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在米格31刚刚开始服役的80年代,这样的技术性能是相当可观的,尤其是其远程拦截能力,只有美军的F14才能与之相提并论。90年代我国曾经向俄提出过购买米格31的意向,“喷涂着八一标志的米格31翱翔在中国的天空”一度是广大军迷们的美丽梦想。然而其由于用途单一、性价比不高,最终没有将“中国之旅”变成现实。时过境迁,昔日威风八面的“捕狐犬”们已垂垂老矣,沦为无人问津的“过气网红”。
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的俄罗斯虽然有心发展一款新型截击机来替代米格31,但是无奈囊中羞涩力不从心,只能通过对现有的米格31进行改造升级的方式,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战场的严苛环境。米格31最初的部署数量高达400多架,多年蹉跎后,如今只剩下150多架还在继续服役,而且总体技术指标也已经过时了。不过其突出的高空高速性能和强大的外挂能力,依然具备很好的实战运用潜力。
2008年,首批经过全面改进的米格31BM开始列装。与早期型米格31相比,米格31BM的雷达航电、武器系统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具备了多用途任务能力,并且进行了机体结构延寿。首先,换装了新型的“屏障-AM”无源相控阵雷达,优化设计了中央处理计算机和固定相控阵天线,雷达波束控制更快速、指向更准确,对中高空战斗机级别的目标探测距离达到240公里,是早期型米格31的“屏障-A”无源相控阵雷达的2倍。
“屏障-AM”雷达可以同时跟踪24个空中目标,并且引导空空导弹同时攻击其中最具威胁的6个空中目标。米格31BM使用的主要空战武器为R33/R37远程空空导弹、R27/R77中程空空导弹以及R73近距空空导弹(当然米格31BM的格斗能力依然悲催,近距空空导弹仅仅只是用于自卫)。R37是R33 的改进型,换装了新型主动雷达导引头,加强了抗干扰能力,射程达到200-3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为6马赫。
俄罗斯还在进一步挖掘米格31BM的作战潜力,2018年年初公开了米格31BM试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画面,这款射程超过2000公里、速度达到10马赫的庞然大物,也只有米格31BM这样的高空高速平台才能充分发挥其强悍威力。按照俄罗斯的计划,现役的米格31在2020年以前全部都要按照米格31BM的标准完成升级,预计将持续服役到2040年,然后被新一代的米格41截击机所替代。相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可以继续欣赏到“捕狐犬”这款传奇战机,活跃在极地荒原上空的身影。