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苏联旧产业链断裂 俄军工正经历脱胎换骨的痛
www.wforum.com | 2025-07-09 11:50:34  世界知识杂志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5月9日,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莫斯科红场举行。来自中国、巴西、斯洛伐克、塞尔维亚等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阅兵式,13个国家的仪仗队参与阅兵。纵观1945年以来的情况,俄罗斯的红场阅兵就像一个特殊载体,在不同时代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和情感,并在历史和军事方面蕴含着重要意义。

俄罗斯愈加重视胜利日阅兵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由于时差原因,当时苏联已经是5月9日。因此苏联将5月9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

苏联共举行过四次红场胜利日阅兵。1945年6月24日,苏联首次在红场举行胜利日阅兵。这是一次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庄严仪式,900多面德国纳粹军旗被扔到列宁墓前销毁。苏联元帅索科洛夫斯基担任阅兵总指挥,朱可夫元帅检阅部队,受阅官兵达35000多人,组成了12个方队,分别代表参加二战的苏联十个方面军、海军和国防人民委员会。1965年5月9日,苏联举行了第二次红场胜利日阅兵,并将5月9日确立为国家节假日。1985和1990年的5月9日,苏联举行了第三次和第四次红场胜利日阅兵。

俄罗斯历史学家认为,苏联时期较少举行红场胜利日阅兵,是因为1965年前红场上每年保持着“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十月革命两次纪念日阅兵。直到1965年卫国战争胜利20周年之际,苏联官方才正式确定以胜利日阅兵取代“五一”国际劳动节阅兵。此外,二战期间苏联遭受严重破坏,百废待兴,苏联政府忙于国家重建,胜利日阅兵并不是政府的优先事项。尽管每年胜利日不一定举行阅兵,但苏联各地都举办其他庆祝活动,以此铭记历史。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陷入持续的社会和经济危机,且社会上还出现了歪曲二战历史的思潮。在俄罗斯共产党等人士的呼吁下,总统叶利钦决定恢复传统,于1995年5月9日举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阅兵,并首次将阅兵地点改在了莫斯科卫国战争纪念馆所在地——俯首山。56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参加了此次阅兵,包括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最高领导人。几天后,叶利钦签署法令,将“5.9胜利日阅兵”确立为俄每年举行的国家法定活动。除莫斯科外,俄境内的英雄城市、军区(舰队)级和集团军级(含里海区舰队)司令部所在城市都要举行阅兵。

1995年以来,俄罗斯只有2020年因新冠疫情流行取消了红场阅兵,其余年份均如期举行阅兵。2008年,红场阅兵首次出现了空中受阅部分,也是从这一年起,重型武器装备开始成为阅兵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从2012年起,俄开始在红场阅兵中展示最新型的武器装备,俄军几乎所有的现役主战装备都先后亮相阅兵式。2015年的红场阅兵成为俄联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阅兵活动,受阅官兵达到16000人,其中700人是外国军人。受阅武器装备超过200件,飞机和直升机达145架,“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系统被首次展出。

图片

2025年5月9日,俄罗斯红场阅兵中的空中方队。

展示军事变革的窗口

对于俄罗斯来说,阅兵不仅是历史记忆的延续,更是其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国际局势紧张的背景下,展示军事变革、进行战略威慑的重要窗口。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红场阅兵也出现了微妙变化。

变化一:武器装备展示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组合,新型装备悄然退出,无人机装备登场。2022~2025年的四次阅兵基本形成了主战坦克、装甲车辆、战术导弹、多管火箭炮、自行火炮、防空导弹、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的展示阵容和出场顺序。T-72Б3М、T-80БВМ、Т-90М和T-14四型主战坦克成为装甲方队的主力阵容,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152mm自行火炮、C-400防空导弹和“亚尔斯”机动式战略导弹基本常年不变。但从2024年开始,阅兵式上的装备展示又有微调。一是T-14“阿尔马塔”新一代坦克不再亮相,这是因为俄认为有可能与北约直接发生冲突,这一装备不能提前暴露性能;二是轻型装甲车每年都推出新的型号,亮相阅兵式;三是2025年阅兵式增加了无人机的展示,包括“海鹰”“柳叶刀”“天竺葵”等型号无人机。这些变化传递出一个信息,即俄改变了每年在红场阅兵中展示最新装备的做法,所展示的装备都是在乌克兰危机实战中使用的装备。

变化二:改进型武器装备成为阅兵主角,意在展示俄军工适应战事能力的独特优势。这些装备外观没有明显改变,但内在性能出现了质的变化。据粗略统计,俄军工企业对现役装备的技术改进迄今已超过5000项,仅T-72和T-90坦克就进行了200多项改进,加装了电子战设备、FPV无人机防护网、增强型橡胶防护层。

变化三:新型轻装甲作战车辆不断涌现,意在展示武器装备国产化能力不断提高。2022年以来,在红场阅兵中,俄先后展出了至少五个系列15型装甲防护汽车,反映了俄陆军突击装备从重型装甲车辆向轻便、快速、高机动性的轻型车辆转变的趋势。其中的3-CTC阿赫马特装甲防护汽车采用六轮结构,乘员可容纳十人,具有抗击六公斤以下TNT爆炸物和子弹的能力,现已大量装备于俄军。而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全部采用俄国产配件,没有复杂的电子设备。

图片

202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和阅兵活动。

折射俄军事工业处在历史转折期

有观点认为,乌克兰危机把俄军队从一支“阅兵军队”变成了“能打仗的军队”。无论评价是否准确,今天的俄罗斯军队确已在战火中实现了蜕变,战斗力全面提升。俄国防工业顶住了西方极限制裁的压力,展现出实力和创造力。但红场阅兵也折射出俄军事工业处在历史转折期,正经历脱胎换骨的剧痛。

其一,俄新一代武器装备研发布局很早,但研发进度始终在低谷徘徊。与苏联解体初期相比,现阶段的研发能力有所回升,但主要体现在对苏联武器的改进和升级方面,并非全新设计。除战略核武器外,现役的主战装备90%以上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品,十年前启动研发的新一代装备至今未见踪影,包括2019年就实现首飞的C-70“猎人”大型无人机等。“榛树”中程高超音速导弹是为数不多的新一代武器之一,但陆海空军主战装备中都鲜有新武器出现。

其二,改进型武器的性能没有质的提升,突破性的新技术没有出现。现有改进主要体现在武器适配性、精准度、可操作性、自动化水平和防护能力方面,射程、威力、机动性和小型化方面的提升并不明显。ФАБ、ОФАБ和ОФЗАБ系列航空制导炸弹都是加装了滑翔制导模块,依然属于无动力航弹,且没有任何隐身性改进。“姆斯塔”“锦葵”两型自行火炮是俄军反炮兵作战的主要武器,但其射程仍局限在30~50公里,俄陆军至今缺少类似海马斯这类射程远、精确高的火炮。此外,乌克兰危机已持续三年,俄陆军有效的反无人机装备和海军反无人艇装备至今没有出现。陆军被迫用散弹枪对付无人机,海军被迫用飞机和直升机应对海上无人艇。

其三,太空侦察和通讯能力建设速度缓慢,制约了俄武器装备发展和战场能力建设。俄航天专家伊戈尔·利索夫2022年曾告诉媒体,俄卫星设计的周期为五年,生产周期大约一年。这个问题导致俄很难建成完整的在轨卫星系统,每次只能发射三至四颗卫星,五年后需发射新的卫星替代,无法形成数量众多的组网卫星群。

其四,苏联时期的军工产业链已经断裂,俄需较长时间重建自身产业链。苏联时期建立的分工协作产业关系在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已经瘫痪。2014年前,俄尚能维持与乌克兰在舰船动力、航空发动机和军用零备件方面的合作,但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西方的制裁让俄彻底丧失了依靠外援的可能,苏联的旧产业链最终断裂。俄从2008年开始实施进口替代的国产化计划,如今面临几大难题:一是设计和制造领域存在空白,大型运输机及其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曾经都部署在乌克兰,俄缺乏技术文件和工程经验。二是苏联时期遗留的设备严重老化、技术水平落后,必须全面更换现代化设备。目前俄在潜艇、直升机、导弹、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初步建立了基础,ПД-8和ПД-14涡扇发动机今年研发成功,可以取代乌克兰的Д-18发动机;功率118兆瓦的ГТД-110M燃气轮机也取得突破,为解决舰船动力提供了可能,但全产业链建设需要大量经费和时间。三是支撑主产业的配套产业链没有建立起来。

2024年5月,普京总统下达了制定《2025~2034年期间武器装备发展计划》的任务,预计今年完成。目前看来,鉴于国家经济实力、乌克兰危机延宕、国家优先发展方向、资金需求和社会发展平衡等多方面的因素,俄武器装备的发展很可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总之,红场胜利日阅兵已成为俄罗斯致敬和传承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活动。而从另一个层面看,红场阅兵也是俄军事装备体系和现代战争逻辑的呈现。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说好的拍歼15T 央视在沈飞车间翻出5架歼35
北京突传大消息
多架歼20起飞拦截 美隐身战机无处可藏?
阵风战斗机严重滞销,法国赖到中国头上?
以色列夜间遇袭,中国接到求助?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说好的拍歼15T 央视在沈飞车间翻出5架歼35
北京突传大消息
多架歼20起飞拦截 美隐身战机无处可藏?
阵风战斗机严重滞销,法国赖到中国头上?
以色列夜间遇袭,中国接到求助?
美航母遭中国轰6K实弹锁定?
3航母时代的中国海军,相当于二战时谁?
丢人!华为余承东:已进公安局自首
惊爆!习明泽秘恋MIT离婚教授十年 习家炸了
歼20“贴身”逼退F35 凸显体系作战威力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