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漫天钢雨下 乌军伤亡惨重
www.wforum.com | 2024-09-04 15:49:27  兵器评论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终于报了海马斯偷袭之仇!俄军怒射火箭弹,漫天钢雨下车毁人亡。

在乌克兰东北部,俄罗斯军队对苏梅州发起深夜突袭,摧毁了一支大型车队。俄罗斯国防部声称,这次袭击使用5枚伊斯坎德尔-M导弹和龙卷风远程火箭炮。

1、俄军密集猛轰,乌军伤亡惨重

其中,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分别携带了3枚集束弹头和2枚高爆弹头,龙卷风-BM30则发射了带有72个子弹药的9M55K集束弹药撒布器,共有15组落点,每组大约13个炸点。一时间,漫天钢雨从天而降,所过之处,20辆车均受损伤,乌军部队更是伤亡惨重。

因此,这次攻击被认为是库尔斯克战役初期,俄军对于被乌克兰海马斯火箭炮偷袭的一次报复行动。

根据情报,乌克兰军队目前人力紧张,20辆大型卡车相当于半个旅的兵力。不过,乌克兰当局只承认被摧毁的是一支物资运输车队,并坚称这些车队是运粮车辆,车内装满了大豆。

然而,对于为何这些车队会行驶在通往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方向,乌克兰未做出解释。

2、俄军盯上苏梅!斩断乌军后援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乌克兰车队在被袭击前后几乎没有移动,整支车队均被摧毁。这说明,俄军信息收集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乌军在战场感知和防御体系上的漏洞。

事实上,俄乌冲突陷入长时间僵持状态并非普京所愿,而乌军将战火延伸至库尔斯克更是触动了俄罗斯的敏感神经。

在当前局势下,俄罗斯除了降低其核武器使用门槛,展示核武实力以震慑西方之外,还需要重新回到速战速决的战略路线上。

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苏梅,恰恰就是这个突破口,其与俄罗斯接壤,是乌克兰军队的重要后勤补给线路和部队集结地。

3、俄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换言之,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大部分通过波兰等国进入苏梅州,然后再转运到其他战区。此外,乌军突击队之所以能打进库尔斯克州,也是从苏梅地区出发的。所以说,打击苏梅州可以有效切断这条重要的后援线,削弱乌军抵抗能力。

那么,俄军上述“精准打击”行动能否扭转战局呢?

短期来看,确实可以打击乌军士气,延滞其反攻步伐。但从长期来看,俄军在资源上的巨大消耗不禁让人质疑其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总之,俄乌冲突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各方都在寻找突破口,但局势何时能真正明朗,仍旧是一个未知数。

(0)
相关新闻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俄罗斯的核大棒果然管用 英国放弃向乌派兵
朝军现在不会离开俄境 仍有三大任务俄军拉开顿巴斯决战大幕 美国担心乌战变核战
俄军发现:击败乌军的关键在于夺取敖德萨港总数达400多辆!乌军得到斯特莱克装甲车
谈不成就打到底?乌方曝出“无人机防线”计划俄罗斯一个月内第二次提停火为了啥?
将无人部队增加3.5倍 乌克兰抓紧备战72小时还是30天?俄乌要的不一样
苏联YaRM内河锚雷 俄乌双方使用的危险武器和谈之下的战场:10万俄军围攻5万乌军
俄方说打就打,说停就停 哪儿不对劲?导弹要速度还是隐身,乌克兰恐最有发言权?
1万朝军援俄只是先头部队 未来或有大动作俄罗斯首次公开朝鲜士兵训练画面
朝鲜援俄600万枚炮弹,获利180亿?俄防空导弹哑火!乌军无人机如入无人之境
飞行员生还!乌军Su-27战机在战斗中坠毁捡到了“宝”!胡赛武装再一次刺痛美军神经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乌克兰战争"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三线合围,印度撑不住了?
一眼望不到头!巴铁“中式重炮”开赴前线
女上尉开黑鹰“固执己见” 致66人无辜殒命
印巴罕见局面出现:中俄不动,美国就不动
巴基斯坦主动挂免战牌 枭龙是吃“素”的?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三线合围,印度撑不住了?
一眼望不到头!巴铁“中式重炮”开赴前线
女上尉开黑鹰“固执己见” 致66人无辜殒命
印巴罕见局面出现:中俄不动,美国就不动
巴基斯坦主动挂免战牌 枭龙是吃“素”的?
“巴铁”紧急求援中国,再要100亿?
和谈之下的战场:10万俄军围攻5万乌军
巴铁盛赞中国鹰击12 已成印度洋“航母杀手
唐朝有多开放 日本留学生日记让后人震惊
中国海警登上铁线礁 南海将有大动作?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