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要造4000枚导弹拒统?台湾又出新招 | |
www.wforum.com | 2025-05-13 15:37:27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2025年4月30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发文章称,台湾计划在2022年至2026年间生产4000枚导弹,以此增强“拒统”能力。 文章列举了台湾研发的6种导弹,包括“剑翔”巡飞弹、“万箭”巡航导弹、“雄升”巡航导弹、“天弓”三型防空导弹、“天剑”二型空空导弹和“雄风”三型反舰导弹,认为这些武器将对大陆构成威胁。然而,面对这一计划,技术水平、实际产能和军事威慑力的真实性却引发广泛质疑。 扩产背后的动机:美军售拖延与政治宣传台湾扩充导弹产能的背景复杂,既有美国军售拖延的现实压力,又有岛内政治宣传的需求。长期以来,台湾依赖美国提供先进武器,尤其是导弹。然而,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军工产能被大量分配给乌克兰,导致对台军售订单交付周期普遍延长。 在此情况下,台湾不得不转向自产导弹,以填补武器装备的“空窗期”。据台湾防务部门数据,2021年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的导弹年产能仅为207枚,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台湾计划在未来4年内生产4000枚各类导弹。然而,这一数字更多是一种政治宣传,试图营造“自力更生”的形象。 技术水平:6种导弹是否具备威慑力?技术落后,威胁有限台湾声称扩产的6种导弹中,技术水平普遍落后。以“剑翔”巡飞弹为例,其动力系统采用英国生产的活塞式引擎,制导技术则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天剑”二型导弹。类似的非隐身低速巡飞弹在俄乌战场甚至被螺旋桨教练机后座射手用步枪击落,可见其突防能力极为有限。 “雄升”巡航导弹是“雄风”二型的增程版本,参考美国“战斧”巡航导弹设计,但其速度慢、隐身性能差,难以对大陆完善的雷达网络和防空系统构成威胁。而被吹嘘为“比肩萨德”的“天弓”三型防空导弹,其性能仅与美国“爱国者”-3型相当,在现代高超音速武器面前难以发挥有效拦截作用。 其他导弹如“万箭”巡航导弹和“天剑”二型空空导弹也存在类似问题。尤其是“天剑”二型,其技术水平相当于美军AIM-120A导弹,射程仅为60公里,远逊于解放军的PL-15空空导弹。在现代空战环境中,这些导弹几乎无法对解放军战机构成威胁。 产能与现实:4000枚导弹是数字游戏?台湾计划生产4000枚导弹的数字看似庞大,但实际产能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以“雄风”三型为例,台防务部门数据显示其年产量常年维持在数十枚,预计2022至2026年的总产量仅为350枚。即便将所有导弹的产量相加,平均每款导弹年产量也仅为300余枚,与大陆的生产速度相比堪称“龟速”。 此外,不同导弹的生产难度和需求量差异巨大。这种简单相加的数字游戏,更多是为了营造一种“数目庞大”的误导性效果。 两岸军事实力对比:差距悬殊台湾自产导弹的技术水平与解放军现代化装备相比,存在代际差距。解放军不仅装备了高超音速导弹(如“东风”17),还拥有PL15空空导弹、六代机等先进武器。以PL15为例,其采用双脉冲发动机,射程和性能远超台湾的“天剑”二型空空导弹。 此外,解放军的防空系统覆盖范围广泛,能够有效拦截台湾的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俄乌战争中,类似“雄风”三型的导弹已被证明难以突破现代化防空体系。两岸军事实力的巨大差距,使得台湾所谓的“拒统”能力更多是纸上谈兵。 结语综上所述,台湾所谓的“4000枚导弹计划”更多是政治宣传的产物,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均无法支撑“拒统”的目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