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学物理前先学“习思想”!中国公布新版课程标准
www.wforum.com | 2022-04-29 06:14:07  newtalk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图:网络(资料照)

中国教育部近来公布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状况,未料,官方大内宣身影竟渗入,在物理教育课程标准内容部分,不仅前言隻字未提及物理二字,甚至洋洋洒洒列举习近平的谈话及思想,还删除了课程设计思路的部分。

关注被中国官方内容审查的网站《中国数字时代》,将2011年版本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与2022年版本的内容进行比对,结果发现,2022年版本的前言内容,不仅与2011年版本相差甚远,甚至连“物理”二字也隻字未提,通篇讲述习近平的谈话内容。
此外,新版本的物理课程标准,还添加上了“指导思想”以及“修订原则”、“主要变化”大部分,但内容又一次通篇讲述习近平的思想,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不仅如此,原先在2011年版本有的课程设计思路,在2022年版本的课程标准竟完全删除。



中国公布新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大大增习语录内容,并删除课程设计思路部分。?

延伸阅读>>

【404文库】研同学Physics|2011、2022两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变化对比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编者按:原文因对比“2011年版与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变化已遭到删除,由于原篇内容量过大,中国数字时代仅摘录了非课程细则部分发布。全文关键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将被引入2022年新版本物理课程标准(上一修订版本发布于2011),作为物理学教育培养的统领性思想,新的物理课成标准同时将大量“中国相关科技成就引入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022年版 对比 2011年版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 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 生活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耍,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物理 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 2011年版相关内容

2022年版 指导思想(新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2年版 修订原则(新增)
(一)坚持目标导向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坚持创新导向

既注重继承中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2022年版 主要变化(新增)
(一)关于课程方案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课程性质部分 2022年版对比2011年版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物理学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和信息等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与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 面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 2011年版相关内容

课程理念部分 2022年版对比2011年版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注重落实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习生长点,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经验和基本概念等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注重时代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联系,凸显中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

依据物理学科内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明确物理学习主题。主题内分级呈现,层层递进;主题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体现物理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5.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构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不仅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学业成就的考核,而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贱,为以后的学习、 生 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贱能力。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五)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 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 2011年版相关内容

2011年版课程设计思路(删除)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入“课程内容”。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据物理学的内涵, 本标准以“物质” “运动和相互作能量”“能量”“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 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级主题。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 而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 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 以便教师进一步参考。(2022年版无该部分内容)

2022版 全书多个章节“新增内容”(以及2011版“删除内容”)选摘:
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包含“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四个二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的课程内容包含较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身边的运动形式及相互作用,了解声、光、电、磁的含义,初步形成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发展发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相关科技成就,体会中华民族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表述变化)

注:“新增”是指2022版新增内容,“删除”是指原2011版内容删除。

了解中国古代的铸造技术,并尝试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进行解释。(新增)

设计实验方案,比较砂锅、铁锅的导热性能。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铁器的制造技术及其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新增)

了解一些典型天体、粒子寿命的时间尺度。(新增)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研制到成功发射的历程,体会这一历史性突破对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新增)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天眼”在人类探索宇宙中的作用及中国科学家在建造“中国天眼”过程中的卓越贡献。(新增)

查阅资料,了解“天问一号”在探索火星方面的进展及中国航天事业对人类探索宇宙的贡献。(新增)

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交会对接为例,讨论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新增)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应用声学知识的案例。(新增)

调查社区或城市光污染的情况,提出改进建议。(新增)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以及铁路交通的发展进程。(新增)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空间站在太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新增)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深潜信息,讨论影响其所受液体压强和浮力大小的因素。(新增)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船闸是怎样利用连通器特点让轮船通行的。(新增)

了解中国古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新增)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新增)

了解铁路站台上设置安全线的必要性。(新增)

了解伽利略在探究与物体惯性有关问题时采用的思想实验,体会科学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新增)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作用和优势,讨论电磁波在卫星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新增)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磁悬浮列车的发展状况,讨论电磁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新增)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水磨、水碓等机械,写一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新增)

分析《天工开物》中汲水装置工作时能量的相互转化。(新增)

了解中国家庭用电的电压和频率,在家庭用电中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意识。(新增)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新增)

了解太阳能、风能、氢能等能源的开发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新增)

查阅资料,了解受控核聚变(人造太阳)的研究进展,了解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就。(新增)

观看介绍物质微观世界的科普录像资料。(删除)

从图书馆、互联网上收集有关新材料研究和开发的信息,写一篇小论文。(删除)

观看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科普音像资料。(删除)

讨论和分析简单的永动机设计方案,说明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删除)

查阅、收集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删除)

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核能利用新进展。(删除)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删除)

研究动圈式扬声器是否可以作为动圈式话筒使用。(删除)

用电磁继电器制作一个简易自控装置。(删除)

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删除)

试管中的水蒸气把橡胶塞弹出(实验时注意安全),水蒸气对橡胶塞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了橡胶塞的机械能。(删除)

电流通过电炉丝,电流做了功,将电能转化成了内能。(删除)

利用脉搏和步长,估测走路的平均速度。学读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会看《旅客列车时刻表》。用弹簧或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用饮料软管制作喷雾器。(删除)

阅读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删除)

参观生产某种材料(如建材)的工厂,调查生产这些材料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治理的设想。(删除)

讨论和分析简单的永动机设计方案,说明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删除)

列举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删除)

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核能利用新进展。(删除)

了解当地空气质量的状况,调查、分析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删除)

物理课程资源是指为学习物理课程可利用的所有资源,它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学生课外用书、科技书刊、音像资料、教学软件、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物理课程资源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删除)

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占很大的比例,特别是本标准中的许多教学内容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删除)

【学业要求】(2022版新增)

(1)了解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声和光、电和磁,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通过牛顿第一定律和力的作用效果,认识机械运动和力的关系;能用这些知识解释自然界的有关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形成初步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杠杆、光线等物理模型;能运用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的一些规律分析简单问题,并获得结论;能在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引用证据,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能根据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知识,指出交流中有关说法的不当之处,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与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现象有关的科学探究问题,并作出有依据的猜想与假设;在关于杠杆、浮力、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通电螺线管等科学探究中,能制订初步的实验方案;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相关器材获取实验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比较与分析,发现数据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因果判断,得出实验结论;能表述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4)知道物理学是对相关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物理学研究需要观察、实验和推理,体会物理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对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心中国古代和现代科技成就,为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感到自豪,逐步养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提示】(2022版新增)

(1)教学策略建议

在“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的教学中,建议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多种学习活动,重视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①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例如:在建立机械运动概念时,建议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启发并引导学生对真实情境中的物理问题进行思维加工,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等;在声和光、电和磁部分,建议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②渗透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光线等物理模型,体会物理模型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寻找证据,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③注重问题导向,合理设计探究活动。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光的传播规律、电和磁的相互作用等学习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留出恰当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科学方法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解释得出结论的理由,并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反思与交流。

④充分利用科学史料,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建议将中国的相关科技成就引入课堂,如通过分析和讨论孔明灯、司南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素材和5G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速动车组列车、“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中国现代化建设新成就,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还可通过项目式学习,开展制作小型电动机、小型发电机等项目活动,让学生体会法拉第等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叛国者”黄宇,已执行死刑,更多细节曝光
中国翅膀硬了?竟把这家科技巨头拒之门外
中国海警船遭遇意外!中国网民:侮辱性极强
一张照片曝光 北京的脸丢尽了
中国田径女神穿“高衩三角裤”夺金 网批会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叛国者”黄宇,已执行死刑,更多细节曝光
中国翅膀硬了?竟把这家科技巨头拒之门外
中国海警船遭遇意外!中国网民:侮辱性极强
一张照片曝光 北京的脸丢尽了
中国田径女神穿“高衩三角裤”夺金 网批会
惊现巨型战略矿产 中国接到泼天富贵
一个“不当心”,北京被伊朗“出卖”
有这4个举动的人,多半不是好人
我见过情商最高的人:不讲道理,不辩对错
归化失败 这位25岁华裔混血拒绝为中国出战
热门专题
1李克强猝逝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中美对抗5新冠疫情6香港局势
7委内瑞拉8华为9美国大选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