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局座召忠海带缠潜艇的言论一时间竟然成为了人们的笑谈,然而,将人生大半辈子献给中国海军事业的局座,自然会从他的专业领域出发说出了这样的言论,海带缠潜艇是非常合理的。
不仅是局座,美国也在“玩”着另类的反潜艇策略。比如美国五角大楼高级研究计划局成立了“持久性水生生物传感器”计划,将水下生物比如伊氏石斑鱼等作为美国海洋水底传感网络。特别是伊氏石斑鱼能发出“隆隆”声,一旦经过的敌方潜艇打扰到伊氏石斑鱼,后者就能发出“隆隆”声,进而被水下监听装置捕获,从而判明潜艇出现的方位。
言而总之,海带乃至更加结实的渔网,都能给潜艇带来很大的困扰。比如近日,美国海军“海狼”级核攻击潜艇“康涅狄格” 号(SSN-22)在夏威夷附近海底航行时,不慎被渔船散布的渔网缠绕而被迫浮出水面。“康涅狄格” 号的消声瓦据称也遭到了损坏。
笔者分析,“康涅狄格” 号或因航线据远海捕鱼区较近,且渔船在撒网后让发动起关停或者处于低速运转状态,致使“康涅狄格” 号的被动声呐没能发现渔船位置。但一旦用主动声呐则会暴露“康涅狄格” 号自身的位置,为了安全起见不会经常开启。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康涅狄格” 号当时或许在进行实战化训练。
可以看出潜艇还是比较娇贵的,特别是潜艇的推进螺旋桨最容易遭受渔网、海底光缆和海带的破坏,高速运转的螺旋桨会将它们卷入进而被锁死,导致潜艇彻底失去动力。
1998年,江原道的渔民们在海上曾经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装备,遂对其进行打捞得知这是一艘被遗弃的美国微型潜艇,该艇当时因被渔网缠绕而搁浅;2016年,一艘美国潜艇在我国海域因螺旋桨被渔网缠绕而被迫上浮,结果遭到渔民、海警和军舰的围观。
我们再说回局座口中的海带。位了让海带的种植密度更高,渔民会在近海用尼龙绳把海带串起投掷在海水里,这样延绵数十米甚至数千米的海带在海上变得非常浓密,而尼龙绳要比渔网更粗,由海带和尼龙绳混合而成的拦阻带自然成为了潜艇的克星。
近海,比如黄海、渤海,以及南海和东海的大部分海域海底皆为大陆架结构,深度非常浅,比如黄海平均深度仅在50米左右。美国海军“洛杉矶”级核攻击潜艇全长110米,宽为10米,从艇底端到指挥台顶端高达到了23米,一旦“洛杉矶”嵌入近海至少需要潜至30米,正处于渔民海带种植深度内,能给“洛杉矶”等潜艇造成很大的威胁。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海带对于海军的潜艇也是有很大威胁的。按照规定,潜艇在出航时,必须上浮航行到威胁消除的区域,进而才下潜航行,这是一套标准的作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