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谁更需要F-35?
www.wforum.com | 2025-08-19 13:49:29  晨枫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上周在阿拉斯加会面时,川普特意安排B-2轰炸机和F-35战机编队低空飞过,还在地面上摆满了一眼望不到头的F-22战机作为背景板,以充分展现美军军威,也是在向普京“示威”。

F-35如今是美军的心头肉,不仅是其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维持全球军事霸权、巩固盟友体系的重要工具。但在川普一顿关税乱棍下,盟国对它的态度却复杂得多。

川普和普京走红毯时,B-2和F-35低空飞过

F-35在军事上的必要性,鸡肋

8月份,西班牙决定把原定用于F-35的经费转用于满足北约5%的要求,取消F-35的订购;瑞士被39%关税弄倒了胃口,政府方面虽然说F-35采购案不变,但可能削减数量,民意则强烈要求全部取消。其实加拿大也不乏呼声,印度则决定停止订购美国武器。

川普的关税战一直是一手提高关税,一手强推出口。在去制造业的过程中,美国制造中拿得出手的出口越来越少,军火恰好是既有销路、又有高额利润的“拳头产品”,一直是美国对盟国出口的重头戏。

军购和军售从来不仅是军事问题,更是政治、经济问题,但军火首先是用于军事目的的。

在军事上,美国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确实是很多国家的最好选择。就F-35而言,也常常成为唯一选择。

F-35是西方世界唯一可供出口的第五代战斗机。F-22根本不出口,也停产了。其他选择……没了。自从有战斗机以来,这是独特的情况,但并非意外的情况。

战斗机凝聚了大量昂贵、复杂的尖端技术,更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才能维持研发和制造体系,世界上有能力研发和制造先进战斗机的国家越来越少。但在第五代战斗机时代,研发和制造战斗机的国家反而增加了,只是已经研发成功、可供出口的依然只有F-35,欧美国家现在也只有F-35这一种五代机正在生产中。

五代机以前向隐身为最大特征,超巡是“最好有、没有也无妨”的第二大特征,先进状态感知、网络化能力则不是五代机独有的,第四代或者四代半经过升级、改装也可以获得相似的能力。

隐身不仅需要低可见构形和吸波涂料,还需要机载武器内载化,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加大战斗机的尺寸和重量。第五代“中型”战斗机的尺寸和重量与第四代重型战斗机相似,对发动机的推力和推重比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性能战斗机发动机的技术门槛比战斗机本身更高。

英法战斗机在三代机时代还能咬牙跟上,到四代机已经跟不动了,只能假装弯道超车,在五代机时代推出4.5代的“两风”(法国“阵风”和英德意西“台风”),在六代机时代推出5.5代的“新两风”(英意日“暴风”和法德西FCAS,后者尚未以“风”命名)。在俄罗斯那里,苏-57能否算第五代战斗机一直存在争议,苏-75何时能从模型变为真机是更大的问号。新兴战斗机国家如韩国、土耳其、印度则要么用“4.9代”战斗机假装第五代,要么只有首飞后就“搁浅”的“看上去五代机”,要么磨叽了十几年还只是“PPT战斗机”。

中国是唯一的异类,不仅推出五代的歼-20和歼-35,还率先推出第六代战斗机。

对于盟国来说,F-35在军事上的必要性来自三方面:

1.技术先进性

2.换代刚需

3.无缝混编作战能力

坊间对F-35有种种诟病,但F-35还是先进的。或者说,在西方,眼下没有比F-35更先进的选择了。在计划启动时代,F-35“战轰为主、空战为辅”的设计基点,对于美国空军是合适的,对于盟国也是合适的。那是西方自以为“历史的终结”的时代,大国对抗不再现实,“维持秩序”的警察行动是主要考虑。这里的秩序当然是Pax Americana:“美国治下的世界和平”。

中国崛起不以打乱Pax Americana为目的,但在客观上不仅打乱了,还有可能颠覆Pax Americana。F-35的空战能力不足,对歼-20、歼-35居于下风,更不用说南北六代。这是美国空军的焦虑,也是日本、澳大利亚的焦虑,但F-15EX、F-16V、F-18E更加不够看。

在欧洲,问题小一点。除非欧洲没眼力见到跑到亚太来找中国麻烦,歼-20、歼-35不是欧洲的问题。苏-57的速度和机动性肯定比F-35更强,但隐身和“非接触空战”能力或许能帮助F-35占上风。

目前拥有F-35的国家

更加实际的问题是换代。对于很多盟国来说,战斗机的技术先进性与其说是军事上的刚需,不如说是观感上的刚需。在和平时代,他们需要的是存在空军;在战争时代,则需要在盟军架构下的协同作战能力。

因此,某种相容性和标准化十分必要,确保盟军各部的战斗力均匀一致,在战术上容易整合和协调,在技术上容易补充和保障。理想情况下,应该在营连级就能做到无缝插入作战。具体到空中战场,对于统一的北约指挥和控制架构,美国战斗机和盟国战斗机应该是“透明”的,谁上都一样。

万国牌不是不能打,但毕竟磨合和保障的问题更大,为此北约早早推动装备和弹药的相容性和标准化。英国、法国的战斗机尽管在外观、技术上与美国战斗机完全不一样,但在使用和保障方面是高度相容的,可以确保平时训练和战时行动中有效、可靠的整合和互保。

然而,什么相容性都比不上索性使用同样的装备。这不仅能确保弹药、备件、支援体系的相容性,也确保训练和战术上的一致性。

作战装备的相容性不仅是横向上的盟军之间,也是纵向上的装备换代。美国装备之间换代的训练、战术、保障、支援上都有现成体系和经验可以参照,盟国不需要自己摸索,这也是非常有利的因素。

对于绝大多数盟国来说,选择F-35与否与其说是为了战斗力,不如说是为了装备更新换代。盟国中现有战斗机以F-16、F-18为主,大多面临寿命到期问题,换用F-35很自然。在现有和潜在F-35用户中,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西班牙、瑞士都是F-18用户,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希腊、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新加坡、韩国都是F-16用户。多数是从新用到旧,少数是从二手F-16开始,从旧用到更旧。只有捷克(“鹰狮”用户)、英国和德国(“台风”、“狂风”用户)、日本(F-15和三菱F-2用户,后者与F-16高度相似)例外。


F-35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减弱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军事上的盟友首先是政治上的盟友,政治上的盟友则首先是经济上的互利伙伴。北约自诩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军事同盟,恰恰是因为建立在从马歇尔计划开始的跨大西洋经济共同繁荣的基础上。

美国确实肯为欧洲下血本,不仅大量驻军、直接撑起欧洲防务,还曾经鼓励欧洲重建军工,英国“鹞”式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就开始于美国出资的北约项目之一。

但美国没有那么大公无私,大力支持北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而不是美国。英国、法国也一样,但更具体:三战需要在德国打,远离自己的国土。德国比较郁闷,三战将把自己的国家打烂,但不与美英法绑定,连再次从废墟重建的机会都没有。

那时美国资助欧洲军工则是为了得益于欧洲依然先进的军工技术。在二战中,美军对德国的坦克和步机枪技术、英国的战斗机发动机和雷达技术赞赏有加,各国的技术基础对美国依然有用。帮助盟国经济恢复活力不仅在经济上为美国减负,更在政治和文化上为美国涨粉。对于刚从二战中走出来的欧洲,没有比军工更加耀眼的光环工业了。

然而时代不同了。在从工业经济向金融经济、本土为本向全球化的迁徙中,美国资本越来越有钱,但美国经济越来越空心化。为了补偿就业损失和社会失稳,美国实行涓滴经济,“德不配位”的虚假高薪(如美国麦当劳炸薯条的工薪比中国汽车工人的工薪还高)在政治上可以吹嘘为“资本主义优越性”,其实是在“花钱买维稳”。

但涓滴经济的游戏只有在赚钱速度高于维稳成本增长速度的时候才玩得下去,中国崛起的最大威胁正在于此。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是加速美国资本赚钱的,但对美国经济空心化的加速作用更大。中国制造不仅在产业规模和效率方面遥遥领先,还通过科技进步在产业的食物链上奋力攀爬,不仅美国蓝领中产阶级受到挤压,知识精英也倍感压力,“维稳”成本急剧提高。

经济上的空心化也导致政治上的空心化。不管是川普1.0时代的威逼,还是拜登时代的利诱,反华统一战线最终因为各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而打造不成,连美国自己也脱钩不成,不得不重回挂钩。

美国海军的F-35C型联合打击战斗机在切萨皮克湾上空进行试飞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颠簸不破的真理,苏联解体和中国崛起在本质上都是经济的,美国则越来越深切感觉“穷得只剩钱”了。MAGA应运而生,关税战是川普的杀手锏,试图用逆全球化重建美国制造业和就业,稳固Pax Americana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同时增加出口,赚全世界的钱。

作为美国尚存的强势工业,美国军工必然与欧洲军工争利,欧洲军工不争气加上“造不如买”和“投名状”思维成为美国军工的最大契机,美国也急于通过军售定义亲疏关系。同时,时代不再需要美国军工与欧洲技术互补了。实际上,除了F-35,在大部分关键军工技术方面,美国都独霸西方,比如“萨德”和“爱国者”防空导弹、Mk41垂发、“战斧”和JSSM巡航导弹、AIM-120和AIM-9X空空导弹、“海马斯”火箭炮、LM2500舰用燃气轮机、GPS、预警机、天基ISR等,欧洲都缺乏有意义的平替。

在理想情况下,川普应该对中国下手,这是制造业回流的大头。对华军工出口不用考虑,但中国吸收农产品、能源出口的潜力在世界上独步青云。川普同时需要对盟国高抬贵手,强化反华统一战线,以此锁定中国的让步。但在美国与各国双边贸易谈判中用“毒丸”条款堵死中国制造“曲线害美”的路径之前,还需要用无差别杀伤的“解放日关税”过渡一下,这也是逼迫各国快速投降的最大砝码。

这一战术从一开始就一脚踢到铁板。

中国的雷霆反击把川普打懵了,各国关税谈判尚未开始,美国供应链一下子面临瘫痪前景,川普只得以退为攻,一方面用“停火期”作为缓兵之计,另一方面在后续的关税谈判中落实高度不平等的关税条款。但这彻底破坏了美国与各国的经济互信基础,赤裸裸的损人利己也彻底摧毁了共同繁荣的愿景,包括欧洲以为“神圣、牢不可破”的跨大西洋经济共生关系。

中国与美国之间已经没有互信可言,中国的反击实力也打醒了川普,关税战停火延期再延期,更是在以“继续购买俄罗斯原油、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为由,对印度施加“二级关税”后对中国“不急不急”,造成“中国例外”的事实。美国的首鼠两端也动摇了美国与各国的政治互信基础。

在欧洲,美国一方面压北约国家把军费提高到GDP的5%(但“美国例外”),另一方面要美军撤出欧洲,更是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罔顾欧洲利益,使得欧洲重新考虑美国对欧洲防务的意义,F-35首当其冲。高度软件化把盟国自主升级改装拒之门外,高度互联化便于美国监控盟国F-35的一举一动和机电状态,“一键停飞”的传说进一步锁定盟国的疑虑。

核能力是另一个问题,F-35具有投放B61核弹的能力。与很多人以为“一跨过核门槛就立刻触发互相确保摧毁”不同,现在人们对核武器有了新的认识:战术核武器与其说是大规模杀伤武器,不如说是特大威力但针对军事目标的超级攻坚武器。这使得能投放战术核弹的F-35具有新的意义,德国、意大利订购F-35用于北约核共享架构下的战术核打击任务,英国增购F-35也有这个用意。

问题是:B61是美国制造、拥有和控制的,只有北约核计划小组(NPG)以北约名义发动核打击(包括核反击)时,在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同时批准下,参与北约核共享的北约作战飞机才能携带B61执行任务。法国总统不在其内,是因为法国并不参加北约核共享。法国战术核武器完全置于法国控制之下。英国是北约核共享计划的成员,但英国并没有战术核武器,只有装在“三叉戟D5”潜射洲际导弹上的战略核武器。

美国从欧洲防务抽身的底层原因是美国安全利益与欧洲安全利益的分离,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是否愿意为欧洲而跨过核门槛是巨大的问号,毕竟跨过核门槛后的升级道路并不完全在美国控制之下。这使得北约核共享的基础动摇,各国订购F-35的理由动摇。

瑞士、西班牙没有北约核共享的问题,但要是美国领导下的欧洲共同防御不再是共同目标,购买F-35也不再必要,反而触怒民意。在欧洲,对美国的公众观感受到关税战和乌克兰战争的极大负面影响,在加拿大还多一个“第51州”的刺激。

另一方面,北约5%目标已经不再是美国压力的问题,欧洲要自己担负起自主防御的重担,还真需要共同砸钱。这不仅是直接出资购买装备、组建新部队,还要用于重建欧洲军工。FCAS是重点支持项目,继续购买F-35不说“资敌”,至少稀释FCAS的投资。在近期,西班牙可以增购“台风”来满足增强国防的需要,西班牙本来就是“台风”成员国之一,以投资5%目标为由拒买F-35,还有“让美国人吃自己开的药”的意思;瑞士则可转向“阵风”,“阵风”本来就在竞标中与F-35不相上下,洛克希德以未来通胀调整和原材料涨价为由拒绝锁定F-35价格,也迫使瑞士重下决心。

现在还不好说是否会有更多潜在F-35用户会削减甚至取消订单,但西班牙和瑞士订单总值已经接近150亿美元。德国或许会受到对北约核共享任务重新思考的影响,德国也是“台风”和FCAS的关键成员国。意大利差不多,只是FCAS换成“暴风”。葡萄牙据说也在推迟对F-35的决定。

以政治原因放弃F-35其实早就开始。土耳其坚持订购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不惜放弃已经交付2架但尚留在美国用于训练的F-35。阿联酋拒绝放弃华为5G和与中国更多的科技合作,也放弃了F-35的军购权。订购F-35本来就有向美国递交投名状的因素,在美国回到孤立主义甚至以邻为壑的现在,更多国家放弃F-35将不奇怪。

各国也在研发自己的五代机,如韩国KF-21、土耳其“可汗”和印度AMCA。各国计划进度不同,先进程度和对美国关键技术的依赖程度不同。如果说韩国还有“在美国眼皮下捡漏”的想法,土耳其和印度则是在努力摆脱美国控制。

F-35从一开始就以规模经济为主要考虑,盟国订单削减必将影响F-35的单价,这对美国是始料未及的压力。美国是世界军费开支最高的国家,但美国军费越来越不够用。自身军备价格扶摇直上不说,追赶中国越来越需要不计代价,但美国已经没有不计代价的底气了。

在F-47还是“PPT战斗机”、FA-XX连“PPT战斗机”都谈不上的现在,F-35在可预见的将来是美国唯一靠得住的全新制造战斗机,F-15EX总是令人不放心。川普对F-35也寄予厚望,在阿拉斯加会谈期间,F-22在地面摆谱,B-2和F-35才升空“显示武力”。F-35最终还用于为普京座机护航,明摆着这才是美国空军的“当家花旦”。

只要不和中国打,“两风”都足够先进,“新两风”更加“值得拥有”;如果和中国打,F-35不够先进,但也只有它还能上场比划比划。

欧洲除非昏了头,跑到亚太来找中国的麻烦,没有面对歼-20和歼-35的问题,日韩印澳也有“见到歼-20和歼-35绕着走”的选择,只有美国“必须”面对歼-20和歼-35。这或许决定了F-35的命运。

对于欧洲来说,“新老两风”或许更加“值得拥有”,“暴风”也是日本的期盼。韩国有KF-21,土耳其和一众伊斯兰国家有“可汗”,印度有AMCA。美国依然只有F-35。

或许美国更需要F-35。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同志们,撤退吧!我会把桥和自己一起炸掉
六代机都要烂大街了 制造国还是只有一个
印称击落巴方五架飞机 又一次失败的舆论战
中国“山寨”V-280传成功首飞进入实测阶段
时隔六年再闯南海,中方警告没用?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同志们,撤退吧!我会把桥和自己一起炸掉
六代机都要烂大街了 制造国还是只有一个
印称击落巴方五架飞机 又一次失败的舆论战
中国“山寨”V-280传成功首飞进入实测阶段
时隔六年再闯南海,中方警告没用?
中国巨型无人潜航器首次曝光 未解谜团引发
女武神VS攻击11 看中美海空力量差距
西工大研制,亮相国际联合军演
俄罗斯炮兵车队在渡河尝试中被全歼
开日料店的中国人,气坏了日本人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