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启示录:除了空空,还有对地 | |
www.wforum.com | 2025-05-13 15:26:28 中国航天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在近期短暂而激烈的印巴冲突中,双方空战引发关注。其实,两国军队均发射了陆基或空基中远程制导武器,实施防区外对地打击,同样不容忽视。 现代战争中,防区外对地打击已成为打破战场僵局、降低己方作战风险的核心战术之一。其核心逻辑在于借助技术革新与战术协同,在敌方防空反导火力范围之外实施精确打击,既要尽量保障己方发射平台安全,又能高效摧毁高价值目标,重塑攻防平衡,甚至赢得胜利。 巴基斯坦军方宣布,使用法塔赫-1远程火箭炮向印军开火 防区外打击的“基石”是精确制导技术突破。复合制导模式(如惯性导航与卫星定位结合)发展成熟,进一步提高了制导精度,增大了制导距离,增强了抗干扰能力,促使打击精度从“区域覆盖杀伤”转向“点穴式摧毁”。 比如,导弹采用“人在回路”设计,允许操作员在导弹飞行末段根据实时侦察情况调整打击目标,这种灵活性在打击机动目标或临时发现的高价值目标时作用显著。再比如,高速推进技术革新使防区外武器能够快速突防,进一步缩短敌方反应时间,削弱敌方防空反导系统的拦截效果。 印度军方宣布,使用布拉莫斯超声速导弹打击了一些巴基斯坦陆地目标 总体来看,现代战争中,防区外打击不再依赖单一武器平台,而是依托由发射平台、预警机、无人机、卫星等紧密联系的战场网络,实施一体化作战。其中,预警机和卫星凭借广域探测能力,为发射平台和精确制导弹药提供实时目标数据;无人机可以开展战场侦察与毁伤评估,协助完善“闭环打击链”。这种协同模式使发射平台能够在隐蔽位置发起打击后迅速撤离,后续弹药制导任务由整个体系“接力”完成,从而提高己方安全性。 为了应对现代战争的高消耗特性,防区外打击逐渐向“低成本、高效能”的方向发展。除战斗机、轰炸机等传统空中平台外,升级后的火箭炮、无人机等均可搭载防区外武器,形成分布式打击网络,促使防区外对地打击从昂贵的空中打击转变为多平台协同配合的“饱和攻击”,性价比显著提升。这种分布式网络不仅降低了己方平台被集中摧毁的风险,还有望通过多方向攻击增大敌方的防空反导压力,迫使敌方进一步分散宝贵的战场资源。 以火箭炮为例,从传统的面覆盖杀伤武器逐渐进化为精确打击体系的核心节点。模块化设计使火箭炮能够兼容不同射程和功能的弹药,既能压制敌方前沿阵地,又能摧毁敌方纵深的指挥中枢、补给节点等。借助卫星导航与末端制导技术等,新型火箭炮能够实时打击各类时间敏感目标,在防区外作战中参与战略威慑行动,还能配合战术机动,形成多层级火力覆盖,并观察打击效果。 巴基斯坦军方宣布,印军使用了大量以色列制造的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 无人机突防则成为防区外打击的新亮点,结合传统无人机和导弹特征的巡飞弹已成为低空制胜的重要武器。无人机和巡飞弹不断优化,降本增效,在人工智能、卫星通信、宽带传输等技术支持下,实时传送战地图像视频信息,精准突防并摧毁敌方薄弱之处,同时增强了防区外对地打击的整体灵活性。 总之,防区外对地打击已从单一武器称雄发展为体系化、智能化作战,更考验作战体系的结构弹性和指挥中枢的决策智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