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从战役、战术和战略角度认识未来战场
www.wforum.com | 2025-09-16 16:29:56  前沿深度解码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多维空间中的传感器无处不在,谨慎又准确地定位和跟踪战场上的一切移动物体;由传感器/武器系统集成的任务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战场的自主实时态势感知、决策制定与执行;同时,致命性小型武器系统的发展又将使任何维度中精确、及时、有效的攻击和目标摧毁成为现实。”尽管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概念标签,但是最终都达成了这样一条近似的评估结果:传感器、精确打击以及自主决策方面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未来战场的特征。

一、未来战场的战术特征——侦察者还是隐蔽者?

目前,多种形式的天基监测系统、网络化先进雷达、多功能无人机以及大量成本远低于过去压制型产品的传感器扩散速度很快,包括智能手机系统在内的技术已经渗入民用领域,商业影像服务、机器人、日益成熟的物联网和近乎无限的处理能力将会形成一个充斥着“侦察者”的作战空间,全球透明度达到空前水平。面对动能武器、高超声速武器、超高速动能弹和网络等多类型精确打击形式,侦察攻击者有能力将打击范围从战术级别扩展至全球区域,将打击效应从单一域延伸至多域。当对手成功实现隐蔽时,攻击者可以依靠热压弹、集束弹药、小型雷区甚至战术核武器实施区域压制或点精度打击,通过拦截导弹、磁轨炮、激光武器及定向能武器系统进行干扰使对方的指挥与控制网络失效。

而对于防御一方来说,在势均力敌的条件下应以优势部署为重点,选择最优的隐蔽位置、控制范围和目标对靶,使相对效能最大化;在力量差距的条件下要想有效地阻止进攻,通常不会行动或放射任何形式的频谱,而是通过电磁静默转入地下,对上方的传感器隐蔽,或利用地形杂波、以超越侦察/打击周期的速度不断迁移布防,保护战场上的重要点位及装备安全。

二、未来战场的战役特征--多维领域的全球战场

随着战场在物理域和虚拟域的进一步拓展,具备同等能力的双方作战力量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送,而更多的网络和空间装备又将扩展远程攻击能力,增强全球互联性。

先进作战模式的更迭使作战双方的相互影响达到了空前程度,而大规模精确弹药、智能地雷、机器人群、生化攻击以及大面积的电磁封锁等先进作战装备的发展又将扩大战争的致命范围,各军兵种正在探索更广泛的战场框架来涵盖从海外空间到各自领土的方方面面。战场全球化的一大重要特征是削弱了某一特定领域的长期优势,先进作战技术带来的速度和作用范围足以发挥跨域效能,制海权、制空权等传统概念将难以在未来战场上实现,因此,指挥官必须实时掌握和利用动态局部优势。随着攻击和防御能力在多域的同时拓展,单一域优势可能限制作战平台和战术行动的选择,要使部队能够根据战场变化重新夺取主动权,就需要实时衡量相对优势,缓解固有弱势,协同部队在作战环境中形成临时优势效能。目前,针对在非线性战场中如何生成作战协同能力,有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将能力嵌入更低的行动层次,无论其组织模式是有机设计还是特混编组,都必须确保在物理域或虚拟域的独立战场上易于形成协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更高一级指挥部的存在意义,它们将继续发挥组织和分配联合行动资源的作用,特别是面对具备同等作战能力的对手,联合作战指挥部将会在未来的行动中越发机动,协调的范围越发广泛。

图片

三、未来战场的战略特征——理论与能力的竞赛

伴随着跨域协同联合作战的普遍化,关于未来战争的作战理论将面对更多域(特别是空间域和网络域)和更多维度,对象将是更复杂的战场,机动作战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条件指挥与任务指挥的配合将更为灵活,联合将成为计划和作战模式,并延伸至更低层次的行动中,但作战目标始终是夺取、维护和拓展主动权。与之相对应的是对平台能力的重新审视:机动能力、生存能力和致命性。特别是,未来战场对生存能力的挑战极大,一些传统的防御平台就此解体,面对侦察/打击集成体中的传感器和攻击武器,有人-无人平台编队的组合有希望在高致命性战场中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获取先进作战能力的门槛很低,因此技术和装备一经扩散,常规或非常规的作战主体就能够通过交替使用各类作战手段改变传统战争形态,冲突范围就可能包含从常规战争到暴力的大规模动荡、从内战到国与国之间无穷无尽的斗争,对于大国来说,长期的战略稳定将难以维持。就多域和多维战争的理论模型而言,冲突双方有足够的自由去选择域或维度的组合方式,甚至是在同一域中都充满了多元组合,因此不太可能存在完全对称的状态。例如在物理域中,出于政策、原则及应用能力的不同,战术核武器的能力运用存在差异,而很多具备近似核武器效能的化学武器、生物武器、进攻性网络武器、空间对抗体系以及远距离精确打击体系等能够用以应付诸多不同的作战需要。从战略角度来看,先进作战模式不只是在于确保作战速度更快、作战范围更广、作战效能更具致命性,更重要的挑战是实现“行动的差异”。未来战场需要先进的学习能力,作战双方将会以各种方式去试图克服自身在跨多域联合协同方面的经验缺乏,例如作为传统强国的美国,必须克服认知惯性,重新更好地理解全球战略趋向,了解自身脆弱性与未来可具备的优势,设计可行的替代方案。

图片

随着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散,特别是技术门槛的相对降低,各国都有机会和可能成为未来战场的主体,充分理解和认识全球化的多域未来战场,比较未来战争可能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自身作战特点及优势制定各层次的行动指南,以此提高战术反应速度、适应跨域力量投送、增强军事理论与行动能力,将是当前及未来各国军事研究的前沿领域。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在航空发动机赛道,中国位居第几?
乌军被惊呆!俄军掉头直奔第聂伯罗
三颗美国炸弹带给越南地狱般的灾难
糗大了!“福建号”航母曝重大缺陷
氮化镓,如何在中国军事崛起中改变格局?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在航空发动机赛道,中国位居第几?
乌军被惊呆!俄军掉头直奔第聂伯罗
三颗美国炸弹带给越南地狱般的灾难
糗大了!“福建号”航母曝重大缺陷
福建舰抵达南海后 舰载机开始起降训练
氮化镓,如何在中国军事崛起中改变格局?
印度真急眼了!放弃招标直购114架“阵风”
英军航母靠近东海 中方055就可“单挑”?
从法国M51型潜射弹道导弹 看中国的差距
以军如入无人之境 “内鬼”竟然是阵风?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