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纽时:五年前我们害怕新冠病毒 那是对的
www.wforum.com | 2025-03-02 12:17:40  纽约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新冠疫情暴发至今已过去五年,已导致全球超过2000万人死亡。

美国《纽约时报》2月26日发表专栏作家大卫·华莱士·威尔斯(David Wallace-Wells)撰写的文章指出,当初那些被认为对新冠危害“危言耸听的人”,其实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接近事实。从最初低估疫情风险,到后期出现疫苗怀疑论等等事情,人类社会经历了对疫情危害的认知偏差。文章强调,疫情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命损失,更暴露了人类社会的生物脆弱性和政治社会缺陷,还导致美国社会陷入疲惫、怨恨与信任危机,这些创伤将持续对后疫情时代的世界造成影响。

这篇文章提到,2020年1月底,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疫情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美国政府在3月13日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各州在3月16日至3月27日期间陆续关闭学校。创伤接踵而至:多年的大规模死亡、无法逃避的感染和深刻的社会断裂,即便是相对安全的人们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作者威尔斯回忆,他最初在2019年12月31日在推特上看到了一条信息,当时医学记者海伦·布兰斯韦尔(Helen Branswell)警告说中国出现了“不明肺炎”。后续情节在某种程度上似曾相识,好莱坞和科幻作品早已描绘过全球卫生危机是什么样子的。

“但尽管我能想象银幕上的疫情,却难以相信会亲身经历。”威尔斯说,“我深信疫情至少在富裕世界已经成了过去。无论科学家如何警告未来疫情风险,当时的我深陷于对流行病现实的否认之中。”

时间来到了2020年3月。威尔斯得知,他一位朋友的父亲打赌,美国的新冠死亡人数不会超过10万。但威尔斯认为,死亡人数会超过100万。

当时,美国知名作家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和亿万富翁马斯克也打了个类似的赌。马斯克坚信疫情会自然消失。2020年3月19日,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根据目前的趋势”,美国将在4月底的某个时候不再出现新病例。他和哈里斯打赌说,美国的总病例不会超过3.5万。当4月官方死亡数突破3.5万时,哈里斯调侃说自己是否赢得赌局,但马斯克没有回应。哈里斯说,这成为两人友谊的终点,他目睹马斯克进入了另一个平行现实之中。

如今,美国官方公布的新冠死亡病例数超过了122万,超额死亡数略高,达到150万。超额死亡数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死亡人数与基于大流行未发生年份估算得到的正常死亡人数之间的差额。

也就是说,那些被认为“危言耸听的人”,其实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接近真相。这其中就包括安东尼·福奇。

2021年9月16日,华盛顿国家广场上正在竖起一面面白色小旗帜,每一面旗子代表一名因新冠疫情而不幸去世的人。

2020年3月,福奇预测美国将有10万到20万人死于新冠,当时被斥责是“危言耸听”。英国科学家尼尔·弗格森也是如此,他所在的帝国理工学院的模型显示,新冠最终可能会感染超过80%的美国人,并导致220万人死亡。

值得庆幸的是,大规模疫苗接种在感染达80%前就已开展,但早在2020年3月,川普与白宫新冠疫情应对小组协调员黛博拉·伯克斯(Deborah Birx)就引用Ferguson的数据,将避免200万死亡归功于居家令、停业和旅行限制。

现在五年过去了,尽管世界仍带着死亡与病痛的伤痕,可一旦有人还在关注这些事实,就会被认为是歇斯底里的。

如今,淡化新冠疫情影响的人和对疫苗持怀疑态度的人,掌管着美国的卫生机构,许多州束缚了公共卫生部门应对未来疫情威胁的手脚,像纽约州这样的“蓝州”也实施了口罩禁令。每个人都对疫情应对方式抱有怨言,其中不乏合理的批评,但我们的记忆已被否认、压抑和升华扭曲得如此厉害,以至于对新冠疫情的修正主义观点甚至不再能算作新闻了。

2024年6月3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督和问责委员会新冠听证会。

威尔斯说,当自己看到一档节目炮轰福奇是“邪恶的”,或者有人将死亡人数上升归咎于疫苗接种的后遗症时,自己甚至都不会真的感到惊讶了。“这些言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讽刺的是,正是因为有了疫苗,我们才有机会在这里做出此番猜测。”

在一些疫苗接种率比美国更接近全民接种的国家,比如英国,疫苗有效地结束了疫情紧急状态。疫情期间总死亡率与新冠波峰高度吻合——病例激增时死亡率飙升,疫情消退时回落——将“不明原因”的死亡归于新冠以外的因素实属虚伪。

威尔斯说,美国的批评者们常常以瑞典为例,暗示采取一种更宽松的应对方式是可能的,但即使是瑞典这一政策的制定者,也在疫情五周年之际强调,除了其他经验教训之外,瑞典的做法其实与世界其他地方大同小异。

“抗疫措施并不完美,但疫情本身是真实而残酷。”威尔斯写道,“最重要的是,它暴露了人类生物、社会和政治的脆弱性。”

紧急状态结束后,美国大多数人选择了回避,更倾向于从社会歇斯底里甚至公共卫生过度干预的角度来看待这段经历。对许多人而言,主要教训是:人类世界如同微生物世界,弱肉强食才是法则。

威尔斯最后写道:这场疫情带来的后果和余波也更加微妙和广泛:当习以为常的世界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撕裂,人们在恐惧与孤立中主要依靠网络生存,目睹周围的异常疾病和死亡,这种经历令人难以承受。尽管我们渴望回归正常,创伤却难以抹除。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数,与一些最糟糕的预测一样多。

但若非初期团结抗疫与奇迹般的生物医学干预,情况可能更糟。当我们走出疫情时,整个国家已精疲力尽、充满怨恨、陷入妄想与怀疑。这场严峻的考验,很大程度上铸就了我们现今所处的世界。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越南“隐身舰”:远看吓一跳,近看笑弯腰
是F-35的2倍弹药!这款六代机不加油跨大西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