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虽然对于中国而言是处在轻松的假期之中啊,但对于俄乌前线的两军官兵而言,可是一点都不轻松。毕竟,秋日正是用兵之时,马上冬天可就来了。但令很多人意外地是,俄军不仅在北线的红利曼失利,近日还在赫尔松地区被乌军突破,而乌军大举进攻,大有趁机拿下赫尔松的意味。很多人就担心了,俄军到底还能不能守住赫尔松呢?
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俄军在南线的防守还算稳固。其实为什么俄军在北线溃退,而南线赫尔松的俄军防守还算稳固,主要就是因为北线的俄军主力之前被乌军的“声东击西”兼“调虎离山”之计给骗到了南线。特别是几个主力空降师,战斗力普遍要强于陆军的部队,所以南线的乌军一直啃得很困难。大多数时间听到的消息,基本都是乌军发起进攻,然后被俄军击退了。乌军多支主力部队也都被调往了北线,所以南线确实打得困难。不过最近赫尔松东部地区的俄海军步兵旅突然溃退,确实可能是到了极限了。毕竟此刻的乌军得到了更多的北约军援,甚至不少消息都在报道,说赫尔松方向已然出现了大量的北约雇佣兵。看来乌军经过多轮试探,已经找到了俄军方向的弱点,就是由俄军海军步兵防守的第聂伯河上游地区。这里俄军兵力不多,海军步兵的重装备也缺乏,俄军主力部队距离也远,救援不及,所以在这里就容易形成突破。至少,目前的事实证明乌军的选择是正确的。
从整体上看,南线的俄军其实兵力不少,至少还有个3万人,其中有一半是精锐的空降兵。可这大半年打下来,俄军各支部队都非常疲劳了。空降兵们更是到处救火,疲于奔命。更为可怕的事情就是赫尔松地区的后勤补给问题。北部两个州和俄罗斯本土接壤,后勤补给的情况好一些。而赫尔松地区由于第聂伯河的存在,补给非常困难。特别是在乌军把海马斯投入战斗后,第聂伯河上的两座大桥,安东尼夫斯基公路桥和铁路桥几乎就没完整过,乌军这边拿火箭弹打,俄军那边连夜再修。但就这样,俄军的补给也是岌岌可危啊。本来啊,两座桥都毁了的话,俄军肯定会崩溃。可两个月打下来,俄军还在支撑。为什么呢?一座大坝成了俄军的依托,也是乌军的痛点。这座大坝就是赫尔松市上游的新卡霍夫卡大坝。大坝顶上有条公路,可以通行车辆。你想啊,大坝不是桥梁,坝体很厚,除非美军那种手段,乌军是没有能力摧毁大坝的。这倒是很像曾经中美之间的那座水门桥。再说了,把自己的大坝炸了,乌军自己也心疼。所以,俄军现在还在通过大坝给前线补给。而乌军从赫尔松东部发起进攻,也有占领大坝的意思。如果掐断了这条俄军的生命线,那么俄军在心理上就肯定崩溃了。
所以,南线的俄军能否守得住,看的就是后勤补给是否完好了。如果后勤完好,后续的兵员,武器,粮弹都能送进来,俄军还是可以击退乌军的进攻的。可如果新卡霍夫卡大坝被乌军占领,俄军必然会遭遇弹尽粮绝,到时候可就不是靠官兵的英勇就能扭转战局的了。背水布阵本就是兵家大忌,历史上的很多战例都证明了这一点。不管你是否相信俄军的能力,但此刻的俄军真的是很危急了,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