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北戴河没有会议 只有听床听得汗流浃背 | |
www.wforum.com | 2025-08-07 23:42:22 新头壳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洪耀南观点:每到盛夏,北京政坛便进入一种“听风辨变”的集体躁动。 今年尤为异常,传闻热浪从五月起便开始升温,至北戴河度假城达到顶点。 从82军进驻到”习近平退位”,各种版本的“内部接班名单”与”政变剧本》层出不穷,坊间八卦与舆论想象编织出一场场纸上政变,网络舆情宛如提前步入宫斗高潮。 然而,当中共官媒丢出唯一一则北戴河消息时,场面却冷得如止水:蔡奇代表习近平前往北戴河,看望正在休假的专家学者,转达问候后悄然离去。 没有高层会议,没有派系角力,没有丝毫政策讯号的火花——只有一场制度化、流程化的例行慰问。 外界听床听得汗流浃背,屋内却静若禅房。 曾几何时,北戴河是中共红墙政治的夏都。 毛泽东时代,因为退居二线,炮打中央,所以北戴河成为毛泽东的基地,这里曾催生大跃进,也上演过权力斗争的烟硝; 文革期间则一度冰封; 邓小平恢复北戴河夏季办公,江泽民时期加以延续,让这里成为高层非正式协商的重要平台。 尤其在“元老政治”的黄金年代,退休大佬们在海风中密谈国是,影响人事布局与政策走向。 到了胡锦涛时代,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北戴河办公制度正式取消,转型为退休干部的安养空间。 尽管制度性会议不复存在,胡仍保留每年慰问元老的例行安排,权力与长老之间的象征性互动尚存。 进入习近平时代,北戴河彻底从决策枢纽退化为政治禁地。 没有派系互动,没有元老干政,更无制度内部的辩论空间。 2022年,中共颁布《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文禁止所有退休干部妄议大政、传播政治性负面言论,甚至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非法组织活动。 这不仅是纪律上的约束,更是对北戴河“政治风向球”功能的彻底封印。 如今的北戴河,只剩下一套排演妥当的剧目:政治局常委出场,探访高科技与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学者,象征知识与权力的亲密关系。 但实质上,这只是专家休假制度的延续,既无议政功能,也无政策沟通,更非政变预演。 这场优雅而平静的秀,是演给人民看的,是演给国际社会与历史观看的“稳定剧场”。 北戴河早已从红墙政治的侧门退场,沦为舞台布景。 它不再是宫廷暗战的交会点,而是一座去政治化的象征性仪式场。 真正的决策,早已转进中南海的密室; 而北戴河,则只是用来展示稳定、输出忠诚、象征荣耀加冕的“装置空间”。 与其继续沉迷于“北戴河政变论”的幻想,不如直视这个赤裸的现实:在“定于一尊”的统治逻辑下,北戴河早已失去了政治重量与历史悬念。 传言往往比真相精彩,真相则往往冰冷无趣:这里,只有海风与纪律,没有辩论; 只有仪式,没有实权; 只有夏躁,没有风暴。 这正是当代中国政治的吊诡所在:权力不再源于制度博弈,而是由一人定音,一套机器复诵。 人民仍习惯性地“听风”、揣测风向,却未察觉这早已是一场不需观众的政治剧场。 或许,那些“听风入夏”的戏码,只是集体怀旧的投射,是人民在制度失语中的心理补偿。 北戴河,不再是剧情发生地,而是历史剧情的终止点。 |
|
|
|
![]() |
![]() |
在仁爱礁9000多天的菲军舰 不可能拖走了 |
![]() |
洪森父子差点“被斩首” 全靠红旗12? |
![]() |
中国意外坠毁一架卡-32直升机 |
![]() |
日本获得PL-15残骸 试图破解算法与雷达 |
![]() |
俄核潜艇损失疑云 中国潜艇救援舰已抵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