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伊朗眼中的俄乌冲突,既要阻挡北约,也请放过核协议
www.wforum.com | 2022-04-03 17:40:46  观察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从2014年到2022年,两次俄乌冲突见证俄罗斯与伊朗的关系进展,却也为两国战略协作提出新挑战。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伊朗虽与俄罗斯关系亲近,却无法在克里米亚主权问题上声援莫斯科,毕竟伊朗也面临库尔德人、俾路支人等少数民族自治要求的内部压力;另一方面,伊朗须与俄罗斯共同缓冲西方的战略压迫,也有满足内部反美保守派情绪的政治需要。

最终,伊朗表态“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乌克兰”,并缺席联合国大会第68/262号决议、呼吁各国勿承认克里米亚归属公投的投票现场,在对俄关系与少数群体自决权间,取得了微妙平衡。

多年以来,俄伊关系在地缘政治、大国博弈催化下,稳定升温。首先,两国在叙利亚共享了类似的战略目标,俄罗斯扶植阿萨德政权,伊朗借此巩固“什叶新月”,为的都是建立国家的战略缓冲带,伊朗更有输出意识形态的考虑在其中;

军工领域,伊朗与俄罗斯的军火贸易稳定进行,包含S-300防空系统、各式战机与火炮;在外交博弈上,俄罗斯始终支持伊朗核协议(JCPOA)运作,双方互动更因2018年川普的单边退出直线上升;伊朗除在2021年与中国签订《中伊二十五年全面合作协议》外,也于2022年1月20日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西访问莫斯科时,正式向俄方提交《俄伊二十年战略合作协议》草案。

然而此次俄乌冲突爆发,两国虽未因战事疏远,却在核协议谈判成为美国筹码后,被迫发生了立场分歧,伊朗内部甚至涌现反俄情绪。最终俄罗斯选择向后一步,以维系俄伊多年战略合作。

伊朗外长说距完成伊核谈判还剩“两个问题”。

从国际结构来看,德黑兰与莫斯科确实背靠着背,但要步伐一致走得长远,仍须彼此体谅、经营互信,方能避免西方的见缝插针。

伊朗舆论的几个面向

开战之初,有鉴于德黑兰与莫斯科的长期交好,伊朗确实展现了亲俄立场,成为少数以官方身分“理解”俄罗斯的国家。

2月24日俄军行动后数小时,伊朗总统府发出声明,表示总统莱西已与普京通话,双方达成共识,认定北约东扩“对不同地区的独立国家稳定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莱西补充道,希望“正在发生的事”最终能“对国家与区域有利”。但尽管如此,相较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直接称赞“俄罗斯正在纠正历史”,伊朗的取态仍属谨慎,与2014年的平衡考虑一脉相承。

3月1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表长达1小时的电视讲话,定调俄乌冲突是“美国黑手党政权”一手挑起的危机,而乌克兰不幸被卷入其中,成为“西方列强政策”的受害者,伊朗不愿看到一国基础建设被毁、民众流离,故“支持停战”。

伊朗最高领袖:美国是当前乌克兰危机产生的根源。

哈梅内伊同时总结,世界各国应从乌克兰危机汲取两大教训:第一,西方支持就是海市蜃楼,从阿富汗到乌克兰都是这个道理;第二,民众的支持才是关键,“如果乌克兰政府得到全民支持,局势就不会演变到今日地步。”

由上述领导人发言可见,尽管伊朗认为美国与北约的挑衅是冲突根源,却也不积极肯定战争作为解决方案,而是呼吁双方停火谈判。与之相较,伊朗半官方机构、民间舆论的表态,便在谈论国家利益上更为直来直往。

例如伊朗学者侯赛因·阿莱伊便表示,伊朗人很了解俄罗斯的“入侵”性格,毕竟过去200年间,沙皇从伊朗手中夺走了大高加索地区,苏联则在两伊战争中支持伊拉克。

“不幸地是,如今俄罗斯人还试图接管伊朗与美国的核协议谈判,阻止伊朗天然气进入欧洲 。”阿莱伊建议,此次冲突是伊朗奉行“不向东不向西”政策的契机,伊朗虽同中俄发展关系,却不能一面倒地依赖两国,也要努力跟西方建立平衡的经济往来。

然而国际事务学者阿米尔·阿里·阿博法特认为,此次冲突对伊朗有以下益处:第一,北约东扩的进程受到干扰,高加索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短期内应都没有加入机会,伊朗北境边防暂无威胁;第二,被制裁的俄罗斯能更无所顾忌地与伊朗合作,不必再考虑过往美国设下的诸多禁令;第三,土耳其与以色列可能选择亲近华盛顿、疏远莫斯科,如此一来,伊朗的中东战略便有更大发挥空间。

伊朗国际事务与外交学者穆斯塔法·纳杰菲也表示,不论伊朗民众是否喜欢俄罗斯,都须思考以下两点:第一,西方制裁伊朗20年,乌克兰除了支持西方、见罪俄罗斯外,还能有其他意义?第二,俄罗斯发起战争是事实,但若乌克兰加入北约,高加索诸国便可能是下一波,北约止于乌克兰总比逼入伊朗北境好。纳杰菲总结,伊朗如今最好的战略,便是不支持战争,但也不谴责俄罗斯。

而在预测战争走向与战后国际秩序上,伊朗各界亦是讨论热烈。例如《市民报》(Hamshahri)总编辑阿布杜拉·甘吉便在文章中分析,细究普京战前3100字的激昂演讲,几大关键词出场频率如下:俄罗斯23次、美国10次、西方10次、乌克兰10次、北约10次、苏联9次、“谎言帝国”3次;而被当作出兵理由的顿巴斯地区,其实仅出现5次。

甘吉认为,普京出兵的真正目的,是以现代民族主义复兴前苏联荣光,并抹去俄罗斯过往30年的漫长屈辱,顿巴斯问题不过是遮掩此目标的烟雾弹,也不会是消除30年屈辱的“终点”。

不过甘吉也指出,普京会如此行动,是因其对美国怀抱巨大恐惧,并认为美国的力量真实存在,“这就与我们伊朗人对美国的看法相反,我们认为美国正在衰弱和没落。”

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沙里亚提也认为,这场战争是俄罗斯重整欧洲安全结构的关键第一步,乌克兰不过是短期目标,俄罗斯要的是打碎后冷战秩序,并在新生的体系结构中扮演角色。

但沙里亚提指出,这场冲突不会改变国际秩序的两极结构,俄罗斯如今地位实与欧洲相当,属于“二等强国”,中美才是新国际政治的焦点,俄罗斯要的是保持大国地位,而非成为超级大国。

而在对中国造成的可能影响上,沙里亚提指出,俄乌战争带给中国复杂的情境挑战。乍看之下,西方的战略压力会被迫移往欧洲,中国获得了战略空间,也能藉冲突展现一定斡旋影响力,更能获得俄罗斯的战略依赖;但中国一向努力在西方与俄罗斯间取得平衡,更始终坚持不干涉内政、尊重主权、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会让中国在大国的现实利益与安理会成员国的责任间,陷入某种两难。

类似问题上,伊朗国际事务专家阿里·比格代利则有不同看法。其先是提到,伊朗与西方不睦多年,又与俄罗斯往来密切,不谴责莫斯科是自然的立场展现,且俄乌冲突暴露了美国与西方的集体失败,情势走向对伊朗有利,“可以看到,中国也很聪明地‘支持’了普京的行动,因为俄罗斯若能在乌克兰战场胜利,将能促成中国未来在台海的胜利。”但至于怎么“促成”,其便没有多谈。

综合上述言论,可见伊朗官方应对冲突相当谨慎,既不愿站到俄罗斯对立面,却也未高调赞扬战争;而民间虽有帝国陈年旧怨的情绪反应,也认为乌克兰战争难言正义,却大抵同意此次冲突符合伊朗的国家利益,尤其是在抗阻北约进入高加索、屏蔽伊朗北境威胁的议题上。

然而3月上旬起发酵的伊朗核协议谈判,让舆论场风向起了变化。在此之前,伊朗民间或许仍是“国家利益”与“历史情仇”的两派博弈;核协议谈判生变后,舆论场的反俄言论刹那爆燃。

核协议引发冲突

而一切根源,还须从美国制裁俄罗斯说起。

3月8日,拜登宣布禁止俄罗斯石油进口,英国随后跟进,表示将在2022年底前,逐步禁用俄罗斯石油及其相关产品。如此举动,看似是对俄罗斯的巨大冲击,其实反是替美国制造了新难题。

首先,就美俄2021年的贸易数据观之,美国每日平均进口19.9万桶俄罗斯原油,如此份额仅占俄罗斯原油出口的5%、美国进口市场的3%,故对俄施行石油禁运,其实既难打击俄罗斯经济,也不会让美国面临缺油危机。但此一举措会令国际油价“高歌猛进”,连带使得美国通胀率居高不下,最终引爆滔天民怨,摧毁拜登本就薄弱的执政光环,同时击溃民主党11月选情。

综观近期市场动向,受到俄乌冲突的烟硝扰动,油价本就徘徊在高位区间,敏感的市场迟未等来俄乌和谈成功的消息,美国又屡屡号召抵制俄罗斯石油,导致了价格的持续走高。

3月8日拜登宣布此一消息时,NYMEX WTI原油期货4月合约上涨了4.30美元/桶,涨幅3.6%,收于123.70美元/桶;ICE布伦特原油期货5月合约则上涨4.77美元/桶,涨幅3.9%,收于127.98美元/桶。

与此同时,美国通胀率已在2020年12月突破7%,又在今年3年来到7.9%,眼看8%门坎近在咫尺,拜登已无本钱置之不理,不论是创造利好消息,或是开辟能填补俄罗斯缺口的新油源,美国势必要有所行动。

此外,有鉴于欧洲各国对俄罗斯油气的高度依赖,眼下的对俄石油禁运,更多是英美一厢情愿的独角戏,难以形成大规模联合制裁,但若此时有日产百万桶规模以上的新供给方进入市场,欧洲便有可能响应美国的石油禁运号召,连手将俄罗斯打回休克疗法时代。故为维系大国威望、彻底击垮俄罗斯,美国也有必要寻觅新油源。

而综观如今态势,要满足上述战略需求,美国除了催促页岩油商“自立自强”外,便只剩两种选项:要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增产,或是解禁伊朗与委内瑞拉原油。

然而,OPEC内部对于增产一事立场分歧,阿联酋虽曾有过积极表态,却终究没能同其他成员达成集体共识;沙特一开始便在配合增产上兴趣缺缺,如今还传出“拟用人民币计价部分石油交易”的风声,对白宫来说简直晴天霹雳。而英国首相约翰逊同样参与了对俄石油禁运,为此不惜于3月16日亲自飞往利雅得游说增产,但结果仍是“空手而归”。

眼看OPEC增产之路暂时不通,美国便转向委内瑞拉与伊朗。前者情境相对单纯,倘若美方解除制裁,展现一定诚意,委内瑞拉未必不愿配合,眼下美国已提出“以油换债”方案,委内瑞拉虽说立场亲俄,却也可能在国家利益考虑下同意;与之相比,解禁伊朗原油便复杂得多,既涉及美国重返核协议的谈判,也牵动了复杂的大国关系。

首先,伊朗谈判代表团强烈要求美国承诺,“未来不再轻易退出核协议”,但拜登也明确表示,其无法以法律约束未来总统遵守协议,如此意味川普时期的单边退出可能重演。

对伊朗来说,这无异是在同个地方跌倒两次,既让政府脸上无光,也可能因天降制裁打乱发展步调,冲天民怨更会影响政权稳定,因此伊朗此次格外小心,谈判因而反复延宕。

尽管如此,伊朗经济终究需要活水注入,美国如今也确在开辟油源上有求于伊朗。自2015年核协议签署到2018年川普退出前,伊朗每日约可生产380万桶石油;2018年后一度低至每日190万桶,如今约为略有恢复,约为每日240万桶。

如若美国重返核协议,市场估计伊朗能在4月至5月期间,每日额外增产50万桶,并在2022年底时每日额外增产130万桶,恢复2015年后每日生产350万桶以上的规模。

故早在2月上旬美国炒作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时,市场便乐观预测核协议将迅速推进;2月下旬战事开打后,新版核协议即将出炉的消息传遍全球,伊朗石油记者Reza Zandi更于3月3日表示“已收到决定性消息,未来72小时内核协议将在维也纳签署”,当日油价因此震荡回落,布伦特5月合约收盘下跌2.47美元至110.46美元/桶,跌幅超过2%。

然对美国此番“解禁伊朗,抢救市场”伎俩,俄罗斯洞若观火。平心而论,莫斯科向来站在伊朗一方、支持核协议重启,但此次冲突事涉自己粮仓,俄罗斯实难在确保己身利益前,坐视美国得分。

故3月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要求美国出具书面保证,承诺西方的对俄制裁不会影响到俄伊双方的经济军事合作;3月7日,拉夫罗夫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话,强调重返核协议须保证所有签约国“在所有领域的无阻碍合作上有同等权利”。

自此之后,“72小时”的预言无疾而终,欧美纷纷指责俄罗斯干扰谈判,伊朗民间原本对俄罗斯的亲切情绪,也瞬间转为“谴责霸权”。

与此同时,以色列也不乐见核协议通过,其担忧无关油源,而是不愿伊朗因此解开枷锁,继续发展核科技。

在特拉维夫看来,德黑兰若无美国压制,终有一日会茁壮为中东的拥核强权,威胁己身存续,故其宁可美伊持续僵持,也不愿双方因协议通过而达成互利。

在此目标下,以色列主动挑起与伊朗的军事冲突,先是在3月9日空袭叙利亚,造成2名伊朗革命卫队军官死亡,导致伊朗于13日发射导弹袭击伊拉克埃尔比勒的美国领事馆;接着又在3月14日策动破坏伊朗地下核设施,但遭伊朗成功破获。以色列如此搅局,并非真要重挫伊朗军力,而是意在打乱美伊谈判氛围,并将华盛顿绑上反伊战车。

回顾伊朗内部分析,此前各界与学者皆判断,俄乌冲突有利核协议推进,或至少不会阻碍核协议进行。

然而俄罗斯与以色列先后出手干预,以色列总理班奈特更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初,率先访问莫斯科会晤普京,又未跟进后续的对俄制裁,伊朗为此群情激愤,认为这是“俄以勾结”的大阴谋,要为两国私利牺牲伊朗民众的经济福祉。

例如立场保守的亲政府媒体《伊斯兰共和报》(Jomhouri-e Eslami),便在“72小时”预言无效后撰文批评:“为让核协议摆脱俄罗斯与犹太复国主义势力的挟持,眼下有几个可行方案,其中之一便是将俄罗斯逐出伊朗核协议。其实若非俄罗斯挟持谈判,我们本也无须讨论这个选项,但伊朗不能为了这个或那个,牺牲我们的国家利益。”

但当然伊朗内部不乏维稳声音,例如被认为是伊朗立场最保守的《世界报》(Kayhan)便撰文反击:“过去3年美国践踏核协议时,改革派的谴责在哪里?或是改革派是否有过反省,如果不是他们误信西方,国家怎会落入这般境地?”

同时也为俄罗斯辩护:“今日难道是俄罗斯制裁伊朗吗?或是俄罗斯单方退出核协议吗?”文章最后不忘加油打气“就算没有核协议,伊朗的石油出口仍在进行,我们的对外贸易额也持续成长。”

虽说《世界报》已经尽力,但伊朗汹涌的反俄情绪或许还是传入了莫斯科耳里,使其被迫开展秘密斡旋。

3月15日,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访问俄罗斯,并与俄方外长拉夫罗夫会晤。会晤结束后,拉夫罗夫公开表示,俄罗斯已收到美国书面保证,美国对俄制裁不会影响俄伊两国合作。阿卜杜拉希扬也“投桃报李”,表示俄罗斯未对伊核协议谈判制造障碍,如今球又回到美国之手。若无意外,美伊最终达成共识,或许核协议不日真能重启。

俄罗斯外长与伊朗外长举行会谈。

回顾伊朗此番舆论递嬗,俄伊关系确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上唇齿相依,否则伊朗官方不会在开战之初谴责西方,民间也不会认为俄罗斯是“替伊朗阻挡了北约东扩”、“为伊朗守护了高加索安宁”,甚至期待俄罗斯击碎旧有秩序。

但与此同时,伊朗神权政府并非叙利亚阿萨德,要仰赖俄罗斯一手扶持,尤其是在核协议谈判这般重大国家利益场域,其不可能完全服从莫斯科指示,毕竟经济持续凋敝下去,神权政府的统治正当性只能不断耗蚀。

而面对伊朗发出的不协调杂音,俄罗斯也并非充耳不闻,这才会有最终的俄伊外长会晤。但莫斯科此时的向后一小步,为的仍是在两国战略协作上更进一大步。

其愿放行核协议谈判,若非是与伊朗私下达成了某种增产数额、贸易对象限制,便是放眼长期合作机制:即便美国重返核协议,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也不可能一夕全消,如此一来同受制裁的俄伊或可在“去美元化”之路上,与中国结伴同行;而石油收入既能活化伊朗经济,也能增加伊朗对俄罗斯军火的购买力,例如伊朗期盼已久却无力支付的S-400防空系统、Su-35战机等,终究是双边互利。

莫斯科并非对伊朗石油填补市场缺口毫无顾忌,不论是每日增产50万桶或130万桶。但其也深知俄乌战争引爆的复合式制裁,不会因一纸和平协议终结,烟硝退去后,舆论战、经济战、外交战仍会持续扑向莫斯科。

在此漫长征途下,伊朗与自己同为西方口中的“邪恶政权”,仍要在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场域携手前行,故此时略为让步,为的是将来的风雨同舟。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福建舰疑开始刷涂舷号 或不再有第9轮海试
歼10出局!印尼与土耳其签订48架战机合同
中国四发无人运输机亮相 可以秒变预警机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向美国出口战斗机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涡扇发动机成全球导弹心脏 美俄乌都要
福建舰疑开始刷涂舷号 或不再有第9轮海试
歼10出局!印尼与土耳其签订48架战机合同
中国四发无人运输机亮相 可以秒变预警机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向美国出口战斗机
奇迹!朝鲜事故舰修复成功再次下水
印尼展出P8双人坦克!小车小炮像玩具
官方发布双航母西太演训图 两舰装满歼15T
缅甸枭龙战机被击落?或被中国造导弹命中
福建舰与郦道元舰同框 或将有若干次的海试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