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搞形象工程没钱修漏雨教室,太荒唐 | |
www.wforum.com | 2025-06-30 20:47:20 四环青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有钱花1.67亿搞形象工程,教室漏雨、学生站着吃饭却没人管? 据媒体报道,国家审计署近日公布的2024年度审计报告显示,我国教育专项资金存在违规使用情况。 100余个县的上千所学校中,有的教室漏雨,有的电脑报废后未再配备,有的因食堂无处摆放餐椅导致学生长期站立用餐,同时却有十多个县花1.67亿搞形象工程。 来看看审计报告特意提到的两个案例—— 四川达州通川区在1所农村学校未补齐学生宿舍和餐厅短板的情况下,却于2021年花费382.07万元为另1所中学购买了190株黄葛树、银杏等,单价均超过1万元。 山西怀仁市在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未补齐淋浴设施等短板的情况下,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花费238.91万元为2所县城学校修建假山、凉亭等景观工程或安装彩灯等亮化工程。 没钱改善农村学生寄宿条件和就餐环境,却花费上百万在县城学校搞花草假山,改善学校环境看起来也不算大错,可明明可以用在更紧急的地方,为什么要如此“劫贫济富”呢? 同样让人气愤的是,去年的审计报告重点提到了教育专项资金被违规挪用的问题,不少地方把本应用在学生身上的营养餐补贴资金,直接挪用偿还政府债务、给教师发福利等,没想到今年仍有类似问题—— 有110个县通过直接挪用、虚列支出等手段侵蚀补短板资金40.89亿元,有的用于偿还政府债务,有的用于平衡预算,有的用于修建教师办公楼等。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看着这桩桩件件,可知教育专项资金依然是某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眼中的“唐僧肉”,不管民愤多么强烈,都要想方设法分一杯羹。 更让人吃惊的是,除了挪用教育专项资金,有的地方还把主意打到了惠农补贴和养老金上。 审计署的报告提到,在接受惠农补贴审计的20省中,有16个省的175个县截留挪用41.64亿元,用于偿还当地政府债务、发放公职人员工资等。至2024年6月底,已拖欠相关地区农户补贴资金平均1年,最长9年。 25省的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提前退休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如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 岁工作、22 岁退休”仍层层过审后“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 可以看到,不管是教育专项资金还是惠农补贴,被地方政府挪用偿还债务的情况很突出。 一些地方财政近些年不容乐观是事实,但这样明目张胆地截留中央财政资金,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让困难人群无法享受到国家补贴和养老待遇,还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些地方敢这么做,根源之一或在于追责不够严厉。 梳理过往新闻就能发现,地方官员搞形象工程,或挪用资金补财政窟窿,除非涉及贪腐或利益输送,一般不会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通常是党纪处分,顶多免职降职,等风头过后,说不定还能换个地方或部门高就,对官员的震慑力远远不够。 而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巨大的债务难题,乱搞形象工程是重要原因之一。形象工程之所以称作形象工程,是因为这些工程容易被看到,能让某些官员感觉倍有面,也容易获得职位上的升迁。 像修葺校园、改善学生宿舍环境这类工程,吃力不讨好,官员们难有动力去做。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官员好大喜功埋下的雷,需要不断挤占民生支出来补救。 也不排除一些地方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可以先挪一点还债,等有钱了再补上,直到后续发现根本无力补上窟窿。 国家拨付的专项资金,不管是用于教育、农业还是养老,本意都是为了让更多人,尤其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不管挪用是出于什么动机,都严重伤害了本该受照顾人群的利益,对挪用者,该重罚就重罚、该判刑就判刑,不能只停留在整改层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