 16 人、工会等 184 人。 这种“大包装”方式,让人怀疑李在明是藉由赦免庶民作为掩护,实际上却在为特定政治人物解套。 更有评论直言,这是李在明为了偿还政党债务、集结亲文势力、巩固执政基础的手段之一。 韩国总统的特赦权几乎没有制衡。 2007年虽设立了特赦审查委员会,但名单标准至今不透明,总统依旧可以随意作。 李在明偏偏选在光复节这个象征自由与独立的日子,把一场国家纪念日变成政治化妆舞会,结果却是进一步加深分裂。 支持者高喊“检察改革的胜利”,反对者则讥讽“双重标准 2.0”,而真正需要的严肃公共讨论却始终无从展开。 韩国总统李在明前(15)日宣布特赦83万6.687人。 图:翻摄自 @DXDWX999 X 账号 李在明的光复节特赦,没有带来国民团结,反而削弱了政府的政治正当性。 曹国事件,早已不只是单一人物的成败,而是韩国社会公平与阶级矛盾的照妖镜。 今日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曹国有罪”或“曹国无罪”,而是:当特赦沦为政治商品,韩国的司法还有何公信力? 当进步菁英也堕落为特权玩家,谁还能替青年世代代言“公平”? 光复节原本是纪念自由与独立的日子,但在2025年,韩国人却被迫看见:自由被菁英垄断,正义被总统交易。 曹国虽然重获自由,但曹国事件仍未落幕。 真正的审判,正在韩国社会“公平”与“不公平”的裂缝之间持续上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