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依赖AI的奴隶:AI正在批量生产“无能儿”
www.wforum.com | 2025-03-07 11:58:32  茉莉聊聊天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背不下来就算了,反正你长大可以问AI。”当我5岁的儿子磕磕巴巴背诵古诗时,我妈的这句话让我如坠冰窟。

  我刚想反驳,我妈转头问我,既然所有知识都能通过豆包、DeepSeek获取,为什么还要学习?这个简单却直击灵魂的问题,让我一时语塞。

  第二天在微信群讨论,才发现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位朋友的孩子做数学题卡住不到30秒,立刻掏出手机拍照给AI,屏幕上跳出完美解答,孩子甚至连看都没细看就机械地抄了下来;另一位的孩子则是直接问爹:“既然有AI了,我为什么还要学习?”他哑口无言。

  你或许会为此欢呼:这不正是科技进步的意义吗?将复杂任务交给AI,人类解放出时间做更喜欢、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让我内心升起一股无法忽视的不安。

  人类经历几千年进化,有了外卖解放了双腿,有了电脑解放了双手,而现在,我们是否正走向“解放”大脑的终点?还是说,这根本不是大脑的解放,而是思维能力的萎缩、认知能力的退化、思维肌肉的瘫痪?

  这种“能力阉割”最可怕之处在于它几乎是无痛的、诱人的,甚至让人上瘾的。每一次孩子将思考的责任交给AI,他们的大脑就失去一次锻炼的机会,而是向着“AI奴隶”的身份迈进。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是在培养思考者,还是在制造依赖者?

  AI是映射而非创造者

  最近网上到处都是跟DeepSeek灵魂对话的视频,AI侃侃而谈、直击心灵,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对面是个有思想的生命体。

  这绝对是误解。DeepSeek等大模型本质上还是个数据搬运工,它吃进去的是人类已有的知识,吐出来的是原有知识的排列组合,它根本创造不了新知。

Capture.PNG

  孩子要是习惯了依赖AI,实际上就变成了“二手知识”的消费者——他们接触的始终是经过加工的信息,而不是亲身体验的世界。

  可以拿柏拉图的那个洞穴理论来打比方:AI就像一群被囚禁在洞穴中的人,从出生起就面朝洞壁,背对洞口,被锁链束缚无法转身。在他们身后有一堵墙,墙后有一条通道,通道中有一堆火把照亮整个洞穴。当人们或物体经过这条通道时,火光将他们的影子投射在洞壁上,AI囚徒只能看到这些影子(文本和影响数据),分析和重组这些影子。

  当我们问AI问题时,就像向一个从未见过真实世界的人请教。它只能告诉我们它从数据中学到的模式,而非真实经验。

  如果孩子过度依赖AI,他们就是在向“囚徒”学习世界,获得的是“影子的影子”——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二手信息,而不是直接体验获得的真知。

  在知识的传递链条中,每增加一层中介,我们就离真实世界的直接体验更远一步,更容易被局限在信息的“洞穴”中。

  如果只通过二手信息来了解世界,自己却从没仰望过星空,也没捧起过泥土。表面上好像学到了东西,实际上却被困在了别人搭建的信息牢笼里,严重损害智识。

  重要性和排序

  信息茧房不是最严重的问题,真正的威胁是AI的幻觉——它能源源不断地编织出貌似权威却错误百出的“知识”,能言善辩、信口雌黄。

  我们不再生活在知识被少数人垄断的时代,AI出现,生产知识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整理和消化它的能力。我一个写公众号的,现在眼睁睁看着平台充斥着大量未经验证的AI生成内容,信息垃圾弥漫。如果不主动学习,锤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人类最终沉沦在真假难辨的信息泥沼中。

  分辨知识的真假需要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对知识的重要性排序。

  AI可以为你提供信息,但只有你自己才能判断哪些对你来说真正重要,哪些对你真正有用。一旦我们接受AI的排序,它就不再是我们的工具,而可能成为他人操控我们的媒介。如果所有人都不加思考地相信它,它甚至不再是人类的助手,而会变成人类的主宰。

  因此,这个时代真正考验的是我们从海量信息中筛选、辨别和排序的能力,它只能通过踏踏实实的学习来获得。

  以新闻学为例,我们学习的核心是什么?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能够选取那些既有公众兴趣价值,又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新闻事实。虽然一些简单、程式化的部分可以交给AI完成,但对于那些需要同时考虑传播价值和新闻伦理、兼顾细节和全局的复杂报道,你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最终将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记者。

  不要放弃思考过程

  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那么简单,它其实是在塑造我们的大脑。

  想想看,当一个孩子冥思苦想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他的大脑正在建立独特的神经连接。这不是为了背公式,而是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这种生物层面的改变,AI可替代不了。就像你看再多健身视频也练不出肌肉,还得亲自练习。

  学习过程中的那些情感也很重要。那种卡住了、突然开窍、最后成功的感觉,正是在锻炼我们的心理韧性。

  一个从没经历过学习挫折的孩子,将来如何应对生活中更残酷的挑战?

  还有身份认同的形成。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难题时,他不仅获得了解决方案,更在潜意识中构建了“我是能够克服困难的人”这一核心身份。这种自我认知的形成对人生轨迹的影响远超知识本身,它决定了一个人面对未知时的基本姿态——是退缩逃避还是迎难而上。

  詹青云曾说:“我们长大后都明白了,西游记其实是佛祖精心安排的一场大戏。所有的神仙妖魔都是配合他演出的角色,九九八十一难都是设计好的,每一难都恰到好处,总能逢凶化吉。

  那么问题来了:佛祖为什么不能直接把那堆经书砸到唐僧头上呢?毕竟这些经书完全可以直接运输,可以轻松共享。

  但取经的路却是不能共享的。

  真正让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那些经书本身,而是那条充满磨难的取经路。”

  古诗、英语还有必要?

  再具体一点,因为AI可以翻译语言、背诵诗词,许多人认为传统学习方式和死记硬背已不重要,应彻底转向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我觉得,传统学习依然必要,只是需要考虑这类知识的比重。当孩子记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他们不只是记住了文字,而是获得了一种表达方式、一种思维模式和文化的传承。“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林黛玉让香菱学诗也是从背诗开始,少了这个过程你就无法创造出好的作品,你甚至无法甄别好的作品,无法具备审美能力。这些语言结构会影响思维方式和创造力,AI不能替代这种内化过程。

  学英语同理,AI可提供“信、雅、达”的翻译和同声传译,却无法让你在面对问题时下意识地用英语思维来理解和解决问题、无法让你准确理解一个外国人结合表情、语气的复杂表达,以及其中可能包含的言外之意。

  一个英文本身很好的人阅读英文专业书籍,和完全不懂的人借助AI翻译阅读的感觉是不同的,前者能敏锐感知专业文本中的细微语气、术语精确含义和隐含知识结构,这种细微之处的差别,反而是未来社会决胜的关键。

  难以逾越的鸿沟

  未来世界终将分化成两类人。一类是AI的主人,学习者。他们了解AI的原理与局限,将其视为思维的延伸而非替代。他们从小学习如何思考,经历思维的挣扎与突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韧性和创造力。

  第二类是不学习的AI的奴隶,他们被动接受AI投喂,对其背后机制一无所知。他们习惯了有问题就问AI,却不知道如何评估AI给出的答案是否可靠。他们的思维被AI的算法所塑造,却浑然不知自己正沦为“无能儿”,还自以为掌握了高效学习的秘诀。

  文明滚滚向前,懒惰是人类永恒的痛点,AI为解决这一痛点而生。到最后,一部分人成为工具的主宰,十倍放大了自己的能力,还有一部分人会让渡自己的权力,躺在床上,靠着营养液和脑后插管获取高潮,失去思考能力。

  请记住:我们创造工具是为了解放思想,而非禁锢它;我们追求效率是为了留出思考的空间,而非取消思考的必要。当我们把思维外包,我们也在出卖自己成为真正人类的权利。

  AI时代的分水岭不在技术,而在人类自身,核心还是看你,选择成长,还是选择沉沦。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击落“阵风” 巴铁没使用歼10C和红旗9P
使用中国装备的巴铁,不只打疼了印度?
印空军遭遇三战以来最惨败 巴方公布四大证
印巴空战逆天 宣传效果堪比数届航展
多残骸曝光!印度阵风战机证实被击落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击落“阵风” 巴铁没使用歼10C和红旗9P
使用中国装备的巴铁,不只打疼了印度?
印空军遭遇三战以来最惨败 巴方公布四大证
印巴空战逆天 宣传效果堪比数届航展
多残骸曝光!印度阵风战机证实被击落
性质全变了,日本连续3架飞机直闯钓鱼岛领
一夜鏖战 印度赌上法国的脸打了一场烂仗
叙利亚撑不住了?请俄军增兵1万人
霹雳15E残片确认 歼10或者枭龙建功
这次空战,印度吃了大亏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