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人到中年,我的松弛“敷衍生活”指南
www.wforum.com | 2025-08-07 10:59:03  三联生活周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有时在路上看到有人手机屏幕都裂了还在使用,我就想这些人真能凑合,直到我自己的手机摔裂了一个角,我也还用着。体检查出各种问题,也可以安慰自己:到这个年龄,大部分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调整一下生活方式吧。

  在一两件事情上自我安慰、给自己找借口,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为了让生活继续下去的一个无奈的选择,但如果在很多事情上都苟且偷安、觉得无可无不可,荣格派心理学家会说,你这是在过一种“临时的生活”,不停地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只是暂时的”、“真正的生活还没有开始”,感到生活是临时的,就不会投入、负责地生活,觉得要等到某个“理想时刻”或“理想条件”出现后才能真正地开始生活,比如“等有了自己的房子我再收拾干净”、“等做完这个项目我再出去旅游”等等。

  始终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真正的生活”,当下的生活就等于零了,这种临时生活的心态常常伴随着空虚感、未完成感,可能导致长期的不满足和心理困扰。

  昨天下午一位大学同窗约见我,说是让我帮他他的办学事业出出主意,或者看能不能一起做点事。我受宠若惊,但又跟他实话实说,我这人胸无大志,空有点墨,这些年平日负责照看孩子,放学后盯他写作业,直到他睡觉。等他明年中考完,也许我空余时间会多起来,但我已经没有什么梦想了,我梦想探访祖国的大好河山,写出一部有点价值的书。而我的同龄人正开着电动车在黄河边转悠,有的在不停地出书。

  对干点大事,我已经有点有心无力了,我连少喝点咖啡、一个本子写完再换新的都做不到。我年轻时听到过一句话,“人生从理想主义开始,以英雄主义实践,而以现实主义结束。”我只做到了其中一个环节。

  《泰晤士报》刚做了一个小专题,让他们的专栏作家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56岁的餐厅评论员吉尔斯·科伦说,他体会到,“孩子就是一切,你只不过是一个生物容器,用于把孩子们的DNA带到这个世界,你越早领悟这一点,一切看起来就越简单。等他们出生,你的使命就结束了。他们就是你的一切。养育他们需要你付出一切。你要是还剩下一点精力,那算是你得到的额外的奖励,或许让你能看看书或去散步。但现在你就像一株枯萎的水仙花,回归到泥土中,为下一代提供养分,这个过程也不怎么赏心悦目。”还有一条,文学经典要重读才能看明白。

  50岁的凯特琳·莫兰说,“每一年如果你没有写日记,你都会痛彻心扉地后悔。日记能收纳你的怨言,记录你的进步,帮你驱散岁月飞逝的恐慌感——而且,当你回头再读日记,你还会笑得前仰后合,因为你会发现自己曾经像一头疯驴似的荒唐可笑。”

  关于教育孩子,“孩子们永远不会听你那些饱含智慧的演说或忠告。一旦你开始对他们说教,他们就会偷偷塞上 AirPods。90% 的养育过程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你的孩子正在观察你,模仿你,他们观察你如何应对悲伤或逆境,或者你如何打电话——而这正是你真正养育孩子的时刻……如果你想养出快乐的孩子,你自己就得快乐。”59岁的雷切尔·约翰逊说:“你深爱的人不会死。他们活在你心中,活在你的梦里。这是人生最后的秘密,也是最大的慰藉。”

  所以中年的况味是差不多的:为孩子、为自己的身体操心,又不太甘心。人到中年,人生选择的可能性更少了,仍在过着临时性生活的人在犹豫什么呢?

  澳大利亚哲学家克里斯说,回避做出选择,是因为每一次果断的行动既是创造性的、生也是破坏性的——它扼杀了所有其他的可能性,允许唯一的一个得以存活。由此,每一个承诺都带有某种祭献的意味,把那些未被选择的可能性牺牲掉。于是,那看似理性的解决办法,就是干脆不做决定,把所有的选择都留在桌面上。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的可能性空间不断收缩,于是我们竭力想保留尽可能多的选项,把它们视作生命的泉源。但一个没有界限的人生,最终只能汇成一潭死水。在中年,我们明白自己正站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已走到终点的一半。在这一阶段,决定显得格外重大,恰恰因为我们的选择正变得越来越有限。此时我们发现,死亡就像一道光束,在逐渐收缩中愈发聚焦。”

  詹姆斯·霍利斯在《中年之路》中说:“通常,当一个人踏上中年之路时,前半生未完成的事务会毫不留情地显露出来……生活会毫不留情地要求我们长大,并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长大确实是中年之路上不可逃避的要求。它意味着最终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面对自己的依赖、情结和恐惧。它要求我们不再因自己的命运而责备他人,并对自己的身体、情绪和精神健康承担全部责任。”

  要想摆脱敷衍的人生态度,需要先找到人生的目标,“目标在顺境中赋予一个人快乐,在逆境中赋予其适应力。”然后立即动手做起来,“有些人老是处于准备状态,他们忙于拟定措施,预订计划,收集材料。一个老是寻找工具的工人,肯定是一无所成的。那些喜欢讲究稀奇的铅笔和颜料的人,在绘画上是很难出人头地的。”

640 (8).webp

  《东京女子图鉴》剧照

  荣格派心理学家鼓励人们实现自我,但也指出不要永远执着于年轻时的人生,到了四十就过四十岁的日子,到了五十就像五十岁一样生活,要按照适合自己年龄的样式生活。中年人也许不像年轻人那样热血、充满活力,但有其镇定和从容,既有重头开始的机会,也有承上启下的自觉,经得起诱惑,看得透得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韧劲绵绵不绝。

  有人往前冲,也要有人殿后。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这火力居然是边防部队?越南士兵表情复杂
全球第一!中国为何打造庞大的护卫舰群?
在仁爱礁9000多天的菲军舰 不可能拖走了
054B护卫舰全球第一?其实差距不小
中国最新隐形战机又曝光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这火力居然是边防部队?越南士兵表情复杂
全球第一!中国为何打造庞大的护卫舰群?
在仁爱礁9000多天的菲军舰 不可能拖走了
054B护卫舰全球第一?其实差距不小
中国最新隐形战机又曝光
瞒不住了!中国最新型“东风快递”频繁亮相
没苦硬吃?越南女兵戴着防晒面罩排练阅兵
五艘小型055黄海集结 中国“下饺子”神舰
普京真不想打了 12万平方公里换停火?
中国军方罕见一幕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