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第一条航路可以很好地利用叙利亚西部山脉的掩护,且可以通过较为精确的航路规划通过霍姆斯以西的低地走廊并绕开部署在此处的防空雷达视距范围。我们进行过测试,如果辅之以较为精确的高度设置(战斧多航路点高度设置),可以做到导弹群一直飞行到希拉特空军基地附近才被发现,此时叙利亚防空火力已经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反应。
在去年的战斧打击行动中,由于作战目的是威慑叙利亚巴沙尔政府,所以整个作战以一波次59枚战斧打击了事,并没有完全展开大规模打击行动。从今年西方纠集的阵容来看,一旦开始打击行动,其打击规模应当远远大于去年四月的希拉特空军基地打击行动。而按照美军一贯的作战手段及作战样式,在此次作战行动中,美军应该会动用较为完备的战场情报搜集体系,针对大量临时发现的目标进行二次打击。
虽然目前美国海军中仍然装备有相当数量的109C/D型战斧巡航导弹,但很明显,至少在目前和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以内,具备复杂任务规划能力的战术战斧会成为美国海军远程对陆打击的主要力量。在之前的公众号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战术战斧的若干性能特点,本期中我们将向大家大致介绍一下战术战斧巡航导弹对二次目标的打击能力。
二次目标打击任务规划能力是RGM/UGM-109E战术战斧巡航导弹具有的特色性能,也是战术战斧巡航导弹在美军武器库存中仍然保有3000枚以上数量的核心原因(当然还有个原因就是这导弹便宜)。对于叙利亚这种防空能力不算太强的国家来说,美军空中战场情报搜集体系能够相对良好的运作,再辅之以各种其他情报搜集手段,相信在作战开始后会出现大量新增战情,这时就需要使用到战术战斧巡航导弹的二次目标打击能力(当然防区外的空中力量也可以深入进行打击,在这里我们只介绍战斧的二次目标打击能力)。
说到战术战斧的二次目标打击任务规划能力首先必须要提战术战斧巡航导弹设置盘旋区的能力,在战术战斧的战前任务规划工作中,编队层级的战斧指挥官可以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在战区内设立盘旋待机区域。指挥官会根据辅助决策工具提供的相关信息选择位于战区内且相对安全的区域设置盘旋区并确定部署在盘旋区内盘旋待机的巡航导弹。盘旋区的高度由指挥官根据战区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一般情况下为低空盘旋以达到相对隐匿的战术目的。当作战行动开始之后,即会有相应数量的导弹直接跟随航路飞向战区内盘旋区做待机盘旋,等待二次目标战情的出现。
盘旋待战能力是战术战斧的研究过程中基于美国海军对时敏目标打击的要求进行开发的,利用这样“巧妙”的方式可以在不对导弹进行大幅度改动的情况下对战区内目标获得较高的打击时间效率。
举个例子来说明,即使是在现代战争中,也还是有大量的高优先级目标是卫星以及无人机等侦察手段通过传感器无法发现的。在多年的反恐战争中美国人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除了卫星、无人机等高科技探测手段以外,陆上作战人员对某些隐蔽目标的侦察定位能力是上述高科技手段所无法替代的。而在叙利亚这种龙蛇混杂、治安约等于没有的国家,特种侦察力量就更有发挥的空间,我们可以将此类型行动等同于1991年海湾战争中同盟国特遣部队深入伊拉克腹地寻找飞毛腿发射基地。
按照美军的作战习惯,打击行动开始之前,配有JTAC的特种作战单位会先于行动开始几天前进入作战区域进行情报搜集获取情报资料。当打击行动开始之后,这些特种作战单位仍然会密切关注战区中的各种态势,并随时对新出现的威胁进行汇报。
在打击行动开始后,当一支美军特种作战力量发现高威胁目标时,相应的战场态势信息会在第一时间由他们传回打击群编队,编队指挥官会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分配打击任务,当打击任务分配为战斧巡航导弹打击后,编队层级的战斧巡航导弹指挥官便会根据所有战区内战斧巡航导弹的威胁区域(威胁区域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所有战斧可以进行打击的距离)选择执行二次目标打击任务的导弹。这些执行二次打击任务的导弹可能是盘旋区内的待机弹,也可能是正在执行其他打击任务飞行途中的导弹。一般情况下,这些导弹针与二次目标的距离相对较短,可以满足对时敏目标进行打击的时间条件。
与此同时,战区内的特种作战单位一般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对时敏目标的监视,并对打击后的毁伤效果进行评估并汇报,建议是否进行第二次打击行动。这样一次典型的战斧巡航导弹二次打击任务流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到任务规划、目标定位、选弹辅助决策、以及效果评估等多方面技术。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如果此次西方国家展开对叙利亚的打击行动,应该出现比去年4月更大规模的战斧巡航导弹打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