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被哈佛抢着要!清华最甜女教授又上热搜
www.wforum.com | 2025-01-06 08:31:17  INSIGHT视界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出国读书后,“peer pressure”无处不在,不少小伙伴感慨,真是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最近一名清华教授闯进了我们的视线,她就是留学康奈尔、哈佛后毅然决然回归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赵慧婵,她的履历真是让人不得不感慨“人和人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这两天,人民日报发布了在海外深造多年的赵慧婵女士荣耀归来的消息!

35岁,有的人还没博士毕业,有的人却已经是博士后导师。本来是带着崇敬和膜拜的态度点开这条热搜,直到看了她一眼…对不起,主页君肤浅了。

笑起来有两个梨涡、神似国民老婆王冰冰,这就是传说中的“集年轻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吧!

而细细了解下来才发现,她的优秀,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让无数网友直呼“我可以”的这位,正是清华大学“梨涡女神”赵慧婵。

翻翻她的简历,那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2012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

2017年获得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在哈佛大学微型机器人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8年回到清华大学任教,成了当时最年轻的教师;同年获得“30 under 30”福布斯中国;

2020年获得有着“预言人类进程的先知”之称的“MIT TR35”。简单来说,这个奖项的设立就是为了找出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牛人,比如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克、Google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Apple设计总监乔纳夫·伊森…

咱们的女神看上去软萌软萌的,但却从小喜欢电学和力学,研究的更是常人难懂的机器人:

针对软体机器人的大形变传感难题,提出了基于光信号的传感方案,为软体智能假肢嵌入多模态传感功能,实现了智能手对人手触觉功能的仿生。 

已经开始听不懂了的小伙伴们别急,学霸君来举个例子🌰

在我们的印象中,机器人都是钢铁侠那样的钢筋铁骨。

但事实上,冷冰冰的它们,也可以是柔软的,也可以拥有像人类一样的“肌肉”、甚至触觉。比如这只机器手手,不仅可以主动触摸物体,还能够感受到物体的表面形状、硬度、粗糙度、甚至是纹理👇

传统的传感器无法应对大形变的难题,被赵慧婵和同事们用自主研发的“可拉伸的光波导材料”解决了。它不但柔软地像可以绳子一样打成结,而且赋予了机器人更强大、更灵敏的感知功能。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种听上去仿佛科幻片里才会有的、造假不菲的传感器,用的却是最常见、最便宜的材料——橡胶。由此制成的智能假肢,成本不过300元人民币。

学霸君大胆设想一下,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某一天,残疾人们都可以用极低的价格,获得假肢,重新来触摸、来感受这个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传感器的研究论文,不仅被收录在了机器人领域顶级刊物《Science Robotics》的创刊号中,更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脑控专家认为,“可能影响假肢技术的未来”。

除此之外,赵慧婵还和相关专家们一起设计出了全球第一款由人工肌肉驱动的扑翼飞行器,从而实现了200毫克的微型机器人的起飞、悬停和可控飞行,可以去到人类难以抵达的狭小空间进行探测工作。

不过,在赵慧婵的研究中,离我们生活最近的要属“世界上第一台咽拭子采样机器人”。

时间回到2020年的1月26日,也就是大年初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平静,赵慧婵临危受命——他们要为武汉研制一个可以用于咽拭子采样的机器人。

第二天,赵慧婵就带着全家,包括只有六个月大的女儿从山东老家赶回北京,投入到紧张的研究中。

本以为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项目,却遇到了重重考验。机器人怎么防止交叉感染、如何进行采样、如何保障采样的精准度,都是未知数。

赵慧婵和她的团队一路摸着石头过河,用了整整八个月,才终于让咽拭子采样机器人挡在医生前面,为他们抵御病毒。

谈及未来 10 年的目标,她希望能与领域同行一起,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医疗康复、人机交互、传染病检测与防控、考古等各个领域,助力机器人真正走向千家万户。

要探索世界,更要切实改变生活,或许这正是科研的温度。

赵慧婵形容自己是“一个典型的清华学生”,所有光鲜的背后,都有常人看不见的努力。

刚出国时,摆在她面前的第一关,便是每个留学生都遇到过的语言关。

据她所说,最初的她只能听懂最简单的表达,直到在美国的第四年,才真正适应当地的语言环境,但即便刚开始只能听懂5%,她也能基本上每门课都能拿A或A+。

这看似凡尔赛的发言背后,却是清华人刻在骨子里的行胜于言。听不懂也要坚持听,课堂上落后课下就要反复看课本和课件来弥补差距。

努力总会被看见,赵慧婵被导师盛赞为“这是我在康奈尔遇到的最优秀的学生!”

赵慧婵还记得,和这位导师的第一次见面,她就坦言自己英语并不好。导师却说“没关系,多和我聊天就好了。”她的每一个自己都觉得没什么的小进展,导师都仿佛“夸夸群群主”一样不遗余力地夸赞,极大地鼓舞了她科研上的信心。

另一位导师,贵为被动机器人领域泰斗级的人物,仍然坚持和学生一起去推公式,一起研究每一个细节;博士后导师更是永远支持学生所有的选择。

在采访中,赵慧婵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时,都是一脸淡定,唯有说到获评清华大学第十七届“良师益友”将时,她露出了害羞又骄傲的小表情。

“这个是学生投票投出来的,几千个学生投票。”

或许这离不开留学带给她的最大影响——“我的指导风格,就是几位导师的‘合体’。没有人是天生的导师,都是跟着自己的导师去学。”

对待教学,赵慧婵投入了大量心力。每次课程三小节,针对每一小节,她都会用一天的时间去备课。

每天晚上十二点,她都会准时回复学生们当天的报告,这样他们第二天早上就能看到老师的评语,及时进行调整。

但“佛系”如她,从不要求学生们快速地产出成果:“一个学生的科研进度进行到哪,什么时候可以整理成果发表论文,最后往往都比我们预期的更慢、更晚。焦虑的传递到我这为止即可,不能去过度push学生。”

显然,现在的她,也成了自己当年那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导师。

上天给了她美貌,她却要用才华证明自己。

即便已经做到了人类科研的尖端,却永远保持赤子之心。

强大且谦虚,这就是当代中国知识女性。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中国六代机恐用新型航发 推力比涡扇15更大
不再掩饰!美军在中国周边开展实战化演习
什么原因?北京迟迟不敢发布…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