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普京下达2个命令,俄军开始发力了
www.wforum.com | 2022-10-23 06:52:52  前卫新视角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俄罗斯军队连续两周的炮火洗礼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度放下狠话,强调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的谈判空间了。

  不得不说,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不断加码下,泽连斯基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了,俄乌冲突的落幕,注定只能在战场上,用军事行动的方式解决。

  而就在战争烈度不断升级的关键时刻,普京做出了4个重大决定,给战争局势再填一把火,凛冬降至,这一回,俄军要开始发力了。

  首先,在日前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上,普京下令,在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地区,实施“中等应急响应”,提高边境战区的战备等级。这一步显然是为了防范乌克兰的反击。

  被称为“末日将军”的俄罗斯新任总指挥苏洛维金表示,目前赫尔松地区的战局形势非常紧张。“负责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北约领导层,一直在要求基辅政权在赫尔松地区采取进攻行动,并声称不考虑任何的伤亡”。在北约的极限施压下,泽连斯基政府很有可能正在酝酿大规模的反攻行动。所以普京必须下令,尽早做出防范。

  在同一天,普京下了第二个命令。宣布刚公投入俄不久的顿涅茨克等4地区,正式进入战时状态。这说明俄罗斯正在向战时体制过度。这意义非常大,一旦实施了战时状态,颁布了戒严令,就等同于宣战。此前俄罗斯空袭乌克兰全境时,普京仍将冲突定义为特别军事行动,但现在,普京改口了,特别军事行动结束,接下来就是转向全面战争前的过度阶段了。

  而且,9000俄军已经进驻了白俄罗斯,普京为下一步行动做足了准备,为的就是在秋季结束前发动最后一波攻势,在冬季到来前稳定战果。

  其次,普京还在顿涅茨克四地区建立了俄罗斯“领土防御总部”,并赋予该四地区领导者额外的行政权力。此前普京已经正式签署了顿涅茨克等四地入俄的程序,现在俄罗斯是在自己的领土上作战,这一点无论美国和北约承认与否,都改变不了俄罗斯的决心。

  最后一点,普京宣布大幅度增加动员士兵的津贴,每人每月津贴增至19.5万卢布。这一点是为了稳定军队内部的情绪。虽然目前俄罗斯已经动员了22万人,预计在11月份就能完成30万人的指标,但说实话过程还是挺艰难的,国内对于动员的意见和情绪很大。军队是战争的根本,普京必须增加待遇,确保大决战的万无一失。

  可以说,俄罗斯军队要开始发力了,取得胜利的决心,比此前9个月加起来都更加强烈。现在这个时间点,是俄罗斯最好的机会!普京已经打着了俄罗斯战车的引擎,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唯一的结果,就是在这个冬天取得属于俄罗斯的胜利!

(3)
相关新闻
冲突加剧!瑞典预警机或已交付乌克兰俄乌冲突中无人作战系统的战术演进与对抗
英国靠假坦克欺骗俄军 25米内看不出破绽?低成本高威胁!无人艇让俄黑海舰队如芒在背
乌军公布无人艇的细节 曾击落俄军苏-30SM普京连退2步,乌克兰回避谈判?
挑战俄罗斯?川普提议4国10万人出兵乌克兰异常调动!俄军重新部署40架图-22M3轰炸机
普京为何不愿放下武器?美乌双簧或逼出真相乌士兵用“针”式单兵防空导弹击落俄军Su-25
俄乌战场出现冷战巨兽:S-200导弹重出江湖乌军国产“博赫达纳”4.0自行榴弹炮前线开火
红场阅兵,那些“神秘消失”的武器在哪里?快准稳:乌军BM-21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全面升级
解密!乌军S-200防空导弹击落Tu-22M3和A-50乌军展示罕见S-300V1防空系统 曾击落Su-34
普京支持停火30天 俄乌将在土耳其直接谈判俄士兵用摩托车取代坦克 是创新还是绝望?
俄乌这回都真打不动了?英国才是真正的盟友 为乌军专门开发新武器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乌克兰战争"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刚宣布胜利 印度就对中国和土耳其“拉清单
81亿军购订单告急,又一国质疑“阵风”
不拿枪不拿炮?中国机械化步兵还有拿棍子的
莫迪访问S-400基地 巴铁遭到反噬
印高官:回收研究,霹雳-15E远不如本国导弹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刚宣布胜利 印度就对中国和土耳其“拉清单
81亿军购订单告急,又一国质疑“阵风”
不拿枪不拿炮?中国机械化步兵还有拿棍子的
莫迪访问S-400基地 巴铁遭到反噬
印高官:回收研究,霹雳-15E远不如本国导弹
中央军委下令组建3所军队院校
藏不住了,外媒踢爆华为的秘密
创纪录!歼-10CP在181公里外击落印度战机
挑战俄罗斯?川普提议4国10万人出兵乌克兰
全球最淫乱国家排名揭晓 中国排名曝光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