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制裁陷阱!美国最常用的武器为何最无用?
www.wforum.com | 2025-09-16 16:31:36  中书省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制裁”是这几年国际新闻里最常出现的词。美国冻结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切断SWIFT通道,还限制能源出口;对伊朗则持续四十多年的全面封锁,从石油到金融一轮接一轮;对古巴的禁运更是从1960年代延续至今,成了全球最长的经济封锁。看上去,制裁已经成了美国最常见的武器,似乎既能避免流血,又能让对手屈服。

但现实有时却相差甚远却并不支持这种想象。俄罗斯的战时经济不仅没有崩溃,反而有声有色;伊朗在漫长的封锁中依旧推进核计划,还发展出无人机产业;古巴虽然长期缺乏物资,但政权依旧稳固,还在拉美成为反美象征。这些事实让人重新追问:制裁究竟有没有用?

二十多年前,美国学者Robert Pape就对这个问题做过系统研究。他在1997年的论文《Why Economic Sanctions Do Not Work》中,检视了1914年至1990年的115个制裁案例。此前,Hufbauer、Schott和Elliot的数据库声称制裁成功率高达34%,因此在学界和政界都流行着一种乐观情绪,认为制裁是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

但Pape逐一复查,结果发现所谓“成功”大多站不住脚:40个被统计为成功的案例中,有18个其实靠军事力量决定胜负,8个目标国根本没有让步,6个只是商业争端,3个证据不足,真正算得上的成功只有5个,还多半是释放囚犯或外交细节这种边缘问题。换句话说,在重大政治和安全议题上,制裁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这一结论的原因,在于制裁逻辑本身存在缺陷。

理论上,制裁的作用机制是“制造经济损失→民众承受痛苦→社会施压政府→政府让步”。但现实往往完全相反:统治集团可以把代价转嫁给底层民众,甚至通过掌控稀缺资源获益;外部压力往往激发民族主义,社会在困境中更加凝聚;现代国家的行政调适能力也足以寻找替代市场、走私渠道、资源再分配来抵消冲击。结果就是,制裁的矛头指向的是社会最脆弱的群体,而不是决策核心,因而难以产生预期的政治服从。

现实的案例正好印证了这些逻辑。俄罗斯在史上最严厉的制裁下,能源出口迅速找到新的市场,国内工业全力开动,社会在“被围攻”的叙事中更加团结。伊朗几十年来生活艰难,但政权稳定,核计划稳步推进,还在制裁中逼出了无人机产业。古巴在物资短缺中度过了半个多世纪,政府依然存在,反而因为抵抗美国而在地区政治中拥有独特象征。

有人会说,美国的单边制裁更有力量。毕竟美元是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美国掌握结算系统、资本流动和高端技术,能够对目标国造成短期沉重打击。

但只要涉及核心利益,效果依旧有限。俄罗斯没有撤军,伊朗没有放弃核计划,古巴没有被推翻。与此同时,制裁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被制裁国家之间更紧密地抱团,更多国家未雨绸缪,推动“去美元化”和替代金融渠道。长期看,美国频繁动用这一手段,反而可能加速透支美元体系的信用。

图片

既然如此,为什么美国还愿意频繁使用制裁?答案也很简单。制裁是一种政治姿态,对内能够向选民交代“我们已经采取行动”,对外可以展示立场,有时还被用作战争前的过渡手段。虽然实际效果上并不一定可靠,却在政治表演上确实有其用途。

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制裁常态化”的时代。冷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制裁次数越来越多,但实际效果越来越差。俄罗斯没有垮台,伊朗没有妥协,古巴没有倒下。制裁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还加速了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分裂,推动世界走向美元体系和替代体系的对立格局。这可能才是制裁最深远的后果。

制裁是一把双刃剑,它制造痛苦,却难以带来政治服从;短期看似强硬,长期却可能削弱自身地位。二十多年前的结论今天依然成立:经济制裁不是可靠的强制工具。眼下的问题已经不是制裁能否奏效,而是谁能在制裁的世界中坚持下来,并在困境中变得更强大。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在航空发动机赛道,中国位居第几?
乌军被惊呆!俄军掉头直奔第聂伯罗
三颗美国炸弹带给越南地狱般的灾难
糗大了!“福建号”航母曝重大缺陷
福建舰抵达南海后 舰载机开始起降训练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在航空发动机赛道,中国位居第几?
乌军被惊呆!俄军掉头直奔第聂伯罗
三颗美国炸弹带给越南地狱般的灾难
糗大了!“福建号”航母曝重大缺陷
福建舰抵达南海后 舰载机开始起降训练
氮化镓,如何在中国军事崛起中改变格局?
印度真急眼了!放弃招标直购114架“阵风”
英军航母靠近东海 中方055就可“单挑”?
从法国M51型潜射弹道导弹 看中国的差距
以军如入无人之境 “内鬼”竟然是阵风?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