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中国珠海国际航展开幕日首日,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参展代表团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国家技术集团与中国签署了三份军售合同,涉及海陆空三大领域,但他暂时还不方便透露具体的合同内容。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特约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日前对此进行了评述。
瓦西里·卡申认为,此次俄罗斯和中国签署的三份军售合同,很可能是和之前S-400防空导弹系统以及苏-35S战斗机一样的重量级大单,这三份军售合同应该是在珠海航展开幕前的第23次俄中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会议期间签署的。瓦西里·卡申指出,中俄在S-400、苏-35S之后继续签署大型军事技术合作订单表明,未来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将继续朝着更深层次稳步发展,美国的制裁无法阻止中俄两国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
和军机图此前分析的一样,瓦西里·卡申也认为此次中俄签署的三份军售合同中包含增购苏-35S战斗机整机以及发动机等零部件的内容,另外直升机和发动机也可能是未来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主要方向,不过未来中俄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将不仅仅局限于实物交易,而是将深入至技术交流合作领域,取长补短,促进双方军事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值得一提的是,瓦西里·卡申指出,在“新冷战”和美日、美欧加强军事技术合作的新一轮军备竞赛大背景下,中国被迫扩大与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以抗衡来自西太平洋方向的巨大军事压力。
就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俄罗斯在航空、潜艇、导弹等领域有着非常雄厚的实力,中国在这些领域目前和俄罗斯尚有一定差距,比如航空发动机及直升机,无论是简单的成品进口还是更深层次的联合研制方面,俄罗斯的技术优势都能帮到中国。相对应的,俄罗斯在无人机、大型水面舰艇等领域落后于中国,合作空间非常广阔。
至于美国的制裁威胁,中俄完全不必理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俄苏-27交易之时,中国和俄罗斯就曾尝试了“物物交换”的模式,21世纪这种模式同样行得通,俄罗斯和印尼的苏-35订单部分就是以棕榈油、咖啡豆等物资结算的,离开美元中俄军贸生意照做,美国妄图通过制裁阻止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注定无法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