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开幕 北京心里哇凉哇凉
www.wforum.com | 2021-09-18 05:32:57  美国之音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星期五(9月17日)进行候选人登记,为选战正式拉开帷幕。完成登记的候选人共有4人:前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前总务大臣高市早苗、现任行政改革担当大臣河野太郎以及代理干事长野田圣子。

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四位候选人在东京举行的记者会上。从左至右:现任行政改革担当大臣河野太郎、前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前总务大臣高市早苗、代理干事长野田圣子(2021年9月17日)

  现任日本首相菅义伟本月初宣布放弃竞选自民党总裁连任,所以在日本政坛掀起新一波合纵连横。由于自民党目前在国会占有多数席位,因此夺得自民党总裁选战胜利者自然成为下一任日本首相。

  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共有766张选票,包括383张自民党国会议员票和383张基层党员票。投计票将于本月29日举行。新总裁任期3年,至2024年9月。

  星期五下午,4位候选人在自民党本部进行演讲,就参选的理由和主要政见展开论述。虽然个人政见涵盖内政外交方方面面,各人对中国的态度特别引人注目。

  曾经担任过外务大臣和防卫大臣、目前担任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的河野太郎表示,日本和国际社会应该坚决应对中国改变地区现状的企图,“要让中国知道,违反国际规则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河野还表示,“要与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紧密合作”。

  受到现任首相菅义伟支持的河野太郎在南中国海和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问题上一向立场强硬,多次强调中国的军事威胁,并强调日本需要加强自身的防卫。他在去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我担任外务大臣时非常谨慎,没有说中国是威胁,但是作为防卫大臣,我必须说,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安全威胁。”

  被视为河野太郎最大竞争对手的前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以前在对中国态度上被视为鸽派。但是近来由于中国在南中国海、东中国海以及台海的强势甚至好战行为,岸田文雄的对华立场也越来越强硬。岸田近日接受媒体访问时曾经表示,如果他当选,他将会把抗衡中国当作首要任务。此言一出,反响热烈。

  岸田在接受日经亚洲(Nikkei Asia)访问时表示,为了捍卫“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权等基本价值观,我们将与美国、欧洲、印度和澳大利亚等理念相同国家合作,反对专制制度”。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岸田文雄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还针对台湾问题表达严重关切。“台湾处在美中对峙的最前沿,”他说。“看看香港和维吾尔族人的情况,我强烈感受到,台湾海峡将是下一个大问题。”

  受到前首相安倍晋三力挺的前总务大臣高市早苗也是外交政策和对中国态度上的鹰派。安倍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时,就把高市延揽入阁,担任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高市并于2007年8月15日二次大战结束纪念日带职参拜靖国神社。高市不仅赞成参拜靖国神社,还表示当选自民党总裁和首相之后,她也会继续参拜靖国神社。

  高市在谈到中国时表示,为应对中国的海警法,必须修改日本海上保安厅的相关法律,“构筑可以应对新型战争的国防体系,卫星、无人机、超高音速武器等都在考虑范围之内”。她还表示要强化训练和装备,增加国防预算。

  尽管第四位候选人代理干事长野田圣子自外交和中国问题上发言不多,整个自民党内强化对北京立场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有人戏称,自民党总裁竞选大战,比赛对中国强硬就是重要的项目之一。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欧洲巴铁出现了?曾送来大单求购中国导弹
使用中国装备的巴铁,不只打疼了印度?
中俄现分歧!印巴激战8天,普京接莫迪邀请
如果泽连斯基真袭击阅兵 会发生什么?
击落“阵风” 巴铁没使用歼10C和红旗9P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欧洲巴铁出现了?曾送来大单求购中国导弹
使用中国装备的巴铁,不只打疼了印度?
中俄现分歧!印巴激战8天,普京接莫迪邀请
如果泽连斯基真袭击阅兵 会发生什么?
击落“阵风” 巴铁没使用歼10C和红旗9P
中国公开歼36战术指标:能封锁关岛领空2小
印巴若开战,中国将依据协定出兵援巴?
多残骸曝光!印度阵风战机证实被击落
印巴冲突升级 印度计划干扰北斗卫星
美航母怕了吗?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下水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