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美国海军,我们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核动力航母和战斧巡航导弹。前者自二战以来就是美国海军的核心作战平台,而后者则彻底改变了美国海军的作战形态。战斧诞生彻底宣告越南战争时壮观的空中打击编队成为历史,航母编队再也不用冒险靠近敌国近海了。
自1991年以来,战斧巡航导弹成为美国历次对外作战的急先锋。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达,美国军舰发射战斧的画面可谓深入人心。以至于每次热点地区局势面临失控时,美国总统要问:“我们的航母在哪里?”而军迷则会问:“战斧打出去没?”
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美海军意识到了这种武器的潜力,下重金持续改进。其Block III型更是增加了GPS辅助制导、重新设计了弹头和发动机,于1993年3月开始服役。具体内容包括:整合了抗干扰全球定位系统(GPS)系统接收器,提供一个更小、更轻的弹头,扩展了射程、到达时间,并提高了精确程度。加装GPS辅助制导后,战斧就可以对缺乏精确地形图的陌生地域目标发起攻击,从而降低了任务制定难度。
这么好的东西,我们当然也没放过。现已公开并批量装备部队的长剑巡航导弹就是它的徒子徒孙。但目前为止,长剑只发展出两种型号:“东风十号”,由轮式特种车发射;AKD20(也称长剑二十),由轰-6K发射。唯独没有海基型号。反观美国战斧,其首先考虑的就是从军舰发射,其后才发展出陆基和空基型号。这当然和美国海军的全球进攻战略有关,但也证实了可以全球到达的军舰也是巡航导弹的“战力倍增器”。这种射程有限的武器在装上军舰后也成了一种具备精确洲际打击能力的常规力量。
我们不搞海基长剑的原因并非研制单位搞不出,更不是海军不想要。而是因为我们缺乏全球精密地形测绘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没有这两样,远程巡航导弹就失去了中段制导能力,成了无头苍蝇。目前,我国只有一颗在轨的雷达测绘卫星“高分三号”。“北斗三号”全球导航星座正处于组网发射阶段,还无法提供全球导航定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