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科学家测量人类思维速度 结论是慢得出奇
www.wforum.com | 2024-12-24 15:51:45  煎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一项新研究探讨了人脑处理信息的速度,科学家发现,我们的思维速度可能没有想象中快。研究显示,人类大脑每秒只能处理约10比特的信息。与计算机每秒能执行数万亿次运算相比,这个数字显得微不足道。

  这种慢速可能源于我们内部思维的单线程处理模式,形成了一个缓慢而拥挤的“队列”。这与外周神经系统并行处理感官数据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外周神经系统以每秒千兆比特的速度运行,远超我们认知处理的10比特。

  加州理工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Jieyu Zheng和Markus Meister认为,这种感官输入与处理速度的巨大差异是一个谜。Markus Meister解释道:“每时每刻,我们从感官接收到的万亿比特信息中提取出仅仅10比特,用来感知周围世界并做出决策。这引出了一个悖论:大脑是如何过滤掉如此海量信息的?”

  在他们的新论文中,Zheng和Meister明确指出,尽管我们脑海中的画面丰富、存在瞬时记忆以及无意识处理的可能性,但大脑的运行速度依然极其缓慢,通常不超过每秒几十比特。

  研究显示,盲解魔方需要每秒处理不到12比特的信息。职业玩家玩策略类游戏《星际争霸》时处理的信息量约为10比特每秒。而阅读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你短暂地达到50比特每秒的高峰。

  如果这些数据属实,研究揭示了外部刺激的“外脑”处理与“内脑”计算之间的巨大差距,也展现了我们对自身思维方式的认知局限。

  论文作者写道:“目前的研究无法与大脑庞大的处理资源相匹配,也没有合理的解释能够说明为何神经处理会受制于单线程运行的瓶颈。”

  在人类大脑中,约800亿个神经元形成了万亿次连接,赋予我们分析、想象和规划的能力。而果蝇只有大约十万个神经元,却足以让它们寻找食物、振翅飞翔以及交流“果蝇事务”。那么,为什么一个人类大脑不能像果蝇群那样快速协作处理信息?

  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答案,Zheng和Meister认为,这或许与需求有关。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与缺乏需求有关。他们写道:“我们的祖先选择了一个足够缓慢的生态环境,使得生存成为可能。事实上,每秒10比特的处理能力只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才需要,而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环境变化节奏都非常悠闲。”

  他们还指出,关于其他物种处理速度的研究极为有限,但已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外部环境的变化速度只需要每秒几比特的信息处理能力。

  如果未来我们需要突破大脑处理的瓶颈,比如通过技术将单线程思维与计算机的并行处理直接相连,会发生什么?

  了解大脑的演化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人工智能,使其更符合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同时,这也可能让我们认识到,慢下来、一步步应对世界的深层价值。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中国六代机恐用新型航发 推力比涡扇15更大
什么原因?北京迟迟不敢发布…
不再掩饰!美军在中国周边开展实战化演习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