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背后的尴尬:普京取消海军阅兵 | |
www.wforum.com | 2025-08-04 13:46:46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圣彼得堡的涅瓦河上,四十年首次不见战舰列队,只有沉默的河水倒映着克里姆林宫的安全焦虑。 7月27日,俄罗斯迎来一年一度的海军节。然而,圣彼得堡冬宫广场前宽阔的涅瓦河却异常平静。 俄罗斯突然宣布取消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海军节主阅兵式,这是数十年来首次中断该传统。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将这一决定归因于“基于总体形势和安全考虑”,但拒绝透露具体威胁细节。 而就在三天前,普京刚登上俄军最新战略核潜艇“波扎尔斯基大公”号,高调宣布“必须拥有一支现代化、装备精良的海军”。 一、庆典消失,安全警报拉响的“海军节”海军节是俄罗斯年度重要军事庆典之一,通常在圣彼得堡集结波罗的海舰队主力,举行包括战舰巡游、实弹演习和烟花表演在内的大型活动。 但今年7月中旬,圣彼得堡地方媒体《维坦卡报》已透露端倪:阅兵筹备工作突然中断,仅保留冬宫广场献花等小型仪式。 克里姆林宫的安全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23-2024年,乌军多次使用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俄海军黑海舰队基地,致多艘舰艇损毁。 乌克兰国防情报局更公开宣称:俄军舰“在本土也不安全”。 其实,取消阅兵式实属必要,因为,它是暴露软肋的舞台: 若按计划阅兵,俄海军需将主力舰艇集中调往波罗的海,可能削弱其他战区的防御力量。 乌克兰反情报部门分析指出:“今天的俄罗斯战舰无法在本国领土上感到安全”。 阅兵式的取消,是俄海军象征意义的崩塌: 俄海军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上将”号刚被爆,即将退役拆解,结束其故障频发的尴尬生涯。 若在阅兵式中缺席这一核心装备,反而会放大俄海军水面舰队的衰败形象。 二、战场真相,海军节取消背后的俄军困境普京在7月24日登上“波扎尔斯基大公”号核潜艇时,强调俄海军“三位一体核力量正日益壮大”。 但战场数据揭示出另一重现实: 黑海舰队缩水: 乌军2022-2025年通过无人机与反舰导弹配合,击沉包括巡洋舰“莫斯科”号在内的15艘俄军舰,迫使黑海舰队将主力撤至新罗西斯克。 拆解航母的隐喻: “库兹涅佐夫”号自2018年维修起事故不断,先后遭遇船坞沉没、甲板失火,维修费用超860亿卢布却最终报废,成为俄水面舰队衰落的缩影。 核潜艇的“单腿战略”: 普京宣称未来几年将追加4艘“北风之神-A”级战略核潜艇,677型常规潜艇计划建造9艘。 核潜艇成为俄海军唯一可展示的“王牌”,但常规舰艇缺口难以填补。 三、攻守矛盾,战场“捷报”与安全焦虑的撕裂俄国防部近期频繁宣布“战果”: 单日摧毁53个乌军无人机控制站 宣称每月攻击乌克兰无人机达4000架次(同比增4倍) 控制顿涅茨克两处村庄 然而,这些攻势未能转化为战略突破。 爱沙尼亚国防部评估指出:俄军夏季攻势未达预期,乌东重镇波克罗夫斯克虽可能易手,但“即使失守也不会改变战术平衡”。 海军节取消暴露更深层危机: 本土防御压力剧增: 乌军无人机已深入俄境内2000公里,袭击电子战设备工厂(如7月26日斯塔夫罗波尔遇袭)。 兵力调配捉襟见肘: 连“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船员都被抽调至乌克兰前线作战。 四、战略转向,从“全球舰队”到实用主义海军取消阅兵的同一天,普京签署了俄罗斯首份《2050年海军发展战略》,将重点明确转向: 核威慑优先: “北风之神-A”级核潜艇配备“布拉瓦”导弹,承担70%以上核反击任务。 水下机器人部队: 普京宣称“海洋机器人系统将决定海军未来”,投入资源确保该领域领先地位。 陆战队扩编: 5个海军陆战旅升级为师级单位,其中2个师年内完成改制,强化两栖突击能力。 这一调整揭示俄海军定位的根本转变——放弃与美国航母争霸,专注核威慑与区域拒止。 结语:被战争重塑的俄罗斯海军 涅瓦河上消失的战舰编队,成为俄乌冲突深刻改变俄罗斯的隐喻。当克里姆林宫称“海军是安全的保障”时,其舰艇却因安全威胁被迫躲藏。 普京的核潜艇与拆解的航母,构成俄罗斯海军矛盾的一体两面——它既是核超级大国,又是常规海权衰退的困兽。 这场未举行的阅兵,恰是俄海军最真实的“实力展示”。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 |
中国潜艇突破封锁 洲际导弹3次险些“点火” |
![]() |
普京还未动身,中国军舰已抵达海参崴 |
![]() |
歼-15T留下弹射影子 镜头对准舱室的女兵 |
![]() |
美军难题被中国攻克 六代机隐身性能弯道超 |
![]() |
这个国家会成为下一个“乌克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