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美加速向欧部署新核武,国际格局面临洗牌
www.wforum.com | 2022-11-01 03:03:43  大象防务视野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日前美媒援引消息人士的爆料,鉴于俄乌战争升级的风险,以及俄罗斯“频繁发出核威胁”,美国正在加速向欧洲部署最新版本的B61-12核弹。

  这个消息直接把俄罗斯和北约之间互相的核威慑,从口头层面提升到了实际行动层面,谁也不知道美国人会不会借着更新换代的名义,向欧洲部署更多的核武器。

  比如此前一直宣称要跟美国进行“核共享”的波兰,至少总统杜达说过美国正在考虑此事;另外还有芬兰,在加入北约的立法草案中并没有“限制北约核武器入境”。

  那么,欧洲重新“核武化”,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又会给世界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进入相对和平的70多年,很多人将这种和平归根于大国之间的“恐怖核平衡”。

  意思就是因为几个拥核大国,都可以对彼此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因此在这种随时可能互相毁灭的大恐怖之中,建立起了平衡,反倒使得大国之间不敢直接冲突了。

  很明显,在“恐怖核平衡”的概念中,大国所拥有的核武器,反而成了保证世界相对和平的决定因素,只要拥核大国之间这种互相毁灭的制衡没有失效,那么按理就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这正是苏联解体30多年来,欧洲各国逐渐反对美国在该地区部署核武器,力推欧洲“去核武化”的根源。其中逻辑是这样的,既然俄罗斯和美国因为“恐怖核平衡”的存在,不可能爆发核战争,那么让美国在欧洲部署那么多核弹,万一被恐怖分子盗走,或者管理不慎出现事故了怎么办?

  据了解,在冷战最巅峰的时候,美国在西欧部署了超过8000枚核弹头,现在美国在欧洲所有核弹头加起来,不过200枚左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欧洲诸国的反对。

  但现在,这种情况又开始发生了变化。2021年欧盟独立调查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民众中支持美国在德国部署核弹头的只有15%,而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后,这个支持率立刻飙升到了40%。

  表面上看没有问题,俄乌战争爆发以后,西方媒体一直炒作俄罗斯进行核威慑,原本普京的意思,只是警告北约不要卷入战争而已,但美国主导的媒体不这么宣传,为了能够凝聚欧洲民意支持乌克兰,美国一直宣传的是俄罗斯随时可能对欧洲使用核武器,因此引发了民众担忧,包括芬兰,波兰等多个欧洲国家,希望美国继续或者开始在自己国家部署核弹。

  可如果往深一步想,就会发现一个巨大的漏洞:“恐怖核平衡”是建立在拥核大国互相毁灭能力上的,而现在俄罗斯和北约之间互相毁灭的制衡关系,并没有任何变化。换句话说,“恐怖核平衡”还是存在的,却慢慢不起作用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形成平衡的并不是哪一种武器,而是各国之间的利益、政治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能维持7、80年代的相对和平,是因为几个拥核大国,都是二战战胜国,他们之间的地缘格局已经通过二战敲定下来了。

  说得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中美俄(苏)英法五个常任理事国,虽然还有利益之争,但都是细枝末节,不涉及彼此核心根本利益。

  雅尔塔体系和联合国的存在,才是世界相对和平的根源,有了这个利益划分范围,再加上核武器的恐怖杀伤力,才能形成“恐怖核平衡”。

  但现在,由于美国的霸权,欧洲格局彻底被破坏了,美国为首的北约已经事实上触犯到了俄罗斯的核心利益,这种情况下,仅有核武器是不能保证“恐怖核平衡”的。

  直白点说,就是随着俄美之间利益分歧越来越严重,影响到彼此的根本,核武器已经有点威慑不住了,而这正是欧洲诸国开始重新接受美国部署核武器的根源所在。

  那么,这又会给世界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瓦尔代论坛时表示,对于俄罗斯而言,未来十年将是二战结束后最危险、最不可预测,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十年。

  这句话听上去有点不明觉厉,好像在说世界局势要变得动荡了,又好像在说俄罗斯要抓住历史机遇,重新稳固自己的大国地位。

  但实际上,它背后最重要的内涵是,接下来的十年中,大国博弈将会越来越激烈,而且这种博弈不是此前那种较为温和的,更像是70多年的量变之后,即将迎来质变。更直白一点来说,就是国际关系格局,要重新洗牌了。

  国家之间,利益为先,可利益和利益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如果彼此争夺的利益,是跟本土无关的,比如远在中东的石油,非洲的矿产,那么俄罗斯和北约之间,是能够保证“体面”的,这个体面就是从全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把使用核武器作为博弈的直接筹码。

  但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双方争夺的是领土,是自己的边界线。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这都属于最根本的利益了。为了这种核心利益,不管是俄罗斯还是北约,都会主动或者被动的把核武器拿出来当成博弈的筹码。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两个人打擂台,如果奖品是一枚金牌,以及在行业内的荣誉,那么出手的时候就会讲规则,像撩阴脚、戳眼睛这种攻击方式,都不会拿出来用。可如果打擂台的是角斗场上的奴隶,彼此争夺的是自己的性命,那么一旦交手起来,什么招式都会用上,总之怎么能赢怎么来。

  如今的俄乌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或许还没有到生死存亡的地步。但对于俄罗斯来说,的确已经到了如果不能赢,就会面临被欧美进一步肢解,彻底丧失大国地位的重要时刻。

  欧盟和美国,显然都是知道这一点的,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彻底拖垮俄罗斯。既然知道俄罗斯可能被逼到绝境,无所不用其极,这些国家自然得早做准备,为自己争取更多筹码。其中允许美国部署核武器,可以对俄罗斯形成核威慑,就是他们保证自己不受核武攻击的策略。

  总而言之一句话,眼下这轮欧洲乃至全球的核武危机,本质上是大国博弈激烈化,争夺或者守卫自己核心利益导致的。这种激烈的博弈,必然带来多方面的长期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打破此前所有的规矩和“禁忌”。

  像大国博弈中轻易不使用核武作为筹码,以及大国不能用核武威胁小国等此前默认的国际“规矩”,都会被迅速打破。

  对于世界来说,这意味着中小国家在拥核大国面前,逐渐失去了话语权,为了自保必然会寻找拥核大国作为“靠山”,由此阵营对抗和区域割裂的后果就很难避免了。

  二战以后由于技术的发展和贸易全球化的影响,世界越来越朝着“地球村”的方向发展,“合”是主流。但随着俄乌战争为代表的世界政治格局重新洗牌开始,这种“合”已经被打破,接下来世界很可能重回“诸侯争霸”的时代。

  回过头再来看欧洲诸国在部署核武器这件事上态度出现的变化,其实就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考虑了。从政治上来说,二战以后欧盟经济越来越发达,但国际地位上一直被美国“代表”,越来越边缘化,这是法德等西欧大国不能接受的。

  欧盟的建立,本身就是欧洲寻求“另立山头”的结果。换言之,从政治上来看,欧盟一开始就是想要跟美国完成切割,“分”出去的。

  俄乌战争打到这个地步,如果欧洲仅从世界和平的角度考虑,那么就应该坚决地站出来反对美国,反对继续援助乌克兰。欧美不援助乌克兰了,以俄乌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俄罗斯自然用不到核武,战争就还能留住“体面”,全球面临的核威胁也不会出现。

  但欧盟有私心,他们不肯放弃乌克兰,本质上是不肯放弃欧洲内部统一,然后跟中美俄等世界大国竞争主导地位,争取自己势力范围的目的。

  这么一来,俄罗斯和欧盟之间,也就有了根本的利益冲突。正如前文所说,涉及到这种根本利益冲突的时候,双方都会竭尽所能,以各种手段让自己“拥核”,本身也是博弈的手段。

  简而言之,欧洲一点儿都不无辜,他们重新欢迎美国部署核武,看上去是被迫的,实际上是主动的。

(0)
相关新闻
冲突加剧!瑞典预警机或已交付乌克兰俄乌冲突中无人作战系统的战术演进与对抗
英国靠假坦克欺骗俄军 25米内看不出破绽?低成本高威胁!无人艇让俄黑海舰队如芒在背
乌军公布无人艇的细节 曾击落俄军苏-30SM普京连退2步,乌克兰回避谈判?
挑战俄罗斯?川普提议4国10万人出兵乌克兰异常调动!俄军重新部署40架图-22M3轰炸机
普京为何不愿放下武器?美乌双簧或逼出真相乌士兵用“针”式单兵防空导弹击落俄军Su-25
俄乌战场出现冷战巨兽:S-200导弹重出江湖乌军国产“博赫达纳”4.0自行榴弹炮前线开火
红场阅兵,那些“神秘消失”的武器在哪里?快准稳:乌军BM-21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全面升级
解密!乌军S-200防空导弹击落Tu-22M3和A-50乌军展示罕见S-300V1防空系统 曾击落Su-34
普京支持停火30天 俄乌将在土耳其直接谈判俄士兵用摩托车取代坦克 是创新还是绝望?
俄乌这回都真打不动了?英国才是真正的盟友 为乌军专门开发新武器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乌克兰战争"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刚宣布胜利 印度就对中国和土耳其“拉清单
81亿军购订单告急,又一国质疑“阵风”
不拿枪不拿炮?中国机械化步兵还有拿棍子的
莫迪访问S-400基地 巴铁遭到反噬
印高官:回收研究,霹雳-15E远不如本国导弹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刚宣布胜利 印度就对中国和土耳其“拉清单
81亿军购订单告急,又一国质疑“阵风”
不拿枪不拿炮?中国机械化步兵还有拿棍子的
莫迪访问S-400基地 巴铁遭到反噬
印高官:回收研究,霹雳-15E远不如本国导弹
中央军委下令组建3所军队院校
藏不住了,外媒踢爆华为的秘密
创纪录!歼-10CP在181公里外击落印度战机
挑战俄罗斯?川普提议4国10万人出兵乌克兰
全球最淫乱国家排名揭晓 中国排名曝光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