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俄美欧围绕着的乌克兰混乱局面里 是谁想浑水摸鱼?
www.wforum.com | 2022-02-18 01:22:12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天以“俄罗斯可能在任何时候入侵乌克兰”为由,宣布关闭美国驻乌克兰基辅大使馆。美国联邦政府和国会间的一份电话记录显示,该使馆正销毁一些文件。

  然而,俄罗斯国防部于15日表示,一些驻扎在俄乌边境的部队在完成演习后将返回基地。目前的乌克兰局势可谓波云诡谲,是战是和,如云里雾里。

  那么,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是否会真打起来?在这场涉及了俄、美、欧多方的混乱局面里,又是谁想浑水摸鱼?

  今年以来,不断有线报从乌克兰传出,且一条比一条抓人眼球——美国称俄罗斯已在俄乌边境部署超十万大军,即将进攻乌克兰;乌克兰进行军事动员,美英从乌克兰撤离外交官及其家属;美国又一批军事援助抵达乌克兰等等。

  言下之意,仿佛俄乌之间已呈山雨欲来之势,随时都可能开战。

  那么,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真的会打起来么?在这场涉及了俄、美、欧多方的混乱局面里,又是谁想浑水摸鱼?

  人们常说,战争是政治和经济的延续。因此,要探究乌克兰在今后究竟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就必须加入这两项考量,再辅以各方都极为关心的能源问题,方能观其冰山一角。

  而如果站在俄罗斯的角度看,我们就会发现,维持地区现状对它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自冷战结束后,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非法入侵、颠覆乃至吞并另一个主权国家,都属于滔天罪过,不仅会在国际上被全面孤立,还会陷入到封锁禁运之中。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任何国家都不会轻启战端。目前与欧洲多国都保持着良好贸易关系的俄罗斯也是如此。

  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该国以堪称动员级别的效率,在沟通本土和克里米亚半岛的刻赤海峡上,修建了一座跨海大桥。

  在巩固自身对克里米亚控制的同时,俄罗斯还基本控制了亚速海,再加上塞瓦斯托波尔这一黑海良港,俄罗斯基本拥有了从本土到亚速海、黑海的制海权。

  运载着大量商品的货轮只需要通过土耳其控制下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即可到达地中海,进而与欧洲进行贸易。

  可以说,当年顶着多国谴责和欧美制裁拿下克里米亚后,俄罗斯控制黑海的目标已基本达成。

  而东乌顿巴斯地区虽然不时有交火发生,却并不会危及到俄本土,反而还充当了自己与欧洲(尤其是北约国家)之间的实际缓冲区,只要战线不发生推移,便是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情况。

  再考虑到乌克兰的重工业地区基本都位于东部,西部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即便占领全境其实也无利可图。所以,俄罗斯对入侵乌克兰实在是兴趣寥寥。

  此外,“冬将军”一直都是俄国人最好的伙伴。自2021年入秋后,欧洲天然气价格便持续暴涨,俄国靠着给欧洲人卖气便已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这背后暗藏着另一个玄机——由于天然气价格高涨,欧洲的很多化肥生产商不得不停产,这意味着今年欧洲多地可能出现化肥不足、粮食减产等情况。

  要真是这样,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世界第一大小麦出口国,搞不好还能再赚一笔。

  综上所述,无论出于哪个因素,在这个时间点上选择进攻乌克兰,恶化俄欧关系,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话虽如此,但俄罗斯在敲欧洲竹杠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此前还向北约发照会,不仅要求北约不能再进一步扩张,不得在乌克兰、东欧、外高加索、中亚地区从事任何军事活动,甚至要求北约的部署退回到1997年5月之前的状态。

  这下,俄罗斯算是把“漫天要价”式的极限施压手段玩到了极致,哪怕欧洲人“就地还钱”,自己多多少少还是能拿到一些实际的利益,堪称这次博弈里的最大赢家。

  纵使冷战已成历史,苏联也已然解体多年,但欧洲人对斯拉夫钢铁洪流的畏惧仿佛被刻进了DNA里,至今没有消散,也让他们对东欧方向的风吹草动格外敏感。

  在这次乌克兰乱局中,欧洲人同样不希望俄乌发生冲突。因为一旦开战,他们就不得不给乌克兰站台,而这将意味着无穷无尽的麻烦。

  从整个欧洲的角度而言,它们至今没能从2020年的新冠病毒大流行中恢复过来,不仅确诊人数屡创新高,通胀也非常严重。

  德国甚至还陷入了技术性衰退,2021年的GDP仍然没能追上2019年的水平。而法国的情况虽然稍好一点,但它和邻居意大利一样,都背上了严重的债务问题。

  新冠疫情,永久性地改变了许多事物

  由于美国通胀严重,美联储已经声称准备在2022年多次加息,以回收市面上的美元;而欧洲央行如果不加息就会导致资本外流,加息就会让法意两国偿还本国债务更加困难。

  加也不是,不加也不是,进退两难——两头堵

  可以说,美国这手加息操作已经摆出了要收割欧洲财富的架势,一旦连续加息,整个欧洲的经济形势都会急转直下。

  因此,欧洲自然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得罪重要的贸易伙伴俄罗斯,所以肯定不希望俄乌之间发生战争。

  作为“欧盟发动机”,德法两国在乌克兰局势紧张后,便开始尽力灭火,但由于利益相关点不一致,两国心里其实各有一点小九九。

  因为福岛核电站事故,反核、弃核成了德国舆论的主流。彼时,曾支持核电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也不得不顺应潮流,开始逐渐关闭国内的核电站。

  时至今日,德国国内目前只剩三座核电站还在运转,且它们将于今年年末完全关闭。

  这就给正在搞绿色能源转型的德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默克尔在退休之前力保“北溪二号”线正是出于这一担忧。

  目前,德国的能源相当依赖俄罗斯输送的天然气。现任德国总理朔尔茨尽管在国内饱受绿党批评,在国际上被美国施压,仍然不愿将“北溪二号”纳入到对俄制裁名单里。

  由于周边国家缺气,德国甚至还能把从俄罗斯买的气加价再卖出去小赚一笔。而如果俄乌开战,德国将不得不在本就已经非常高昂的价格基础上再掏钱,从美国、卡塔尔等国购买由LNG船运来的天然气。

  如此一来,不仅价格难以承受,德国还得在港口建设液化天然气再气化装置,这又是一项额外的负担。

  在了解这一点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乌克兰要求支援进攻性武器,德国却反手送去5000顶头盔的操作了……

  法国的情况要更复杂一点。去年中旬,法国在西非传统势力之内的国家马里发生政变,军方将过渡政府总统恩多等人扣押并成立了新的军政府。

  马里新政府与俄罗斯关系较为密切,还多次声称想要请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入驻,将法国势力驱逐出去。

  要知道,法国国内超过70%的能源与核电挂钩,还把不少核电卖给了德国人,而马里正是法国最重要的几个铀矿供给国之一。

  这样,法国必须在维持良好法俄关系的前提下,要求俄罗斯不介入马里局势,间接保证自身的能源安全。

  此外,今年4月法国将举行大选。根据民调,现总统马克龙的支持率为24%,远超佩克雷斯德、勒庞、泽穆尔等热门候选人。

  照目前情况看,只要不出意外,马克龙将很有可能获得连任,自然没有必要冒险挑起俄乌之间的战争。

  既然在俄乌之间不能开战这一点上,德法已经心照不宣,那么朔尔茨和马克龙前几天分别去美国和俄罗斯进行穿插外交,急于灭火的行为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也有真想让俄乌打起来的,那就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和孤悬海上的英国。

  最近,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十分狼狈。2020年,英国政府下达“不得举行两人以上集会”的防疫命令,而他却私自在首相官邸开了一场30人的花园派对。因此遭到反对党轮番围攻,其团队中已经有多名幕僚宣布离职。

  鲍里斯为了保住首相之位,尽可能地塑造自己强硬的形象,故而在俄乌问题上表现得相当强硬,多次警告俄罗斯,以“21世纪的丘吉尔”自居。

  但多少有些不厚道的是,尽管鲍里斯的调门起得很高,但英国副首相多米尼克·拉布还是坦然地表示:如果俄罗斯发动入侵,英国“极不可能”派遣任何军队去保卫乌克兰。

  英国人这种“你去送死,我先撤了”的态度,已经贴在脸上了。

  作为俄国的死对头,美国的态度也并不令人意外,况且这背后还有真切的经济考虑——如果俄罗斯对欧供气被切断,美国人就能将自己开发的页岩油和致密天然气卖到欧洲,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能源-美元霸权。

  不过,尽管去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总价值超过6.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但拜登政府仍然不愿过度地刺激俄罗斯。

  1月19日,拜登曾暗示,美国和盟友可能不会对俄罗斯“小规模入侵乌克兰”采取强硬措施。这也给此前一直鼓吹西方应对俄强硬的乌克兰政府浇了一盆冷水。

  此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甚至要求西方媒体不应过度渲染俄罗斯威胁,并在1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亲自澄清,表示“俄罗斯并未入侵乌克兰”。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关于乌克兰的博弈,仍将围绕这个模式展开。

  令人不禁感慨的是,每次提到乌克兰的相关新闻,都能发现在这场博弈里有人获益,有人看戏,有人着急,却只有乌克兰人在一直受气……

  上面的人各怀鬼胎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巴空战8:1,达索要求印“禁飞”阵风?
真相来了?印度航母空袭 卡拉奇港陷入火海
巴外长曝猛料:歼-10C本可团灭15架“阵风”
霹雳15残骸被捡到 雷达竟然是10年前生产的
莫迪咽不下这口气 30小时后再次挑起战火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巴空战8:1,达索要求印“禁飞”阵风?
真相来了?印度航母空袭 卡拉奇港陷入火海
巴外长曝猛料:歼-10C本可团灭15架“阵风”
霹雳15残骸被捡到 雷达竟然是10年前生产的
莫迪咽不下这口气 30小时后再次挑起战火
印度触碰“国际红线” 导弹炸向中巴大坝
罕见!央视披露中国空空导弹生产线
印巴空战创纪录 巴方:已摧毁77架
补课?俄军炮兵开始效仿解放军的做法
歼16出手,击退7架美菲军机?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