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从乌克兰到中东,战争命名服务国家叙事
www.wforum.com | 2025-09-07 16:34:00  the conversation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东欧的冲突是"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还是"俄罗斯入侵"?而谈及中东事件时,我们究竟是在讨论"巴以冲突"、"加沙战争"还是"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美国及其盟友发动的战争与暴力行为往往被冠以有利于自身叙事的名称,而当涉及被视为美国敌人的行为时则恰恰相反——这绝非巧合。

作为研究国际安全的学者 ,我们深知人们对战争的称谓至关重要。举例而言,名称可能暗示说话者对战争责任方的立场,进而表明谁该为随之而来的死亡与破坏负责。

我们在近期一项分析中探讨了这个观点,比较学者们如何描述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与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研究结果显示 ,学者们对两场战争的描述用语截然相反。

绝大多数人将美伊冲突称为"伊拉克战争"——仅提及其中一方,而对当前东欧冲突最普遍的称谓则是包含交战双方的"俄乌战争"及其变体。这引发了我们对战争命名惯例的深入探究兴趣。

我们发现,在美国——无论是政客、记者还是公共学术领域——对战争的称呼方式往往服务于国家利益和权力,而非必然反映冲突的实际情况。

图片环球影像集团通过盖蒂图片社

战争命名惯例

战争命名存在多种方式,但大致可分为基于地点、参与者或时间三类。

第一类中,从"越南战争"到"福克兰群岛战争"都是典型案例。这两个例子恰好说明,战争名称可能因地区而异。越南人称越南战争为"抗美战争",而阿根廷人则称之为"马尔维纳斯战争"。

第二类包括诸如"美西战争"、"普法战争"等冲突。这些名称也存在某些变体,比如在法国被称为"1870年战争"。

战争命名还有其他惯例。它们可能以使其突出的重要因素命名——例如"赎罪日战争"就是以冲突发生的节日命名;或以其持续时间命名,比如"三十年战争"。

乍看之下,以战争发生地、参与方、起始日期或持续时间来命名战争,似乎是一种客观超然的做法。但审视为何采用某种命名惯例而非另一种,往往能揭示特定的立场或偏见。

历史学家丹尼·基南曾揭示战争命名决策如何暗含对参与方的归责倾向。他指出,如今被称为"新西兰战争"的冲突,过去常被称作"毛利战争"。

基南写道,旧名称隐含的"普遍认为毛利人不该承担这种责任"之意。

新西兰/毛利战争更名事件揭示了一个更广泛的问题:以某一方参与者的名字来命名冲突可能存在问题,尤其是在权力不对等的情况下。

以英国对其殖民战争的命名为例,他们常以被征服民族来称呼这些战争,比如"科萨战争"或"马赫迪战争"。若仅以战争发生国来命名国家间战争——却刻意忽略外部煽动者的名字——这暗示着该国的罪责。

而历史上,像殖民列强这样更强大的行为体,总能让他们选定的名称流传开来,从而掩盖他们在暴力中的角色。

图片描绘“科萨战争”中的战斗场景。 哈尔顿档案馆/盖蒂图片社

当表面的客观性掩盖了偏见

虽然以交战双方命名战争看似避免了这些偏见,但显而易见的是,参与者名称的排列顺序至关重要。

例如1899-1902年间的"美菲战争"——这种命名可能暗示美国只是对挑衅行为作出反应才卷入冲突,而事实却是美国企图剥夺菲律宾的独立地位 。

我们对美国和俄罗斯分别入侵伊拉克与乌克兰的研究结果表明,命名方式如何被政治化运用。

我们认为,"伊拉克战争"这一表述暗示伊拉克对在其领土上发生的战争负有全部责任,尽管伊拉克并未袭击美国或其盟友。这一表述也完全忽略了美国的存在,尽管它才是入侵的一方。

与此同时,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被公共学者和媒体以多种方式描述,这些表述都强调俄罗斯或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作为侵略性反派的角色。例如: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杀戮战争";"弗拉基米尔·普京对乌克兰发动的战争";以及"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

《纽约时报》和《外交政策》杂志将相关战争报道归入"俄乌战争"专题,而《华盛顿邮报》 与《外交事务》 杂志则采用"乌克兰战争"的分类标签。

尽管"乌克兰战争"采用了地点命名惯例,但其他标题和主题标题则采用参与者命名法,都将俄罗斯作为反派置于首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中完全未出现"乌克兰战争"这一表述。

如何称呼中东冲突?

当前中东冲突的命名本身就存在问题。

我们研究分析的《纽约时报》和《外交事务》杂志,以及其他美国主流媒体如《今日美国》和《底特律自由新闻报》,都将加沙和以色列的报道冠以"以色列-哈马斯战争"的标题。

根据命名惯例研究,这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

首先,考虑将以色列置于首位。这可能将以色列标识为侵略者。然而,使用"哈马斯"而非"加沙"值得注意。哈马斯被美国和大多数西方国家认定为恐怖组织 。因此,将以色列放在首位实际上可以被理解为对以色列暴力行为的合法化。

此外,文中并未提及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人、加沙或加沙居民。

尽管以色列的行动早已超出针对哈马斯的范围。该国目前的计划至少包括全面占领加沙大部分地区,以及可能迫使加沙民众流离失所。

我们认为,弃用"巴勒斯坦"一词绝非偶然。自2023年10月以来,尽管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的暴力事件不断升级且相互关联,但提及"以巴冲突"的情况似乎越来越少。

最后,使用"战争"一词来指代"以色列-哈马斯战争"本身可能存在问题,因为这暗示了一定程度的对称性。

在当前的加沙冲突中,情况并非如此:以色列拥有远为优越且先进的军事力量。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造成1200名以色列人死亡以来,遇难者几乎全是巴勒斯坦人 ——截至2025 年9月已超过63,000人。

以色列军队与哈马斯在规模和实力上的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认为使用"战争"一词具有误导性。

或许更准确的说法是将其称为"占领"或"非国际性武装冲突"。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正将其定性为"种族灭绝"。

战争叙事

媒体、学者和政客如何称呼特定战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希望这些战争被如何看待。

我们认为,美国及其盟友发动的战争与暴力行为往往被冠以有利于自身叙事的名称,而当涉及被视为美国敌人的行为时则恰恰相反——这绝非巧合。

对战争与暴力行为的特定命名方式不断重复,会强化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叙事。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并非事后诸葛亮:说说中国100式坦克
中国东风-61亮相 真能打4万公里?
中国歼-35A内置登机梯首次曝光
菲军方宣布,完成仁爱礁补给和人员轮换
93阅兵,普京微笑背后是难掩的落寞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并非事后诸葛亮:说说中国100式坦克
中国东风-61亮相 真能打4万公里?
中国歼-35A内置登机梯首次曝光
菲军方宣布,完成仁爱礁补给和人员轮换
93阅兵,普京微笑背后是难掩的落寞
这事优先于对抗中国 曝美国战略大转向
三国在黄岩岛演习 三次警告中国驱逐舰
豪横!中国陆军步兵营全员配置自杀无人机
俄军使用的朝鲜60毫米迫击炮弹首次曝光
美国防长放狠话,对委开战不看中国脸色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