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长弓坠落: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惟一一次战场退却
www.wforum.com | 2025-01-04 18:33:09  阿隆随录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003年3月24日凌晨,由美国陆军航空兵32架“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组成的庞大机群杀向巴格达南郊的伊拉克部队。但是,这支直升机部队还没看到敌人就被打回了基地,其中还有两架直升机被击落。这是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惟一的一次战场退却,让美军对武装直升机的使用原则、装备研发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作战背景

2003年3月20日,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在战争爆发后就火速进兵,千里奔袭巴格达。第1骑兵师第7骑兵团和第101空中突击师第11航空团奉命配属该师,共同执行进攻巴格达的任务。其中第11航空团下辖3个攻击直升机营,全部装备有最新型的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战斗力极强。

在昼夜兼程的行军途中,美军只遇到了零星抵抗。3月24日,美军先头部队就已经抵达位于伊拉克西南80公里的卡尔巴拉市。在不到4天的时间里,美军行军700多公里,平均每天近200公里,因此有军事专家称这是一次“史诗般的行军”。

但是,在首都巴格达周围,萨达姆一共部署了6个精锐的重装机械化师,其中包括声名显赫的麦地那师。美军认为,要想进攻巴格达,首先要消灭这些守卫在巴格达周围的伊军部队,而如果率先攻打麦地那师,则可能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因此,第3机步师决定首先消灭麦地那师,打击伊拉克部队的抵抗信心,并为后续部队进攻巴格达打开通路。

作战经过

通过上级通报的敌情信息和战场侦察,第3机步师得知在自己的进攻正面进行防御的是麦地那师第2装甲旅。该旅是麦地那师的尖刀部队,装备有改进型的T-72主战坦克、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等装甲装备,在伊拉克部队里算是“王牌中的王牌”。为了减少人员伤亡,美军决定首先消灭这些装甲装备,大幅度削弱伊军的战斗力水平。为了争取时间,第3机步师在行军途中就召开了作战会议,在一番讨论研究之后,形成了两套作战方案。

第一方案,使用地面装甲部队从正面进攻,利用美军地面部队的夜视优势,对伊军装甲目标进行杀伤。但是,由于行军纵队过长,先期抵达卡尔巴拉市附近的美军只有不到一个团的兵力,携带装备以步战车、悍马吉普车和军用卡车为主,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数量也不多,并不能形成对伊军装甲目标的火力优势,只能等后续坦克部队到达之后再发起进攻。

第二方案,使用“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从空中进行火力突击,利用机载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袭击敌军,这样既可以体现作战的突然性,也能精确杀伤敌装甲目标。但是,夜暗条件会对直升机飞行员正常驾驶产生一定影响,美军飞行员也并不熟悉巴格达和卡尔巴拉附近的航路情况。

综合考量之后,美军认为如果等坦克部队到达之后再进攻,就会失去突袭巴格达的战略意义,而第二方案虽然比较冒险,却可以“出其不意”,甚至能够在短时间内消灭伊军第2装甲旅。因此,第3机步师决定采取第二方案,突袭伊军的装甲目标。

从战争开始后的经验来看,伊拉克方面并没有充分的防空准备,美军大部分直升机的主要作战行动是转场。而且第11航空团的主战装备是AH-64D“长弓阿帕奇”,相比这一机型的早期型号,“长弓阿帕奇”增加了武器外挂点和“长弓”毫米波搜索雷达,其夜间作战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一位美国将军曾经夸下海口:“一个装备了“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的“阿帕奇”营可以在20分钟之内消灭敌军一个装甲旅。”

3月24日零点刚过,第11航空团的两个营共计32架“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满载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杀向伊军第2装甲旅的阵地。为了规避伊军防空雷达,直升机部队采取超低空突防的方法,最低飞行高度只有15米。不出所料,伊军似乎对美军的突袭毫无察觉,在安全飞行了1个多小时以后,部分伊军装甲目标已经快要进入“长弓阿帕奇”的有效射程。

在直升机部队的航路末端有一个村庄,名叫穆斯塔法村,四周都是沙漠,位置相对比较孤立。侦察直升机并没有发现敌军目标,率领机群大摇大摆地冲进村子。带队长机通过无线电命令部队:“再次检查武器系统工作状态,准备投入战斗。”美军飞行员个个摩拳擦掌,现在他们要做的只是越过村庄,找到伊军目标,然后把各种导弹、火箭弹倾泻出去就可以返航了。

突然,原本一片漆黑的村落刹那间灯火通明,就在这时,密集的地面火力从棕榈树后、土木屋顶上,像洪水一样扑向了直升机部队。带队长机反应迅速,立刻命令各机拉高,同时搜索目标。但是已经来不及了,32架直升机被牢牢地黏在了伊拉克人的火力网中,伊拉克军10人1组,躲在屋顶上、树丛后,用火箭筒和轻武器向美军飞机射击。

村子上方到处都是子弹、火箭弹,巨大的浓烟严重影响了飞行员的视线。混战时,美军也曾试图搜寻目标进行攻击,但是由于目标过小,飞行员在高速运动的直升机内很难发现,即便是发现了,也很难进行精确打击。这样的情况完全出乎美军的预料,一位曾参加过此次行动的飞行员达芬尼说:“敌人的子弹从四面八方射来,我的飞机遍体鳞伤,这种情况在沙漠战中是不会遇到的。”

经过3个多小时的苦战,美军的直升机部队才突出重围,踉踉跄跄地返回基地。第二天,第11航空团指挥官向美军地面部队司令华莱士中将报告,有两架“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被击落,两名飞行员失踪。返回基地的30架直升机全部“挂彩”,平均每架飞机的机身上有10~30个弹孔,其中27架受损严重,必须返回美国本土进行维修,短期内无法继续执行任务。就这样,装备世界上最先进直升机的美军第11航空团丧失了大部分作战能力,难以在接下来的作战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战例点评

这次“长弓阿帕奇”的全面溃败引起了美军的高度重视,令许多人难以理解的是,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武装直升机在敌人的步枪、火箭筒等轻武器面前竟然显得束手无策。五角大楼专门成立调查组,并通知生产该型飞机的波音公司派出相关技术人员,一同前往伊拉克战场调查失败原因。

在武装直升机的使用原则上存在重大失误。在伊拉克战争开始之前,美军在战斗条令中明确规定了武装直升机的使用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近距离火力支援和纵深遮断,这一作战原则的制定与美军武装直升机的先进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传统作战中,武装直升机通常位于地面部队的上方或者侧后方,协助打击进攻正面上的装甲车辆、火力点、掩体等目标,为地面部队扫除进攻障碍。这样既可以保护直升机免受防空火力威胁,也能有效发挥直升机的火力优势。但是,鉴于“长弓阿帕奇”的性能非常先进,美军冒险将其投入纵深作战,忽视了武装直升机在敌人纵深可能暴露出来的致命弱点。

首先,直升机防护装甲薄,容易被轻武器子弹穿透。虽然“长弓阿帕奇”号称可以抵挡12.7毫米高射机枪弹的打击,部分关键部位甚至可以抵挡23毫米航炮的打击,但是在敌军纵深,其火力密度远远超过了美军的试验强度。在穆斯塔法村上空,各种子弹、火箭弹密集如雨,武装直升机一旦被集火攻击,很难保证机体所有部分都可以安然无恙。

其次,飞行高度有限,直升机部队始终处在敌人杀伤范围之内。“长弓阿帕奇”的实用升限为6400米,这一高度与伊军手中的“萨姆”单兵防空导弹的最大射程相差无几。但是,美军为了规避雷达搜索,把执行任务的直升机飞行高度降为15米,别说是防空导弹了,就连最普通的AK-47步枪都打的到。即便长机在第一时间下达了拉升的命令,直升机部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脱离敌人武器的射击范围。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大卫·威廉姆斯抱怨道:“那是个可怕的高度,指挥官肯定是疯了!”

再次,飞行速度低,将武装直升机的“命门”暴露在外。在执行纵深遮断的任务过程中,为了提高打击精度,飞行员必须降低飞行速度,甚至悬停发射导弹。这样就把螺旋桨、桨毂、尾翼、发动机尾喷口等关键部位长时间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这些部位只要挨上一枪就可能导致机毁人亡,大大增加了直升机被毁伤的概率。

忽视体系作战优势。美军此次行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作战兵种单一,自始至终都只有第11航空团的武装直升机参与作战,这与美军一贯的多兵种体系作战样式有很大不同。

首先,没有发挥空中整体作战优势。以1991年的海湾战争为例,在高空有B-52战略轰炸机进行地毯式毁伤,中空有F-15、F-16等战斗机进行精确打击,低空有A-10攻击机进行火力掩护,到了超低空才轮到武装直升机进行清剿扫残,整个空中力量编配合理,形成了高效的立体打击体系。但是此次行动之前,空军正忙于对巴格达进行空袭,以实现“斩首”的战略意图,无暇顾及美军地面部队的行动,所以没有派出固定翼飞机支援战斗,使“阿帕奇”部队丧失了有力的空中体系支撑。

其次,没有进行空地协同作战。陆军航空兵作为陆军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在战斗中,地面部队可以进行先期侦察、牵制敌军火力,也可以为直升机指示目标。但是在此次行动中,美军甚至连一个地面侦察班都没有派出,使得直升机部队根本不知道在航路上有这样一个埋伏大量武装人员的村落。战斗一打响,盘旋在村庄上空的武装直升机成了众矢之的,完全没有发挥美军空地一体战的体系优势。

行踪暴露,大意轻敌。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坚强的抵抗意志给美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伊军精锐的麦地那师,虽然在开战后的1个小时之内就损失了61辆坦克和34辆装甲输送车,但是全师官兵没有一个掉头逃跑或是投降的,其意志力可见一斑。因此,在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前,美军第3机步师就做好了打恶仗的准备,仅后勤部门为其准备的裹尸袋就多达5000个。

可没想到,在长途行军700多公里的过程中,美军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这让大部分美军官兵放松了警惕。夜间机动时,所有的车辆都打开大灯,据一位美军飞行员回忆说:“就好像是一条长龙大摇大摆地向巴格达开进。”在美军地面部队开始行动的第3天,伊拉克国家电视台就公开了美军部队的动向,让全世界都知道美军要对首都巴格达实施进攻。

由于大意轻敌,第11航空团的直升机多在白天进行转场,使得伊军的侦察人员掌握了该团直升机的数量和部署情况,并在其临时基地旁边派驻伪装成平民的观察哨,不分昼夜地监视美军动向。美军却没有对伊拉克的民用通信网络进行监听和干扰,让这些观察哨的信息可以毫无顾忌地通过手机发给巴格达的指挥人员。

伊拉克方面精心准备了“人眼相控阵”“拉闸通信网”。伊军深知凭借自己的防空实力很难与美军空中力量进行对抗,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人眼相控阵”和“拉闸通信网”两种作战手段。战前,伊军在穆斯塔法村到卡尔巴拉市南部的美军直升机临时基地之间,设置了50多个手持移动电话的观察哨,平均1公里多就有一个。美军飞机一起飞,这些观察哨就立刻报告位于巴格达的指挥中心,并且能够实时更新美军飞机的位置和距离,形成了简单高效并且不易被发现的“人眼相控阵”。

巴格达指挥中心接到美军起飞的报告之后,先命令电力部门拉闸断电,民兵武装见村庄断电,立刻组织人员携带武器登上房顶准备作战。待美军飞机进入伏击区域之后,电力部门再突然送电,这就好像给埋伏好的武装人员一个“开火”的命令,地面武器一齐开火,形成密集的火力网。此外,突然亮起的灯光对使用夜视器材的美军飞行员视线造成极大的影响,直升机部队不能在第一时间展开战斗队形,被牢牢地黏在了火力网中。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美军及时调整部署,在地面部队的进攻方向上增加了电子战部队、空降兵、远程炮兵和空军等作战力量,最终在2003年4月2日突破伊军防线,进抵巴格达城下。而此次“长弓阿帕奇”的失败使美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武装直升机的使用原则、装备性能进行了再研究、再升级,推动了美军陆航部队的发展。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风向突变!欧盟宣布…
损失惨重 美军终于承认了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中国六代机恐用新型航发 推力比涡扇15更大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