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百年前的历史或重演
www.wforum.com | 2024-08-17 14:33:46  涟漪的西子湖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亨利·基辛格,相信咱们都很熟悉。在上世纪70年代,担任尼克松、福特两届美国总统任内的国务卿。

  他生平干的两件最大的事情,一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基辛格和海湾国家联手,利用两次石油危机缔造了“石油美元”体系,成功维护了半个世纪的美元霸权。

  二是他极力促成中美建交,将中国拉拢到美国一边,为美国打赢冷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进入21世纪后,上了年纪的基辛格逐渐退出美国核心决策圈。所以我们后来在电视、新闻上,也不怎么看到这个老头子。

  但是最近一年,基辛格又频繁地出现在美国各大媒体面前。

  要知道,基辛格今年已经99岁了。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里颐养天年,又跑出来抛头露面干什么呢?

  其实不为别的,只是基辛格看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

  那就是美国正在带领世界,滑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基辛格的警告

  6月11日,基辛格接受了一家英国媒体的采访,采访的内容是《如何避免一场世界大战》。

  基辛格发出警告称,当前的世界局势极有可能失控,并演变成为又一场世界大战。

  看到这里你有可能会说,这是不是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故意搞出一个大新闻来耸人听闻?

  还真不是。

  基辛格在采访中,详细列举了世界大战可能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美国正在陷入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内部分裂。而在党争加剧、社会撕裂的背景下,美国精英们需要

  故意制造一个外部“敌人”

  ,以转移国内矛盾,弥合国内的分歧。

  在美国崛起的历史上,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等均扮演过这个角色,敌人越强大,美国就越团结。

  就拿上世纪60年代来讲,当时美国正处于民权运动高涨时期,社会撕裂、种族矛盾重重,比起今天的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为转移国内注意力,就选择发动越南战争。利用民众对红色阵营的恐惧,团结各个党派和势力、推进国内改革。

  当然,虽然美国在越战中最后打输了,但肯尼迪却利用战争,成功地推进了社会改革,成为了美国历史上评价相当高的一任总统。

  而在今天,在美国两党再次分裂、种族冲突又不断的背景下,美国继续将俄罗斯视为战略对手,利用“北约东扩”步步紧逼,把苏联解体后、曾多次向美国示好的俄罗斯,从一个朋友,硬生生地逼成了一个新的敌人。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假想敌战略”,确实是有效的。

  在美国的步步紧逼下,俄乌冲突最终爆发,美国国内同仇敌忾。

  而欧洲长达三十年的和平被彻底打破。为了防范俄罗斯,一直主张“战略自主”的欧盟,在防务问题上又不得不重新依赖美国。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俄乌冲突后,美国在欧洲的驻军数量大幅增加。

  当前,美国在欧洲驻扎有超过10.2万人的军队,其中4.2万人是过去几个月里,为应对俄乌冲突派往欧洲的。

  而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已经明确表示,即便俄乌冲突结束,美国仍然需要增加在欧洲的驻军。

  美国的世界霸权,离不开对欧洲的控制。

  通过乌克兰这一枚“棋子”,美国成功引爆俄罗斯与欧洲之前的矛盾,从而加强对西方世界的控制,这一招玩得很妙。

  但是,这种主动制造敌人的策略,不是没有坏处。

  在现代社交媒体的渲染下,一场擦枪走火的小规模冲突,就可能会激发起民众亢奋的情绪,并最终演变为全面战争。

  而基辛格有关“世界大战”的第二点理由是,

  作为美国的对手,俄罗斯是缺乏战略忍耐力的

  。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的衰退,全世界都看得见。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西方制裁又给俄罗斯造成了新的经济压力。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2014至2018年,西方制裁下俄罗斯GDP平均每年遭受约0.2个百分点的损失。同一时期,俄罗斯每年的平均经济增速也只有0.35%。

  在这一次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军队由于军费匮乏、缺少高精尖武器。

  面对有着美欧支援的乌克兰军队,打得非常吃力,既打破了俄罗斯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将俄罗斯经济的无奈,再次展示到世人眼前。

  俄罗斯国力日薄西山,普京政府很清楚。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俄罗斯只能放手一搏,趁着国力尚可,越早开战、胜率越高。

  所以早在8年前的克里米亚危机时,基辛格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就曾表示,克里米亚危机最终会演变成一场战争。

  8年后,基辛格的预言终于成真。

  所以,这一边是美国故意制造“战略敌人”,把俄罗斯逼到墙角;而另一边是俄罗斯谋求尽早解决问题,准备放手一搏、大干一场。

  大国之间的冲突,就这样全面爆发了。

  不要忽视小国的作用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现在的俄乌冲突还只是一场局部冲突,又不是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全面战争,怎么能断言世界大战就会爆发呢?

  其实在这里面,我们不能忽视小国的作用。有时候,它们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极大地扭转战局的方向。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与法国、奥匈帝国与俄罗斯矛盾重重,剑拔弩张。

  而站在英吉利海峡另一侧的英国,隔岸观火、浑水摸鱼是传统艺能,本来是不愿意参与这场冲突的。

  但是德国人为了进攻法国,冒险攻击了比利时,破坏了英国“保障比利时独立”的承诺,于是英国被迫下场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最后,英国虽然打赢了一战,但却牺牲了近百万士兵,耗光了一代青年人的血。

  一战结束后,英国从此衰落。甚至一直到二战前夕,英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不愿意再打一场新的战争。

  而英国所谓的“保障比利时独立”的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呢?是1839年。

  为了一张70年前签订的、近乎废纸的条约,英国打没了自己的国运。这里面,比利时作为一个小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而今天在俄乌战争中,类似的小国又出现了。

  它,就是立陶宛。

  立陶宛,名义上是北约成员国,但在俄乌冲突之前,美国从来没有在立陶宛有过驻军。

  由于历史原因,立陶宛和俄罗斯有着深仇大恨。立陶宛时时刻刻想从俄罗斯的衰落中,分一杯羹。

  但是,立陶宛是个小国,本身无力与俄罗斯对抗,那怎么办呢?

  答案是,

  拉大国下水

  。

  就在6月份,立陶宛在未获得欧盟授权的情况下,突然封锁了白俄罗斯前往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州的公路、铁路、航空运输路线。

  立陶宛名义上说,是执行欧盟禁止俄罗斯货物入境的命令。但是欧盟只是要求俄罗斯货物不能“入境销售”,却从来没说过不让“过境”。

  这一下,加里宁格勒州彻底成了“围城”。

  虽然俄罗斯仍然可以通过海运的方式,向加里宁格勒运送物资。但是俄罗斯的海运实力本身就不强,很多货物也并不适合海运。

  因此,加里宁格勒州立刻出现了抢购潮和物资短期的情况,民心不稳。

  而且,在立陶宛从苏联独立之初,俄罗斯就已经与立陶宛签订了协议,要求立陶宛保障运输的畅通。

  而这一回,立陶宛仗着“北约成员国”的身份,主动破坏与俄罗斯之间的协议,威胁到了俄罗斯的核心利益。

  那么接下来,俄罗斯会不会因为立陶宛的“禁运”措施,与立陶宛开战,从而衍生为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全面战争?

  答案或许没人知道。

  但可以预见的是,即使这一回俄罗斯忍住了,下一次立陶宛为了激怒俄罗斯,没准还会做出“更过激”的行为。

  而在小国“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下,大国与大国之间爆发世界战争的可能性,就这样大大增加了。

  环顾当今世界,其实类似立陶宛这样的小国,不止一个。

  在东亚,还有一个小国希望两个大国之间爆发战争——它就是

  日本

  。

  不过这个话题讲起来就很长了,各位观众如果感兴趣的话,改天我们单开一个话题,详细聊一聊日本。

  老一代政治家的没落

  面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可能性大大增加的危局,基辛格作为美国的长者和政治精英,为美国根本利益考虑,真诚地建议美国与俄罗斯合作,放弃在乌克兰同俄罗斯“死磕”。

  因为当前,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已经不再是俄罗斯。

  所以基辛格谏言,美国要立即推动俄乌和谈,避免与俄罗斯直接对抗。

  西方世界,不仅要为乌克兰提供容身之所,还要给俄罗斯留下一席之地。

  基辛格更是直白地表示,美国目前对中俄两个对手同时采取敌对立场,促使他们团结在一起,这是极不明智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作为“冷战活化石”的基辛格,对世界局势的把握可谓是眼光毒辣;

  而对美国的政治精英的一次又一次的劝告,可谓是苦口婆心。

  要是没有这种超脱性的战略眼光,作为“资本主义大本营”的美国,不可能在70年代和“红色中国”合作;

  同时,一直强调“民主、人权”的美国,也不可能在中东,和封建石油王爷国们合作。

  历史证明,正是这种超脱性的战略眼光,把美国从70年代的困顿中拯救了出来,并最终带领美国打赢了冷战。

  但是今天,在当前西方的舆论环境下,基辛格的劝告不但没有被美国政府听进去,还反而被抨击为纳粹。

  此种战略误判,最终将葬送美国的前途,这才是今天美国真正的悲剧。

  总结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曾迎来了长达五十年的和平,而当时欧洲人的普遍观点就像今天一样,都认为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不会爆发。

  但事实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并且造成了1000多万人死亡。

  为什么会发生战争?

  战争的本质是,人类对于有限资源和生存空间的争夺。

  当世界停止发展的时候,世界大战爆发、全人类大洗牌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有学者统计,在有记载的5500多年人类历史上,总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万余次,平均每年2.6次。

  但是在1740年到1974年的200余年中,平均每年爆发战争的次数下降到了1.6次。

  为什么战争的频率下降了?

  因为同一时间,工业革命的开启,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全人类的“蛋糕”变多了。

  虽然有些人分得的蛋糕多、有些人分得的蛋糕少,但蛋糕总量的增加,有助于缓和人类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

  但是,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总有周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欧洲享受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

  但当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后,20世纪初,欧洲各列强的矛盾就彻底爆发了。

  回顾二战后的冷战,也是这样。

  二战后,虽然美苏争霸、两大阵营剑拔弩张,但并没有出现世界级的大冲突。

  因为同一时间,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民众生活都获得了极大提升,没有人希望真的打仗。

  但是反观今天,距离上一次科技革命结束已经过去多久了?至少20年。

  即使是今天,民众热衷讨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其核心技术——电池、传统装置、人工智能,也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的老技术,并不新鲜。

  正如同1900年,奔驰公司生产出第一辆轿车,其实也只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技术和石油应用的集大成者一样,并没有多少革命性的新东西。

  而13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

  所以在今天,人类科技停滞的大时代下,全球冲突愈演愈烈,并不是天方夜谭。

  一场新的世界战争,或许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中国六代机恐用新型航发 推力比涡扇15更大
不再掩饰!美军在中国周边开展实战化演习
什么原因?北京迟迟不敢发布…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