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这几年我国的周边行为,最令人击节赞叹的莫过于“南部海域填岛”行动了。此事使我国一举摆脱在该区域的不利局面,堪称一次“战略突袭”的大手笔。新建岛屿面积达到几平方公里,有大型的机场设施,可以驻扎相当数量的军用飞机。有人说,每个岛屿都是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有人说,几个岛屿机场可顶10个航母战斗群。那么,岛屿机场真实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
与航母一般100-200米长度的起飞跑道不同,三大岛屿机场的跑道长度均为3000米级,这是航母无法比拟的。这种长度的跑道,可以起降各类大型飞机,为实现各种功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首先,基地可以装备图-154、高新系列大型电子侦察机,高新6反潜机等。这些军机的巨大航程可以使我军轻松的监察整个南海,配合海军舰艇,以及遍布关键水域的水下监视系统,可以对该区域内的任何威胁目标进行有效跟踪/攻击。
其次,基地可以装备以运-20为基础改装的大型加油机,为从大陆、其他岛屿机场远道而来的军机进行空中加油,从而大大延长它们的滞空时间(降落加油不仅需要庞大的地勤人员,而且整套流程耗费时间太长),有效充实相关海域的机群密度。再次,可以装备空警-2000、空警-500等大型预警机的相关改型,大大强化整个空战体系的探测能力和指挥控制能力(E-2C这种小型舰载预警机,负责信息处理的只有3人,在指挥控制能力上与空警2000这种大型预警机是无法相比的)。
相对于航母,岛屿机场有很多优势,但却有着关键性的缺点,比如无法移动。航母战斗群之所以强大,除了其不错的攻击能力外,还在于其由于可以高速移动、活动范围广而带来的高生存能力和作战主动权。目前大家已普遍知道,攻击航母主要的难度在于如何有效的跟踪与发现它,为此需要建设庞大的卫星探测系统、电子侦察机群以及其他探测手段。该系统的建设技术要求高、费用投入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半国家有这样的能力/潜力。两个是指中美两国,半个是指俄罗斯,而且这半个正在消亡。而且攻击航母的武器对机动能力、制导能力的要求更高,比如拥有弹道导弹的国家很多,但目前只有我国开发并装备了反舰弹道导弹;比如“战斧”巡航导弹对地攻击时射程可达1500公里左右,而反舰型号射程只有500公里。
因为不能移动,所以敌人很清晰的知道岛屿机场的位置,可以相对容易的用多种手段进行攻击:比如用空中机群偷袭、用中近程弹道导弹打击、用巡航导弹打击、用远程空地导弹打击等。而作为岛屿机场方,却不能通过移动来增加自己的生存能力,只能靠防御火力硬抗。但在实际作战中,对于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这些打击手段,拦截概率并不算很高,难免会有不少漏网之鱼。所以,相对于航母战斗群来说,岛屿基地防御是比较脆弱的。也正因为这样,面积不大的岛屿,实际部署的战机数量并不是很多(比如一个团)。
但好消息是,我们不止一个岛屿机场;在南部海域南部,我们有3大岛屿机场,而且彼此距离比较近(200-300公里)。这首先数倍增加了整个作战机群的规模,攻防能力大增,而且变相增加了机场的抗损毁能力,因为不同机场之间的战机可以相互转移。此外,我们是一个有航母的国家,战时航母战斗群可以进驻附近,进一步增加整体攻防能力。在这种作战力量下,周边国家已经很难产生有效威胁了。至于美方,由于其航母战斗群一直处于东风-21D、东风-26等反舰弹道导弹的威慑之下,很难接近这个区域;能够前来的,只有战略轰炸机。我方航母战斗群的作用,就是在其来袭路径上进行有效拦截;同时可以对美方在冲绳等地的军事部署进行对等打击——大家彼此彼此。
当然,这只是笔者对3大岛屿军事用途的推想。在实际中,在初期,这些岛屿可能很多功能是用于充当物资集散地、渔业基地、补给基地、海上观测/搜救基地等,也就是用于公用的、民用的和平用途。不过这是可以快速转换的,是根据需要调整的。希望这些岛屿能够更多的为民用服务,但如果有关方不断挑衅的话,我们也不会介意将其更多的军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