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起国际军火市场的“第一号冤大头”,那么印度陆海空三军必定是无出其右,夺得桂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从轻武器到战机再到航母,印度几乎都要在购置这些武器的过程中或明或暗地“吃亏”,甚至闹到国际笑话的地步。
但即便如此,本应就此“发奋图强”的印度军工企业却还是始终扶不上墙:在近日的一场会议上,与会的印度陆军前总司令和和国防部前财务顾问就直言怒斥称,所谓“印度制造”始终就停留在“喊口号”的落后层面……
图为仍在码头缓慢建造中的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
在同一场会议上,这名印度陆军前总司令还透露了一个先前外界不得而知的秘闻:在1999年的克什米尔卡吉尔冲突当中,印度陆军分别向南非和另一个“其他国家”紧急购置了牵引式155毫米榴弹炮,以及和冲突区域相关的卫星图像。
但这两桩买卖最后的结果都不理想:到了约定的交付日期,南非方面以“无货”单方面终结了合同;另一边,印度陆军取得价格昂贵的卫星图像之后,才发现其摄于整整三年前,实际作用为零。
图为马来西亚陆军的南非G5牵引式155毫米榴弹炮。
除此之外,责任在印度人这边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超日王”号航母:
由于印度海军和国防部的疏忽和失职,印度海军在购置俄罗斯“超日王”号航母的过程中前前后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此事的追责也最终不了了之。
正因为如此,印度确实需要一个足以在任何时候都能运转,能够向印度三军提供足够产品的国防工业体系,否则这样的闹剧还将继续上演。
但正如这位中将前司令和前财务顾问所说,应运而生的“印度制造”迄今仍是尽空喊口号:在从无到有的项目规划和早期设想阶段,负责印度国产武器研发的DRDO总是会好大喜功地把目标订立得非常完美,但印度人自己似乎忘记了“印度制造”到底要达成什么目标,而是单纯地在“省钱”、“提高国产化水平”和“科研创新”这些虚无缥缈的褒奖之词间来回摇摆,做出一个又一个“半成品”。
举例来说,如果“印度制造”的目标是提高武器装备的国产化水平,那么印度人根本没必要为了“科研创新”自起炉灶,单纯在T-90S、苏-30MKI等授权在印度组装的武器装备上下功夫完成“国产替代”,即可完成目标。
但印度人并没有走上这样的稳妥道路,而是选择了“既要国产,又要省钱,还要创新”……贪婪的结果也很简单:诸如“阿琼”主战坦克、LCA战斗机、P15驱逐舰在内的项目无一不遭遇了进度拖延、超支和质量问题,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然,正如DRDO为首的部门和企业“喊口号要钱”的状态改变不了印度军队那样,印度军方几个退休离职人员“喊口号”的指责同样没戏:从军队建设到军备整顿,再到实际的战役成果,印度人满嘴开火车,甚至公然扯谎的例子早已不在少数,这种颓靡不堪的状态显然并非三两句指责能够解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闹剧还会继续上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