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京漂们的喘息空间:燕郊的人多了
www.wforum.com | 2025-04-11 13:06:11  经济观察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据燕郊高新区管委会官网数据,目前燕郊人口达110万,比2023年增加近20万。从房价低谷到人口回流,燕郊人口数量变迁折射出都市圈卫星城的起伏命运。它既是“北漂”青年的落脚点,也是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的避风港。

清明节那天中午,耿阿姨祭拜完父亲后,从北京拼车回到了燕郊。她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朋友的影响下,和老伴儿一起将北京的房子租出去,搬到了燕郊定居。每月四五千元的租金差价,足以让这对老夫妻过上舒适的日子。

4月8日中午,李东在燕郊的家中为女儿举办了一个简单却温馨的生日会。他曾是北京居民,失业后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带着家人搬到燕郊。“住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喜欢上这里的生活。”他笑着说。

4月9日傍晚6点,小艾从北京丰台区的公司下班,回到燕郊的出租屋已是晚上8点多。她原本在北京与同事合租,但因矛盾激化不得不搬家。收入有限的她无法独自承担北京的房租,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合租对象,便在同学的建议下搬到了燕郊。

小艾说,房租便宜是她选择定居燕郊的最大理由,在北京租一个次卧的钱,在燕郊可以租一套三居室。

据燕郊高新区管委会官网数据,目前燕郊人口达110万,比2023年增加近20万。

从房价低谷到人口回流,燕郊人口数量变迁折射出都市圈卫星城的起伏命运。它既是“北漂”青年的落脚点,也是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的避风港。110万人口的数字背后,是个体的选择与妥协。

退休后的选择

耿阿姨和老伴儿在北京东城区生活了大半辈子,退休已十余年。退休后,一些老同事和邻居陆续离开北京,迁往燕郊或者海南长居。那时,耿阿姨没有想过离开北京,因为年迈的父亲需要照顾,她对北京的生活也早已习惯。

京漂们的喘息空间:燕郊的人多了

然而,两件事改变了她的想法。2022年,耿阿姨96岁的父亲因一次感冒未能及时就医而去世。她回忆:“父亲每年体检,身体硬朗得很。如果能及时治疗,活到百岁没问题。”父亲退休后,一直和耿阿姨生活在一起,他的去世让耿阿姨久久无法释怀。即使老伴儿带她外出旅游半年,回到家后,她仍会触景生情,止不住流泪。

也就是那时,老伴儿提出了“换个环境生活”的念头。但他们没想好去哪儿,也不舍得离开北京,毕竟唯一的女儿还在这里。就在这时,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件事让事情有了转机。

耿阿姨的女儿在一家港资企业工作,女儿和女婿的收入都很高,但近年来,小夫妻的收入都有所下降。

耿阿姨和老伴儿商量,不如卖掉城里的房子,去郊区买套便宜的,反正两人有退休金,生活无忧。这样还能腾出一笔钱,帮女儿提前还清房贷,减轻小家庭的负担。

女儿坚决反对。她从事房地产相关工作,深知城区的房子比郊区更保值,且父母只有这一套房,她不愿让他们卖掉。耿阿姨一时左右为难。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住在燕郊的老邻居聊天,邻居出了个主意,把北京的房子租出去,每月收六七千元租金,再用一两千元在燕郊租房,这样既能保留房子,又有余钱补贴女儿,还能和老邻居做伴。

这个方案让耿阿姨眼前一亮。北京和燕郊之间的租金差价足够老两口的日常开销。经过反复沟通,女儿最终同意了,他们将退休工资卡交给女儿,搬到了燕郊,每月房租1700元,出门就是医院。

起初,耿阿姨担心燕郊的医疗条件。邻居却安慰她,燕郊的部分医院能用北京医保,小病不用愁;真有大问题,北京近在咫尺。燕郊的生活成本低,小区里还有不少从北京搬来的老人,日子过得并不孤单。

耿阿姨在燕郊常住后,认识了不少北京老人,有些多年前把北京的房子卖掉,到燕郊买房定居;有些和她一样,近两年才搬过来常住。多数从北京搬到燕郊的老人,原来居住条件一般,也没有能力换房,来到燕郊后居住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耿阿姨说,刚来燕郊的时候,心里挺抗拒;但住久了,越来越喜欢这里。燕郊生活节奏慢,没有北京那么吵闹,比较适合养老。

待机再起

2008年,李东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北京的设计公司,此后,工作几经变动,他始终坚守在设计领域。他与妻子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同为设计师,婚后携手走过了生子、买房、换房的岁月。

李东从事的是建筑设计。刚入行时,正值房地产行业上行期的开端,他和妻子的收入在同龄人中颇为亮眼。毕业五年后,他们在北京买了房;到了2018年,又换了一套更大的房子。

2020年初,两人跨过了35岁。李东的妻子辞去设计工作,转战电商,希望为未来开辟一条新路。李东则选择坚守老本行。

他很快发现,设计行业悄然进入寒冬,2021年底之后,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风险陆续发生,李东所在公司的业务量急剧下滑。2022年春节后,老板筹集了一笔现金,分给仅剩的几名员工,随即宣布公司解散。

彼时,李东妻子的电商事业虽已起步并实现盈利,但收入微薄,远不足以支撑家庭开支。失去稳定收入的李东尝试重新找工作未果,偶尔从朋友公司接些零散的设计工作。

当时,每月近两万元的房贷如一座大山压在李东肩头。夫妻俩有些积蓄,但面对两个孩子日益增长的开销和不确定的未来,夫妻俩也担心长久下去难以支撑。

李东和妻子反复商量,最终决定卖掉北京的房子,搬到燕郊生活。

早年间,李东曾在燕郊投资了房产,原打算留给双方父母养老。如今卖掉北京的房子,既能免去高额月供,减轻家庭负担,又能筹措一笔现金,为未来寻找新机会。2022年下半年,他们定居燕郊。

搬到燕郊后,妻子继续做电商,李东一边协助妻子,一边接设计零活。两人的收入虽不及从前,但开销也减了。摆脱了债务的李东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及时止损。

来燕郊后,李东曾短暂找到工作,但没能持续下去。他说,他的年龄已经不适合继续找工作,他是学美术的,燕郊有中央美术学院的分校区,他想着也许可以办个美术培训班。

2025年春节后,李东和同学、朋友、前同事联系了一圈,试图找到一些稳定的生源和合作伙伴。他说,如果顺利的话,预计年内培训班就可以办起来。

住得更好一些

小艾毕业两年,在一家小企业打拼,工资不算丰厚。每月扣除社保和公积金后,到手收入在6000元到8000元。她也想找份高薪工作,但眼下更现实的是保住饭碗,过去两年,公司同事人数缩减了三分之一。

刚参加工作时,小艾和一位同事在公司附近合租了一套两居室。她住次卧,每月租金约3000元,再加上吃饭、化妆品等日常开销,工资几乎月月见底。

2024年上半年,公司内部竞争加剧,小艾和合租的同事因工作分歧频生龃龉,几次争吵后撕破了脸。“什么难听的话都说过了,再一起住下去根本不可能。”小艾回忆。

她在公司附近找了一圈房子,却发现喜欢的房子租金高得离谱,便宜的房源又往往是群租,室友背景复杂。就在她一筹莫展时,同学给她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一次同学聚会时,一位住在燕郊的同学提到,小艾用次卧租金的一半,就能在燕郊租下一套两居室。这让小艾萌生了搬到燕郊的念头。

这位同学为她细致地做了规划,燕郊火车站北边几个小区,1500元就能租到精装两居室,步行10分钟到车站,坐火车30分钟到北京站,再换乘地铁20分钟就能到公司。小艾盘算着,早晨上班,加上进出站,一个半小时足够;公司从不加班,6点准时下班,晚上回燕郊不用赶时间。

更吸引她的是经济账。燕郊两居室月租1500元,比北京的房租便宜了一半,节省的钱足够一个月的生活费,父母来探访也有地方住。若再找人合租,她每月只需掏七八百元,能多攒下2000多元。

聚会后的第二周,在同学的帮助下,她找到房子,迅速搬到了燕郊。从此,小艾开启了跨城生活。

工作日,她早出晚归,燕郊的家只是个睡觉的地方;周末,她约上当地同学逛街吃饭,或邀请北京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她说,燕郊的生活节奏比北京慢,住得也更宽敞,唯一的槽点是进京过检查站时堵车严重。

在小艾看来,燕郊虽在软硬件上不如北京,但胜在生活成本低,房价也亲民。有一次,房东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她住得习惯,七八十万元就能把这套房子卖给她。那一刻,小艾心动了,“攒点钱,说不定真能在燕郊有个自己的窝”。

一直以来,燕郊以“睡城”著称,居住了数十万在北京工作的人。2020年后,不少人从燕郊搬回北京,但从2023年开始,又有大量的上班族因寻求更低的生活成本搬到燕郊常住,小艾是他们中的一员。

人口流动

燕郊紧邻北京通州,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1992年被列为河北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0年11月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包括燕郊镇、高楼镇部分区域及四个街道,人们口中的燕郊更多指燕郊高新区。

2008年后,北京房价快速上涨,许多在京工作却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了燕郊。当时,燕郊的房价仅3000元/平方米左右,支持零首付,当地开发商的卖房广告曾遍及北京地铁车厢。

燕郊的人口变迁与房地产市场息息相关。随着大量的年轻人涌入买房,燕郊迎来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到2010年,燕郊的常住人口突破30万;2015年下半年,燕郊楼市迎来一轮爆发,常住人口增至75万;2016年燕郊房地产巅峰时刻总人口达到120万。

2017年5月,随着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实施,燕郊楼市逐渐冷却,大量与房地产相关的从业人员开始撤离。据当时流传的说法,仅中介行业就有10万人离开燕郊。根据燕郊高新区管委会披露的数据,2019年燕郊总人口降至90万。

2020年至2022年,许多人无法正常往返北京上班而选择离开。根据2021年三河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燕郊人口接近87万。

2023年,燕郊人口出现回升,达到91万。2024年,燕郊的人口流动掀起新一轮高潮。据燕郊高新区官网最新数据,目前总人口达110万,比2023年增加近20万,其中常住人口增加24万。

一位当地官员说,新迁入燕郊的人群中,老年人和年轻人占据主流。其中老人有一部分是像耿阿姨这样原本居住在北京,但由于燕郊房价和生活成本低,退休后搬来这里安享晚年;还有一部分老人是跟随子女从全国各地而来。

年轻人中,跨城通勤族是主力军。像小艾这样在北京上班的年轻人,他们的收入不足以在北京租到满意的房子。燕郊租金便宜且距离北京近,成了首选。2024年,很多像小艾这样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涌入燕郊。

此外,北京的网约车司机、装修工人等,因不想负担北京高昂的房租,在燕郊找到合适的栖身之地。燕郊城中村的平房和居民自建公寓的租金低至200元至500元,生活成本也远低于北京。

还有像李东一样的中年人,背负不起房贷,只能卖掉房子,转而在燕郊购置一套便宜的住房。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为这些灵活就业者提供了喘息的空间。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是F-35的2倍弹药!这款六代机不加油跨大西
越南“隐身舰”:远看吓一跳,近看笑弯腰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