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美军驱逐舰被困东沙岛30天事件
www.wforum.com | 2025-09-13 22:46:52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965 年南海盛夏的黑夜里,太平洋第 9 号台风“吉尔达”正在菲律宾肆虐,并向着西北的广东进发,显然,这不是一个航海的好天气。但美国海军弗兰克・诺克斯号(USS Frank Knox)驱逐舰因越南战事紧张,已在越南海岸线游弋了数月,舰上人困马乏,期待着早点返港休整,仍然决定冒着台风向东北航行,准备返回台左营海军基地。

7 月 18 日凌晨 2 时 35 分,诺克斯号的螺旋桨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舰长斯旺克在舰桥猛地抬头,仪表盘上的航速指针从 15 节骤降至零,整艘船像被无形的巨手攥住,剧烈的震动顺着甲板蔓延,连舱壁上的地图框都晃得叮当作响。很明显,该舰偏离了航线,撞上了什么东西。

“报告!舰底触礁!” 瞭望哨的嘶吼穿透无线电,打破了深夜的寂静。斯旺克一把抓住舵轮,对着传声筒嘶吼:“倒车!全力倒车!” 引擎室里,轮机长米勒猛推操纵杆,柴油机发出濒临过载的咆哮,螺旋桨搅动海水翻起浑浊的白沫,可诺克斯号就像扎进珊瑚礁的钢钉,纹丝不动。

这是美国海军“基林”级驱逐舰的11号舰,满载排水量 3500 吨,1944 年 12 月服役,参与过冲绳战役、对日本本土作战行动和朝鲜战争。1960 年接受了中期大规模改装升级,上层和内部结构几乎完全重建,更换了新发动机、更大的作战中心以及新的声纳、雷达和电子侦察系统,从原本的“火炮驱逐舰”(DD)升格为“雷达哨戒驱逐舰”(DDR)。

图片

此时,三海里外的东沙岛上,台军驻岛部队潜水队队长老陈刚结束夜间巡逻。瞭望哨突然指向西南方向:“队长,那边有信号弹!”橘红色的光团在墨色夜空里炸开,紧接着,断断续续的无线电呼救声钻进耳机:“这里是US Warship DDR742,在东沙岛东侧的东沙环礁搁浅,请求救援……” 老陈抓起潜水装备,对队员们喊道:“带上工具,去看看!”

图片

礁盘上的钢铁困兽

半小时后,老陈的小艇在诺克斯号右舷停稳。借助水下探照灯,他看见这艘驱逐舰斜斜地趴在珊瑚礁上,舰体向右舷倾斜 6 度,像一头受伤的钢铁巨兽。“从 20 号到 130 号肋骨都卡着礁盘(从舰首锚机处至舰中后部第二排烟道后方),螺旋桨叶片全碎了,每个桨叶都断了一片。” 老陈浮出水面,对着舰上放下的通话器大喊,“声呐罩撞没了,A-503-A 舱(舰首第一主炮正下方最底部的水密舱室)在进水,再不堵就淹到轮机了!”

图片

舰上早已乱作一团。米勒带着水兵们扛着防水布冲向 A-503-A 舱,可舱底的检修口已经开始渗水,海水顺着缝隙往机舱流。“用木板撑住!再填堵漏棉!” 米勒浑身是汗,手里的锤子敲得木板 “砰砰” 响。老陈和三名潜水员也潜入水下,用钢索固定住松动的舱壁 —— 两个小时后,当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渗水终于暂时被控制住。

图片

7 月 18 日 4 时 09 分,第七舰队的回复终于传来:第三勤务大队已调派最近的格拉普尔号救援舰(USS GRAPPLE,ARS-7)、芒西号(ATF-107)和科科帕号拖船(ATF-101),最快 24 小时内抵达。可诺克斯号的麻烦才刚刚开始:舰上淡水只够维持 3 天,前部锅炉舱的 1 号、2 号纵向构件已出现弯曲,多个肋间加强筋变形,1 号锅炉的外壳也发生了漏压。

“必须减重!”斯旺克看着海图,东沙礁呈圆形,直径 12.5 英里,西侧的小岛是唯一的陆地,台军兵力很少,帮不上什么大忙,目前该舰能做的只有这些。“把前部弹药卸到舰上小艇和台海军的驳船上,再把中部油舱的燃油抽出去!” 水兵们立刻行动,陆军驳船靠在右舷,汤姆和同伴们扛着 30 磅重的炮弹往驳船上运,尽管乌云密布,海风凉爽,但汗水还是顺着头盔带往下滴,在甲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

7 月 19 日 3 时,格拉普尔号救援舰终于出现在海平面上。这艘救援舰拖着三艘陆军驳船,原本要送到南越,舰艏的起重机还挂着潜水设备。科科帕号原本护送着一艘油船前往日本佐世保,接到命令后不得不改变航线,将油船暂时停靠高雄;格拉普尔号原本拖着的驳船也起了大用,可以用来装上减重物资,交给马霍帕奇号辅助拖船照看。

图片

清晨 7 时,一架水上飞机在海面降落,美国海军少校博伊德跳上小艇,手里攥着厚厚的舰船图纸。这位第三勤务大队的打捞军官刚从香港赶来,脸上还带着旅途的疲惫,可一登上诺克斯号,就立刻跟着潜水员下了水。“礁底是坚硬的珊瑚,有垂直的尖锐裂缝,舰体正后方没障碍物,能当拖航通道。”第一份救援方案出炉——通过锚点和滑轮的加持,利用现场三艘船的动力,将诺克斯号硬拖出来。博伊德浮出水面,抹掉脸上的海水,“得装三套滩涂锚点设备:诺克斯号自身一套,格拉普尔号两套,芒西号用引擎辅助。”

接下来的 24 小时,所有人都在跟时间赛跑。芒西号的船员将滑车、滑轮组搬到诺克斯号,在左舷船尾布设滩涂设备;格拉普尔号则在甲板下装配两套设备,15 时整,固定锚点布设完成,牵引索的末端牢牢连在诺克斯号的锚机绞盘上。可潮汐数据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7 月 20 日 11 时 25 分的高潮水位比 19 日低 0.2 英尺,舰体对礁底的压力将从 210 吨增至 280 吨。

“摩擦系数按 0.6 算,至少需要 168 吨牵引力。” 博伊德在舰桥里计算,“三套滩涂设备每套能提供 50 吨,芒西号引擎 30 吨,诺克斯号自身引擎预估 50 吨,应该够了。” 可谁也没料到,台风 “吉尔达”会突然杀个回马枪。

台风与断裂的钢缆

7 月 20 日清晨,原本似乎要消散的台风 “吉尔达” 在穿越吕宋岛后重新增强。风向从西风转为东南风,海面上的涌浪很快涨到 1-2 英尺,天空被厚重的乌云覆盖,雨点像鞭子一样抽在甲板上。“加快速度!必须在高潮前接好拖缆!” 博伊德站在舰桥,看着雷达上越来越近的风暴中心,声音都在发紧。

可麻烦接踵而至。格拉普尔号在布设第二套滩涂锚点设备时,连接钢缆的板式卸扣突然卡在舰体侧面,下落的锚和链条产生的冲击力直接撞断了卸扣销轴。更糟的是,拉着锚冠的浮标受海流影响断了,锚和链条全沉进了海里。“回收第一套设备的钢缆!用尼龙绳固定!” 博伊德咬着牙下令,可没过多久,5-6 节的强海流就冲断了尼龙绳,第一套设备也丢了。

上午 9 时 22 分,格拉普尔号只能布设仅剩的一套设备。船员们顶着横向海流,好不容易将拖缆穿过 53 号炮座基环的链条,可此时潮汐已开始退去,根本来不及连接芒西号的拖缆。12 时 41 分,牵引作业仓促启动:格拉普尔号的引擎和滩涂设备同时发力,诺克斯号的引擎全力倒车,钢缆被绷得笔直,舰体微微震动起来。“动了!向后移动了 12 英尺!” 汤姆盯着舰尾的水线,兴奋地大喊。

可风暴的脚步来得更快。16 时整,风向突然转为东南,风力骤增至 30 节,10-12 英尺高的涌浪像小山一样拍向诺克斯号的右舷。舰体开始剧烈摇晃,舰首指向从 046° 慢慢向右偏移,有向更浅的礁石区倾斜的危险。“调整前部油舱压载!格拉普尔号全力牵引!” 博伊德嘶吼着,可格拉普尔号的锚已经开始滑动,只能开足马力配合牵引设备。

更致命的打击在 21 时 40 分到来:前部机舱的 1 号主循环泵涡轮排气管突然断裂。海水像瀑布一样往里灌,米勒带着水兵们试图用后部舱底泵抽水,可管道早已在颠簸中断裂;他们又紧急装配好了两部水泵,可水位还是在慢慢上升。“放弃前部机舱!” 博伊德看着水位计,咬着牙下达这个撤退命令—— 午夜时分,前部机舱和锅炉舱的水位已与舷齐平,第一次救援行动宣告失败。

此时,装载着弹药和燃油的陆军驳船在右舷剧烈摇晃,系泊绳突然断裂,驳船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往格拉普尔号的拖缆撞去。“科科帕号,快拖走驳船!”博伊德对着无线电大喊。科科帕号的船员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将缆绳抛到驳船上,20 时整,终于将驳船拖离诺克斯号。

图片

7 月 21 日凌晨,台风最猛烈的阶段过去,可诺克斯号的状况已惨不忍睹:舰体在珊瑚礁上横向移动了 75 英尺(22米),前部锅炉舱的小型结构件出现永久性变形,铆钉渗漏越来越严重;3 号锅炉彻底报废,4 号锅炉两次紧急停炉,全靠水兵们冒险点火才维持供汽。“必须撤离非必要人员!” 第七舰队下令,中途岛号航空母舰和硫磺岛号两栖攻击舰已奉命赶来。

7 月 21 日 7 时,中途岛号的直升机降落在诺克斯号的甲板上,155 名非必要人员被优先撤离。航母特混舰队指挥官马歇尔・怀特少将接任现场指挥,他看着伤痕累累的诺克斯号,脸色凝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拖救作业,是大规模打捞了。”

图片

图片

潜水泵与防碰垫

7 月 21 日午后,诺克斯号的状况被汇总到怀特少将这里:舰体龙骨两侧 6 英尺内的底部结构受损,72 号和 92 号舱壁底部渗漏,垂直龙骨有两处弯曲;前部锅炉舱和机舱的渗水量均达 1.8 吨 / 分钟,仅靠舰上的舱底泵根本控制不住。“必须用更大的潜水泵!” 博伊德对着无线电请求支援,“苏比克湾的应急仓库有 6 英寸和 10 英寸潜水泵,尽快调过来!”

7 月 22 日,普雷里号修理舰、硫磺岛号两栖攻击舰和塔拉迪加号两栖运输舰等更多救援船只陆续抵达。普雷里号的锅炉维修人员刚登上诺克斯号,就直奔 3 号锅炉 —— 经过 4 小时的抢修,终于完成水压测试,尽管外壳还有渗漏,但至少能作为应急使用。诺克斯号不能失去动力,无论是推进能力还是发电能力,都至关重要。

可海况依旧不允许放松。硫磺岛号搭载的直升机载重只有 1500 磅(680千克),根本吊不动 2700 磅的 10 英寸潜水泵;塔拉迪加号的两艘 LCM-6 型机械化登陆艇,因为涌浪太大,连下水都做不到。“先运潜水泵的底阀和吸入管等零件” 博伊德决定,“提前装配好,等海况好转就装泵!”

图片

图片

7 月 23 日,海况终于略有好转。LCM 登陆艇成功下水,船员们凭借精湛的技术,在颠簸中将两台 10 英寸水泵和三台空气压缩机转运到诺克斯号。米勒立刻带着水兵们在每个进水机舱各装一台水泵,压缩机则连接管路,用于舱室加压排水。“试泵!” 随着米勒的命令,水泵轰鸣起来,海水顺着管道排出舰外,前部锅炉舱的水位开始缓慢下降。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诺克斯号在珊瑚礁上持续晃动,尤其是低潮期,舰底与礁盘的摩擦越来越剧烈。7 月 22 日,A-504-A 舱(舰首第二主炮正下方最底部的水密舱室)开始进水,舰底的震动通过支柱传到冷藏机房甲板,本就老化的甲板出现多处渗漏,且位置隐蔽,靠近舱壁和管道弯管,修补起来极为困难。“装 6 英寸潜水泵!” 博伊德下令,可没过多久,A-505-F 和 A-506-F 燃油舱也开始渗漏。

7 月 24 日晚,普雷里号的潜水员潜入前部机舱和锅炉舱。水下探照灯的光里,他们看见舰底相对于下层甲板的上下晃动幅度达 1 英尺,穿着浅水域潜水服的潜水员随时可能被挤压受伤。“关闭所有阀门!封堵铆钉孔!” 潜水队队长泰勒少校喊道。他们用硬木塞堵铆钉孔,可舰体一晃动,木塞就会脱落;最后,他们在纵向构件与舰底之间打入密封楔,才算暂时控制住渗漏。

7 月 25 日 4 时 51 分,海水涨潮期到来,水位 3.05 英尺。3 时 45 分,牵引作业启动:格拉普尔号和康瑟弗号(7 月 24 日凌晨抵达)拖拽滩涂锚点滑轮设备同时发力,10 英寸水泵全力排水,前部锅炉舱水位降低 3 英尺,机舱降低 1 英尺。可舰体只震动了一下,丝毫未动。“对礁底的压力还是太大!” 博伊德看着数据,“下次高潮要等 7 月 26 日,水位 3.34 英尺,再试试!”

可台风“哈丽特”又成了新的威胁。第七舰队下令:若 7 月 26 日打捞失败,立即撤离所有人员。7 月 25 日晚,除了必须的救援队外,诺克斯号上的多余人员带着机密文件撤离,芒西号拖着陆军驳船前往外海防台风区域。“我们必须成功”博伊德看着船员们,“若后部锅炉舱进水,再想打捞就难了。”

7 月 26 日 5 时 41 分,海水高潮期来临。风力 25 节,涌浪 8 英尺,牵引作业在颠簸中启动。康瑟弗号和科科帕号率先发力,5 时整,格拉普尔号也加入进来。可 5 时 08 分,格拉普尔号的拖缆突然断裂 —— 事后检查,是之前回收时造成的磨损。5 时 45 分,诺克斯号左舷引擎全力倒车,舰体开始每次向后移动 1-2 英尺,可 7 时 37 分,科科帕号的拖缆机止动器失效,拖缆失控放出。

“停止牵引!” 博伊德大喊。此时,诺克斯号的航向已从 047° 偏移至 062°,有向岸边倾斜的趋势,当日仅向后移动了 30 英尺。可就在这时,好消息传来:台风 “哈丽特” 路径偏移,不会影响作业海域。“继续留在舰旁!” 博伊德下令,“等下次高潮,7 月 29 日和 30 日,水位能到 4 英尺!”

泡沫填充与珊瑚爆破

7 月 27 日,所有舰船返回东沙礁。格拉普尔号开始回收之前丢失的滩涂设备,可只找到一个浮标,最后在直升机的协助下,才在水下发现另外两个,有两个锚因为卡在礁缝里,根本拔不出来,只能放弃。“从苏比克湾调五套滩涂牵引设备!” 博伊德对着无线电说,“要快,7 月 30 日就是高潮期了!”

前部机舱和锅炉舱的排水始终不理想。7 月 28 日,工作人员尝试用空气加压排水:将康瑟弗号上的压缩机拆解,运到诺克斯号,可机舱内最多只能维持 1/4 磅 / 平方英寸的气压,根本无法有效排空积水。“先做防碰垫吧” 博伊德决定,“覆盖在机舱下方,减少舰体与礁盘的摩擦!”

普雷里号的工程师们立刻行动,用帆布和橡胶制作大型防碰垫,潜水员将其固定在舰体下方的天然沟槽里。可即便如此,7 月 30 日 9 时 11 分,高潮期水位 4 英尺,牵引作业启动后,舰体仍只移动了 3 英尺,且还是潜水员事后勘察才发现的。“必须用新方法。” 博伊德盯着图纸,突然想到,“发泡泡沫填充技术,现场浇筑泡沫,提升浮力!”

图片

这个想法大胆且冒险——“打捞用泡沫填充技术”是当时美国海军刚试验的新技术,还未在实战中大规模应用。但眼下没有更好的选择,第七舰队立刻批准:40 吨泡沫原料(可产生 600 吨浮力)、技术人员和配套设备,72 小时内运抵。

8 月 3 日,迪法恩斯角号船坞登陆舰(USS Point Defiance,LSD-31,托马斯顿级)带着发泡泡沫设备抵达。承包商斯科特公司的代表以及墨菲太平洋公司的技术员亚历克斯・雷内基也乘水上飞机赶来。“泡沫要灌进进水舱室,排开积水。” 雷内基向博伊德介绍,“前部机舱损伤较轻,优先灌前部油舱和锅炉舱。”

可海况又开始恶化。8 月 3 日至 5 日,涌浪持续在 3-4 英尺,装载泡沫原料的 LCM-8 型登陆艇无法靠泊。“用直升机运压力罐!” 雷内基决定,在迪法恩斯角号上混合泡沫原料,装入压力罐,再用直升机吊到诺克斯号。8 月 6 日,他们首先对 A-504-A 舱进行填充,泡沫从甲板钻孔注入,乳白色的原料在舱内慢慢膨胀并硬化,A-409-M 舱和冷藏机房的渗漏量果然大幅减少。

图片

8 月 7 日,海况好转,LCM 登陆艇终于靠泊。工作人员向前部锅炉舱运送泡沫原料,潜水员提前潜入舱内,清理管道和机械设备旁的障碍物,标记喷枪插入点。8 月 8 日清晨,填充作业启动:喷枪插入至距离舱底 1 英尺处,泡沫从下至上堆积,每次填充后等待 15 分钟,待初步固化再继续。至傍晚,前部锅炉舱填充完成,水位下降 3 英尺,达到预期效果。

8 月 9 日,A-3-F 和 A-4-F 燃油舱的填充开始。这两个舱室已确认存在破洞,潜水员先用防水胶带封堵小型裂缝,再分区域填充泡沫。午后,填充完成,检测显示泡沫固化良好,未出现泄漏,成功阻断了海水涌入。8 月 10 日,工作人员全面检查:所有填充区域的泡沫抗压强度达 15 磅 / 平方英寸,A-503-A 舱因声呐罩破损导致的泡沫空缺也已补充,填充率超 95%。

图片

图片

与此同时,船体加固也在同步进行。91 号肋骨框架的垂直龙骨上翼缘断裂,普雷里号的焊工预制两块 1 英寸厚的钢板,用水下焊接设备固定,缝隙灌满环氧树脂胶水;72-130号肋骨框架的舷侧纵桁用 10 英寸 ×10 英寸的 “I” 型钢梁支撑,每隔 1 英尺用螺栓固定;92号舱壁用防水腻子封堵渗漏点,两侧装胶合板,中间填岩棉保温材料。

为了更稳妥,8 月 14 日,珊瑚礁爆破提上日程。潜水员勘察发现,舰体前方 45-55 号肋骨框架对应的礁底有 2 英尺高的珊瑚凸起,底部 50-55 号肋骨框架之间还卡着一块直径 3 英尺的珊瑚礁。“用 C-4 塑胶炸药。” 爆炸物处理小队的内勒少校说,“分两次爆破,先炸凸起,再炸卡着的珊瑚石。”

9 时整,爆破启动。10 个 2 磅的药包均匀布在珊瑚凸起上,间隔 2 英尺,5 秒依次引爆;10 分钟后,3 个 3 磅的药包炸向卡着的珊瑚礁。闷响过后,潜水员清理礁底,确认凸起被清除,珊瑚石被炸成小块,舰船移动路径已无障碍物。

四十日的解脱

8 月 11 日至 13 日,东沙礁迎来关键的海水涨潮期,水位 3.0-3.4 英尺,海况平稳。博伊德制定了详细的牵引方案:六套滩涂牵引设备(诺克斯号上装配的)初始牵引力 30 吨,格林莱特号(USS GREENLET,ASR-10,7 月 31 日抵达)在舰尾正后方提供辅助,专人通过无线电协调牵引力,避免舰体偏移。

8 月 11 日 10 时 25 分,高潮期来临。8 时 30 分,牵引作业启动:钢缆绷直,引擎轰鸣,舰体底部与礁盘的摩擦声刺耳。9 时 30 分,牵引力增至 40 吨,诺克斯号开始轻微震动,向后移动 1 英尺。可右舷滩涂设备的钢缆突然打滑 —— 是滑车组的制动衬片磨损。“换备用制动!” 工作人员 10 分钟内完成更换,可此时潮汐已开始退去,舰体对礁底的压力再次增大,作业只能停止,当日仅移动 3 英尺。

图片

8 月 12 日 11 时 10 分,高潮期水位 3.4 英尺,是三天里最高的。工作人员提前更换了所有磨损的制动衬片,初始牵引力设为 35 吨。7 时 30 分,作业启动,舰体很快开始移动,8 时 30 分已移动 4 英尺。可 9 时 40 分,监测人员发现舰体向左偏移 2°,立刻调整右舷设备牵引力,增加 5 吨,左舷减少 5 吨,偏移很快被纠正。10 时 30 分,潜水员报告:舰体底部基本脱离礁盘,仅前部声呐罩区域接触少量珊瑚碎屑。

11 时整,博伊德下令全力牵引:所有设备牵引力增至 45 吨,格林莱特号增至 30 吨。可就在这时,前部机舱的潜水泵突然故障,水位开始上升。“启动备用泵!” 米勒大喊,可备用泵的排水能力略低,水位仍在缓慢上升。11 时 30 分,高潮期已过,舰体轻微下沉,与礁底重新接触。“停止作业!” 博伊德看着数据,“今日移动 15 英尺,很好,明天就能脱离!”

8 月 13 日 11 时 55 分,高潮期水位 3.1 英尺。6 时整,工作人员检查潜水泵(更换了滤芯)和钢缆张力,8 时启动牵引。初始牵引力 35 吨,舰体平稳向后移动,9 时 30 分已移动 8 英尺,声呐罩区域的珊瑚碎屑也脱离了。10 时 30 分,监测人员大喊:“舰体完全脱离礁盘!已经是自由漂浮状态!”

图片

图片

甲板上立刻爆发出欢呼声,汤姆和同伴们互相拥抱,米勒扔了手里的扳手,坐在甲板上大口喘气。博伊德下令降低牵引力至10 吨,同时排空前部机舱剩余积水。11 时 30 分,排水完成,格林莱特号开始缓慢收紧拖缆,将诺克斯号拖向深水区(水深 20 英尺)。12 时 30 分,潜水员勘察确认:舰体无新损伤,右舷倾斜角度降至 1°。

8 月 15 日 8 时,最终拖航启动。格林莱特号为主拖船,用直径 2 英寸、强度 120 吨的主拖缆连接诺克斯号舰尾的拖航眼板,格拉普尔号和康瑟弗号在左右舷辅助。拖航速度 5 节,前 24 小时海况平稳,舰体姿态稳定。8 月 17 日,舰队进入台东海域,遭遇短时强风浪,风力 20 节,涌浪 5 英尺,诺克斯号进水增大,右舷倾斜增至 3°。辅助拖船立刻调整牵引力,格林莱特号降速至 3 节,舰体很快恢复稳定。

图片

8 月 24 日 14 时,横须贺造船厂的轮廓出现在海平面上。在引航员的引导下,格林莱特号缓慢调整方向,将诺克斯号拖向维修码头。16 时 30 分,当诺克斯号的舰艏靠上码头时,所有留守船员聚集在甲板上,看着这艘伤痕累累却依旧坚挺的驱逐舰,眼里满是骄傲 —— 从 7 月 18 日搁浅到 8 月 24 日靠泊,整整 40 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诺克斯号于 1966 年 11 月完成维修,在横须贺重新下水,再次投入到越南战场,1971 年 1 月退出美军战斗序列,热舰移交希腊,命名为“地米斯托克利斯”号(D-210),加装了直升机库并一直服役到 90 年代初,2001 年作为希腊潜艇鱼雷靶舰击沉。

图片

此次救援行动美国海军出动包含中途岛号航空母舰、硫磺岛号两栖攻击舰、迪法恩斯角号船坞登陆舰等大型舰艇在内的各类船舶20余艘,动员兵力和救援队伍1.1万余人次,首次在远海大规模应用发泡泡沫填充浮力技术,并对东沙岛环礁造成了永久性不可逆的海底生态环境破坏、持续数年的油污和化学污染损害,大量碎裂的发泡泡沫一度铺满沙滩。甚至至今在东沙礁海底仍能找到当年的痕迹。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在黄岩岛的“阳谋” 菲律宾甘拜下风
49架一次歼灭!美军电磁脉冲秒杀无人机群
唯一一个以色列不敢空袭的阿拉伯国家?
一场“乌龙”?波兰误以为俄罗斯发动侵略
一辆坦克歼击车能瞬间摧毁一个装甲营?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在黄岩岛的“阳谋” 菲律宾甘拜下风
49架一次歼灭!美军电磁脉冲秒杀无人机群
唯一一个以色列不敢空袭的阿拉伯国家?
一场“乌龙”?波兰误以为俄罗斯发动侵略
一辆坦克歼击车能瞬间摧毁一个装甲营?
中国福建舰南下,由现代级和052C护航
善防无人机!中国新型神盾坦克出现
一步登天!土耳其KAAN战斗机取得进展
72小时内,以色列连续轰炸六个国家
反毒稀土靠边站!北京对美拿出重大谈判筹码
热门专题
1土耳其政变2ISIS3叙利亚局势
4朝鲜局势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