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30岁后的移民梦:需要的是踏出去的勇气
www.wforum.com | 2024-12-18 19:47:43  换日线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这些年来,许多在臺湾的亲朋好友都曾经好奇地问过我们,“你们当年为什么要离开臺湾?”以及我们如何实现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加拿大梦?

  其实一路走来,我并不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与不同价值观的衝击下,即使是在平凡日子中的所见所闻,也真实地带给我们不少的启发与省思。让我想到在天下杂誌读过的一篇文章《加拿大梦为何能取代美国梦》中所提到,同样在移民加拿大后,又回臺教书的臺大外文系教授傅友祥,把加拿大形容为“马赛克”(mosaic):“远看是幅画,近看则片片不同。”

  期待我能透过这一段追逐“加拿大梦”的足迹,能够带给你一些不同的看见,让你勇敢拥抱你人生的梦想。

  一场梦想与现实的拔河

  一个阳光普照的夏日午后,同事小遥与我坐在前往臺南出差的火车上,她不经意地聊起在英国留学的那段岁月。没想到,在这一小时的车程中,她的故事有如烛光一般,照亮了在我记忆深处可望出国留学的梦想。

  不过,当时的我一直尚未付诸实践,而这莫过于这个梦想有些遥远又若隐若现,让安于现状及蠢蠢欲动的“两个我”争执不休,一直想不出到底是该勇敢赴加,还是要稳稳地待在臺湾。

  我们是臺湾典型的双薪家庭,当年孩子也才刚出生不久,每天我们就像蚂蚁一样殷勤地工作着,生活在属于自己的舒适圈里,虽谈不上财务自由,但也算是衣食无虞。

  只是那个渴望至加拿大生活的那个我,常常用着极其微小的声音说道:“我好想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啊!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常常加班好累啊!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我不能为自己任性一次吗?” 然而,在残酷的现实下,“安于现状”的我总是能略胜一筹。于是这个梦想,似乎离我愈来愈远了。

  几年后,孩子即将进入小学,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能给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那时我们朝九晚五的工作也遇到了一些瓶颈,需要突破。于是渴望向外发展的我又出现了,于是又再次向另一半提出追梦的可能性。同时谘询了一名办理留学业务的好友马克。没想到,马克竟相当乐观的鼓励我们,要勇敢追梦。

  “30 几岁了,我们真的可以放弃一切,从零开始吗?”、“加拿大的物价及国际学生学费这么贵,我们活得下去吗?” 、“父母在、不远游,我们真的可以挣脱这传统的框架吗?”、“万一没有成功,又该怎么办?别人又会怎么看?”当我们愈是认真思考追梦的同时,得到的却是更多让人却步的理由。

  “如果在低落的房市景气下,我们可以卖出房子;如果一家人的签证可以顺利通过,那就让我们勇敢一次吧!”当时我们是这么想的。没想到这两件事在一个月内都实现了。就这样,我们怀着一颗忐忑不安、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情,毅然决然放下在臺湾的一切,故作坚强的挥手道别我们的亲友,离开孕育我们的故乡臺湾,飘洋过海踏上一个完全陌生、无人熟识的国度──加拿大。

  选择护理专业的理由

  当飞机降落加拿大的这一刻起,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往前走。这时才真正深刻意识到,要实现梦想,絶对不能只是凭着一股热情。除了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外,还要去寻找,以及适应任何有办法让我们存活下来的方式。

  来到加拿大的第一年,我先进入语文学校就读,试图挽救自己烂到不行的英文。同时思考着什么样的专业工作,可以让一家人在加拿大的生活稳定下来。

  最后我决定跨足“护理”专业,而做出这样选择的理由很简单。首先是“护理”为当年的移民专业项目之一,再加上加拿大医护人员短缺及医护科系入学门槛高,相信未来找工作及移民都会相对容易。第叁,不受景气影响的医疗行业,在收入会有一定的保障。最后,我自己过去 10 年,在臺湾的医院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对临床工作也会有一定的兴趣。

  护理系留学生活的真实模样

  你对加拿大留学的想像是什么呢?是在像好莱坞电影里那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是可以结交许多金发碧眼的帅哥美女?还是可以在美丽的加拿大,过着人人称羡的生活?

  甚至好像有人说过,可以用钱来国外买个学位,感觉在国外读书很容易,很好混毕业。如果你是这么想的,以下留学生活的真实模样,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漫长、艰辛的留学路,常常让我不禁怀疑,“我真的可以做到吗?”在极度疲累加上满满的挫折感下,就会想“我们在臺湾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出国折磨自己?”图/Pexels

  我读的是二年制护理学位 (Licensed Practical Nurse Diploma),当年录取学生人数 130 名,但如期在二年顺利毕业的只有 30 名(大约是录取人数的 23% 左右)。

  我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到,“护理”专业除了对学科知识及临床训练有严格的要求外,对“沟通”更是有极高的要求标準,因为医护是一个与生命习习相关的行业。

  除了堆积如山的作业,报告及小考的轰炸外,自己找额外时间自修(Self-Study)是常态,而这也真的会令人开始怀疑人生。对了,还要自己找时间到实验室,练习临床技能,才能通过及格分数为 80 分的临床能力检定考试。

  因此,在这里想要透过“临时抱佛脚”的侥倖心理是完全行不通的,除非你有超乎常人的快读与记忆能力,可以在每 1 到 2 个月内读完 3.000 页以上、由一堆拉丁文单字组成的塬文书。记得以前在臺湾读大学时,很依赖考古题,但是在这里考古题是不被允许的。请记住,个人“诚信”塬则,绝对是在加拿大读书及工作最重要的基石。

  如果你问单身的留学生,对留学生活感受如何?应该不少人会告诉你:“孤独”。而对有家庭的我而言,更难以用任何文字来形容那些年的挫折,沮丧及疲累感。除了没有家庭与社交生活外,常常还必须靠着咖啡因含量很强的茶,在无数的夜晚,帮助我清醒的撑下去。

  这一条漫长、艰辛的留学路,常常让我不禁怀疑,“我真的可以做到吗?”在极度疲累加上满满的挫折感下,就会想“我们在臺湾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出国折磨自己?”我记不清楚有多少次,几乎已经要放弃,崩溃地在书桌前流着泪祈祷。

  临床实习:主动学习,为自己负责

  记得某天早上近 7 点,我一如往常抵达实习病房,从大夜班护士手上接收了1 名昏迷病人、2 名半昏迷病人、1 名阿兹海默症的病人,再加上另外 2 名病情相较稳定的病人。

  预计中午时,还会有一名新报到的住院病人,而这就是我一天的开始。中午 12 点半,护理主管突然跟我说,“下午 1 点,是你这个组的个案跨科讨论会,相关的专业人员包括医生、药师、社工等等都会来讨论病情,你要负责主导及报告。”

  当下我告诉主管:“可是⋯⋯这是我第一天照顾这个组里的病人,我还没空深入瞭解他们。”主管丢下一句话:“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你要好好把握。”然后,他转身就走了。

  我默默地推着 6 本厚厚的病歷,準时走进了会议室,现场大约有 10 个人都已经坐定在那里準备好开会。主管简短地介绍了我,就对我说:“交给你了!”

  我默默翻开每一本病歷,对每个病人作了简短的个案报告,用着自己不太确定的英文发音,说出长长的医疗诊断名称,及每个病人至少 10 种左右的药品名。凭藉着早上短短几小时照顾的印象,以颤抖的声音,报告着每个病人的病情。

  如果我说,A 病人有瞻妄或混乱(confused)情形,他们则要求我形容病人怎么样混乱。我说,B 病人感到噁心,他们便问,B 目前的用药及药效如何?病人有那些镇静剂?另外还有“哪种特定的药对特定的病人比较有用?”、“那 C 病人这几天有什么变化(包括身、心、灵)。C 的女儿调适的情形如何?”我说,“D病人的脚有伤口。”他们问:“伤口状况如何?你们如何处理?癒合情形怎么样?”

  其实在其中最大的挑战,并不是专业问题本身,而是除了要具备临场应变能力外,还要克服在语言上的沟通障碍。

  加拿大的医学养成教育,希望学生能够从做中主动学习、主动发问,为自己的照护负完全的责任。老师或临床主管不会盯着你、更不会为你负责(cover)。你作错了,只能重修。当年学习压力很大,事后回想,其实是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

  而医疗照护团队中,他们会尊重各个不同专业,不会只有医生说了算。护理人员或药师也经常跟医生讨论医嘱,也都可以给其它建议,例如这个病人用的药效果不彰等。

加拿大的医学养成教育,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发问,为自己的照护负完全的责任。图/NDAB Creativity@Shutterstock

  给想到加拿大生活的年轻人 3 个建议

  一、先问自己想要到加拿大生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先瞭解自己只是想要留学呢?或是想要移民后、回到臺湾工作?或真的要在这里工作与定居?因为不同的目的所要準备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考虑未来在这里工作与定居,首先要研究现阶段移民规定的专业项目,然后考量评估自己可以从事的专业工作,如当年我决定选择“护理”专业一样。当然有一些专业是可以透过认证在臺湾的工作经歷,进而申请、通过这里的证照考试而执业。

  二、依自己所决定的方向,申请学校及签证,準备相关费用。

  如果要读书,要先对申请的科系进行研究提出申请,并预备学费及足够一年不用工作下,也能够支撑自己的生活费用。进入专业课程后,通常可以半工半读,但仍应以读书为重。因为工作只是为了生活,若被当掉要重修,可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及金钱。

  叁、“调整心态”是最重要的事先认清自己是初来乍到的外来寄居者,以谦卑的心态探索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吧!不单单是在语言上的适应,在文化与价值观上,也有很多都需要敞开心胸、去包容及学习的地方。

  我有看过一些即使通过执照考试的非加拿大人,花了许久时间仍找不到专业工作,于是他们便以“种族歧视”作为藉口。

  后来当我自己也开始在加拿大领导团队后,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你所表现的态度,对加拿大职场文化的瞭解,多元社会的价值观,都是老闆雇用员工的重要考量因素。很多有经验的人也常常忽略很多新的资讯,或是该注意的细节,可以说他们的失败,其实都是来自本身的骄傲。

  像 Netflix 共同创办人雷多夫(Marc Randolph)就曾说:“圆梦就是一心一意追求近乎不可能的事。”你对梦想抱持是什么态度呢?对于你人生所作的每个决定,是竭尽全力?或者只是尽力而为而已呢?希望我的“加拿大梦”也能成为那一盏小小的烛光,照亮你心中在角落里那个埋藏已久的梦想。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是F-35的2倍弹药!这款六代机不加油跨大西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越南“隐身舰”:远看吓一跳,近看笑弯腰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